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3期

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而脑血管病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脑血管病患者所引发的情绪障碍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特别是抑郁障碍,现针对我院1年中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如下。1临床资料脑血管患者50例,年龄40~55岁,男26例,女2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率也在逐年提高,而脑血管病预后差,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脑血管病患者所引发的情绪障碍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特别是抑郁障碍,现针对我院1年中脑血管病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及预防进行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脑血管患者50例,年龄40~55岁,男26例,女24例,脑出血患者22例,脑梗死患者28例,糖尿病患者7例,高血压患者40例,器质性病变所致心理障碍3例,心理因素所致心理障碍35例。

    2 治疗方法

    2.1 心理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仅表现在情绪低落、主动性差、心情沉重、忧心忡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这类患者,主要从心理治疗入手,由专业医师做好与患者的沟通,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药物治疗 对于抑郁症状较重伴有焦虑,甚至有轻生念头或行为的,需要用药物治疗。目前临床多选用喜曾妙20 mg,每日1次晨口服,多在服药后1周起效。可调整患者的情绪,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又有利于肢瘫的恢复。在药物治疗后患者多能听进医生的言语,这时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针对其心理沟通,以引起其共鸣。

    3 讨论

    抑郁是一种情绪障碍,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而脑血管 病患者更是高发人群,本身脑血管病致残率高,对家庭生活质量影响大,40~55岁的人,在我国大多在家休养,平时就认为自己老了,被社会淘汰,自卑感重,儿女忙碌,语言交流少,一旦患上脑血管病,很容易出现缺乏生存的信心,认为自己是累赘,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或举动;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患病,家庭经济大厦倒塌,家里不知所措,而患者自己出现悲观沮丧、焦虑不安、思虑过度,更有甚者放弃治疗。所以患此类疾病的患者多伴有抑郁心理。但由于抑郁心理与器质性疾病交织在一起,导致临床症状不明显,在器质性疾病的背景下抑郁心理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矫正。关键在于临床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性和警觉性。作为医务工作者,不应仅是对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怀,对其家庭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关心,应多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心声,理解和关心患者生活,鼓励其多参加业余活动,耐心解释其生理和心理问题,矫正其不正确的认识、认知,给予有效地指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提供其正确的心理咨询和康复锻炼,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的发展,要求医务工作者不单纯是治疗疾病,还应从多方面入手,我国是一个人情和亲情较重的国家,在治疗器质性疾病的同时还需要从心理上治疗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素质要提高,才能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 164000 黑龙江北安,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唐 城)

作者: 任莹,吕秀娟,夏雁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