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5期

胃反位胃镜检查2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积累胃反位胃镜检查资料。方法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结果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遇到胃反位2例,均为内脏完全反位。结论胃反位虽少见,胃镜检查前,除一般详细询问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及禁忌证外,不要忽略对先天性内脏反位史的了解,以致检查时间过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胃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积累胃反位胃镜检查资料。方法 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结果 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遇到胃反位2例,均为内脏完全反位。结论 胃反位虽少见,胃镜检查前,除一般详细询问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及禁忌证外,不要忽略对先天性内脏反位史的了解,以致检查时间过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胃镜检查前已明确胃反位者,可试行右侧卧位使检查得以顺利进行。

【关键词】  胃反位;胃镜检查


      正常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可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幽门四个部分,幽门的左侧部分较为扩大,称幽门窦;右侧部分呈长管状,管腔变窄,称幽门管,临床上所称的胃窦即幽门窦。常规胃镜检查,采用左侧卧位,其操作顺利。在我科胃镜检查过程中,遇到胃反位2例,均为内脏完全反位。现将胃镜检查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0岁,既往由于其他病症体检时发现内脏完全反位,因上腹疼痛、纳差等症状首次按常规胃镜检查,检查过程中寻找胃腔困难,尤其胃体以下胃腔扩张不满意,无法进入胃窦,检查失败后,改为右侧卧位检查得以顺利进行。

    1.2  诊断方法  除胃镜检查与正常胃走行不同外,确诊以上消化道钡透、B超、X线胸片结合查体可诊断。

    2  讨论

    脏器反位是由于胚胎发育6~8个月时脏器旋转的过程中发生障碍,导致脏器异位。胃反位与胃形态变异不同,形态变异除胃憩室、葫芦胃、胃窦部隔形成、胃食管裂孔疝外,应与胃扭转相鉴别,常规左侧卧位,两者均不能按常规操作进入胃窦,胃反位时,只要采取右侧卧位,其操作同常规胃镜检查,胃扭转时进镜操作无规律,进入胃窦难度较大。胃扭转的类型按其扭转轴心的不同分为器官扭转和系膜扭转两型,胃扭转常使胃镜通过困难,胃镜下可见胃腔形态奇特,其形态改变按扭转的轴心、方向、程度不同而各异,如大小弯、前后壁位置颠倒,扭转处有胃角样皱折形成,向胃腔大量注气,可使胃大弯和胃小弯复位,复位后,胃镜退入食管可常规插入胃镜至胃窦[1]。胃反位时,胃腔黏膜走行自然,形态扩张良好,胃大弯、胃小弯位置颠倒应让患者右侧卧位,进行内镜检查,但必须注意正确定位,在正常左侧卧位时,胃大弯位于内镜视野的下部,小弯位于视野的上部,前壁位于左侧,后壁位于右侧,但内脏反位时,右侧卧位,胃大弯及小弯在视野中的位置与正常相同,但胃前壁位于右侧,胃后壁位于左侧,而胃扭转是指胃的部分或全部大小弯位置的变换,大弯在上,小弯在下,或大弯在右,小弯在左。

    胃反位胃镜操作:对于胃镜检查前已明确胃反位者,可试行右侧卧位,对于检查前不明确者,左侧卧位时,胃镜进入胃腔后,上下角度扭向下调节,左右角度扭向右调节,即可见胃腔,循腔进镜至胃角,胃镜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上下角度扭调节向上,可进入胃窦。胃扭转时,胃镜进入胃腔时常规胃镜操作不能见胃腔,角度钮应向下向右,胃镜循腔进镜至胃角处,因向角度大,不易进入胃窦,旋转镜身调节向上角度可进入胃窦[2]。

    本病临床虽少见,但要注意的是:胃镜检查前,除一般详细询问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及禁忌证外,不要忽略先天性内脏反位史的了解,以致检查时间过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应元岳.上消化道纤维内窥镜临床应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3.

2 周殿元,刘健波.上消化道内镜操作规范及进展.广州:中华医学学会广东分会出版社,1986,89-91.


作者单位:817000 青海海西,海西州人民医院

作者: 卓玛措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