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针刺百会、大椎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行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拟血管性痴呆(VD)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百会及大椎对VD大鼠的认知行为及脑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用纯系Wistar老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之后进行百会、大椎针刺治疗。检测大鼠穿梭箱实验成绩及脑内的全血黏度、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建立拟血管性痴呆(VD)的动物模型,探讨针刺百会及大椎对VD大鼠的认知行为及脑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用纯系Wistar老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2-血管阻断法(2-VO)制作VD大鼠模型,之后进行百会、大椎针刺治疗。检测大鼠穿梭箱实验成绩及脑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的改变。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数据表明,针刺VD大鼠的百会、大椎,可明显减少VD大鼠在穿梭箱实验中的电击次数和电击时间,可使VD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结论 针刺百会、大椎能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V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大脑的血液供应,促进智能的恢复。

【关键词】  针刺疗法;痴呆/血管性;大鼠,Wistar;认知行为;血液流变学

    Effect of Baihui(DV 20),Dazhui(DV 14)acupuncture on shuttle test and hemorheology of vascular dementia model rats

    CHENG Wei-ping,Toshihide Harada,CHEN Yi,et al.The First Hospital Attached t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CM,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nimal model of vascular dementia(VD) in aging rat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Baihui,Dazhui acupuncture on shuttle test and the hemorheology of VD model rats.Methods Thirty-six pure Wistar aging ra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acupuncture group,medicine group,negative injury group.In the experiment we adopted 2-VO to duplicate model VD and carried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Baihui-dazhui of rat heads.Then we examined the memory ability of rats in according to the shuttle test and the biochemical changes were studied.Results Modelling led to the reduction of model animals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After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the statistical data showed this method not only could decrease stroke times and time of shuttle rats,but also drop the blood viscosity,plasma viscosity,mean corpuscular volume and fibrinogen.Conclusion Baihui,Dazhui acupuncture could increas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of model animal,adjust hemorheology benignly and promote the restoring intelligence of VD rats.

    [Key words] acupuncture;dementia,vascular;Rats, Wistar;cognitive behavior;hemorrheology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的总称,是在智能获得充分发展后,由于中风的损害造成退化的结果[1]。它是一种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具有至少以下3项精神活动受损: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2]。国际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VD的发病率呈指数上升[3],尤其是在亚洲。由于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因此成为医学界又一亟待解决的课题。临床观察表明,针刺百会、大椎等穴治疗VD疗效较好,但为从实验基础角度出发,笔者特采用VD模型大鼠,通过穿梭箱实验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VD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选用纯系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6只,月龄18~20个月,体重(500±2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箱(RF-540型,江苏);电动离心机(LD5-2型,北京);电动玻璃匀浆机(DY89-1型,宁波);分析振荡器(FZQ-2型,江苏);托盘式扭力天平(TN-100B型,上海);大鼠程控穿梭箱(DCS-2型,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722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

    1.2 方法

    1.2.1 VD模型的建立 采用改进的拟血管性痴呆的造模型方法[4]。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西药组。术前12 h禁食水。以10%乌拉坦(1 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消毒,取颈正中切口,钝性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及神经,随即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CCA,10 min后,再通10 min,再夹闭10 min,首次夹闭前给予腹腔注射硝普钠2.5 mg/kg。再通后缝合伤口,放回笼中保温饲养,每只肌注青霉素20万u,连续5天,以防感染。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后缝合。

    1.2.2 实验方法 术后7天,伤口完全愈合,饮食正常后给予治疗。针刺组取百会、大椎穴(取穴参照林文注等编著的《实验针灸学》),30号0.5寸毫针刺入,持续捻转5 min,而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0天。药物组给予浓度为40 mg/ml的脑复康水溶液,每日1次灌胃,剂量为6 ml/kg,共治疗30天。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1.2.3 行为学测试方法 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将大鼠放入穿梭箱内,适应3 min后打开电源,蜂鸣后穿梭箱底部一侧通电,大鼠被电击至另一侧(被动逃避)。如此反复,大鼠听到鸣笛后即从电流区域逃到无电区域(主动逃避),记录电击次数和电击时间。

    1.2.4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行为学测试后,对大鼠进行摘除眼球取血,滴入经过肝素处理的试管中,标号后,立即送医技楼(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测血液流变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判断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2.1 行为学检测结果 见表1。表1 各组大鼠穿梭箱实验各项指标的比较 注:治疗前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本组比较,△P<0.001;治疗后与针刺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P<0.01;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各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各组术前(治疗前)数据,测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数据比较,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后(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 见表2。表2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比较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01,▲P<0.01,△P<0.05,★P>0.05 由表2可见,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组各组数据均有所升高(P<0.001~0.05),提示V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确有变化。经针刺治疗后,全血比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下降(P<0.01~0.05),提示针刺可以降低V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以上4项指标。同时,假手术组与针刺组比较,各项指标之间P<0.05,说明针刺对V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不能达到假手术组水平。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说明脑复康对VD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没有影响。

    3 讨论

    3.1 针刺百会、大椎能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VD属于中医学“呆病”、“文痴”范畴,针灸单穴及复方治疗在古代文献已有记载。据临床验证,针灸疗法对VD有肯定的治疗效果。《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上致风府,入属于脑。”百会与大椎均为督脉穴位,督脉与脑密切相关,百会为“三阳五会”,大椎为“诸阳之会”,针刺此二穴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使脑髓得气血之荣养而复聪[5]。周莉等[6]亦观察到针刺百会可提高人的即时记忆能力及小鼠的学习成绩和记忆再现能力。此次实验,穿梭箱的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针刺百会、大椎可缩短大鼠的电击次数和时间,提高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3.2 针刺百会、大椎可改善VD大鼠脑内的自由基代谢 VD是我国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类型,系由脑血管因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导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综合征[7]。基础研究中,认为反复性脑缺血是VD的主要病因之一[8,9],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组织缺血缺氧再灌注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并导致大量钙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自由基和钙离子超载又可进一步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1)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2)由于红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红细胞变形性差;(3)促进血小板聚集作用;(4)纤维蛋白含量增加;(5)促使红细胞系统、血小板聚集,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发生障碍,导致脑微小血管血栓。实验证实,脑动脉闭塞后一段时间再次开放,脑的微循环亦得不到改善,缺血仍持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之为“无反流现象”(no-flow phenomenon)。此外,自由基使红细胞血红蛋白氧化,球蛋白链交联沉着于细胞膜内,Heinz小体形成也可使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使红细胞的聚集性和血黏度增加,引起或加重微循环障碍。过氧化脂质增加可使细胞溶解,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小血管收缩,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脑缺血[10]。已有研究表明[11]:针刺百会、大椎穴能改善脑血栓患者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还能使中风病人的微循环明显改善,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从而减少红细胞的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大脑血液循环。

    本实验的研究发现,通过2-VO法制作的VD大鼠模型的血液流变学4项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明显的变化,针刺可以使已经上升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为:针刺百会、大椎穴后,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增加了脑血流及全身重要脏器的血流量,加速血液的流速,升高体温,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以促进损伤部分的再生与代偿功能,从而对血流变起到良性的调节作用,即祖国医学中经络的平衡调节作用。刺激头穴可以对机体功能进行综合的调节,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等而达到防止疾病的目的[12]。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黑龙江省海外学人资助项目(编号:10S4HQ021)

【参考文献】
  1 过伟峰.血管性痴呆研究概述.湖南中医杂志,1998,14(2):58-59.

2 Cumming S.Dementia-a clinical approach.Bosson Butterworths,1983,36.

3 Launer LJ.Status of vish factors for 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stroke.Neuroepidemiology,1992,11(suppll):2.

4 王蕊,杨秦飞,唐一鹏,等.大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改进.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10):914-916.

5 莫飞智,赖新生,陈振虎,等.电针与氢化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1,21(3):119-121.

6 周莉.针刺百会穴对记忆影响的实验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92,(3):41-43,47.

7 方之勇,彭汉光.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实验研究进展.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1):50-52.

8 Kawano H,Vede K,Hasuo Y.Prevalence of dementia and evaluation of Its clinical diagnosis during 3-yeat follow-up study in Japanese community.Stroke,1990,21:1.

9 Corey-Bloom J,Thal LJ, Calasko, et al.Diagnosis and evaluation of dementia.Neurology,1995,45:211.

10 刘旺华,周小青,李花.丹龙醒脑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 (4):10-12.

11 李艳慧,靳瑞.三种不同针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研究.中国针灸,1993,4:35.

12 孙国杰.针灸学,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9.


作者单位:1 15004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内科 2 日本广岛大学医学部脑神经内科

作者: 程为平,原田俊英陈伊,赵立刚,梅晨健孙士红,张洋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