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Todd瘫痪1例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Todd瘫痪。诊断1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退休。入院前2h家属到火车站接患者时发现其神志不清,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喉中痰鸣,口唇紫绀。隔10min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Todd瘫痪;诊断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3岁,退休。因“四肢抽搐伴神志不清2h”于2008年7月20日上午10时入院。入院前2h家属到火车站接患者时发现其神志不清,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抽搐,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喉中痰鸣,口唇紫绀。无大便失禁,持续约10s后自行清醒,能回答一些问题,诉头昏。隔10min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家属急送我院急诊科。急诊头颅CT提示:右额叶可见小片状低密度灶,额叶中间可见低密度软化灶,脑萎缩伴脱髓鞘改变。以“癫痫”收入ICU室治疗。既往有6年的“高血压病”史,且3年前曾有“脑梗死”,其后多次出现“癫痫发作”。曾在当地反复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另外患者嗜好饮酒,酒龄40年,平均每天500g。入院查体T 36℃,P 138次/min,R 21次/min,BP 182/112mmHg。神志不清,头颅和五官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138次/min,律齐,有力,无杂音。神经科检查:神志呈浅昏迷,双眼向右侧凝视,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迟钝,四肢肌力无法查,肌张力增高,双巴氏征(-),四肢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入院诊断:(1)继发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2)脑梗死;(3)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后检查:ALT 73u/L,AST 461u/L,LDH 420u/L,T-BIL 59.8mmol/L,D-BIL 33.1mmol/L,TP 56.9mmol/L,ALB 39.5mmol/L,BUN 3.11mmol/L,CREA 95.9μmol/L,GLU 10.54mmol/L,UA 516.8μmol/L,钾 3.54mmol/L,钠134.1mmol/L,氯91.6mmol/L,CK 839u/L,肌钙蛋白(-)。血气分析:pH 7.52,PCO2 35.4mmHg,PO2 72mmHg。尿常规:蛋白质(++),潜血(+++)。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 82.5%,入院后患者神志不清, 频繁抽搐,并伴有消化道出血、肺炎、电解质紊乱。给予安定抗癫痫、洛赛克止血、阿莫西林/舒巴坦抗感染,并进行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后,2008年7月23日,患者神志清晰,回答切题,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1级,病理征(-)。以后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做脑电图及复查CT等检查,并且于2008年7月28日自动出院。出院时能下床活动,查体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出院7天后随访时患者行动自如,无抽搐,查体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

    2008年10月7日家属发现患者左侧肢体阵发性抽搐,伴疼痛,无意识障碍,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很快出现全身抽搐,双眼向右凝视,呼之不应,喉中有痰鸣,牙关紧闭,伴小便失禁,遂再次住院治疗。入院后查体体温正常,心肺腹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示:神志不清,查体不合作,四肢抽搐,肌力肌张力无法查,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右额叶低密度灶,较陈旧,脑萎缩伴脱髓。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均正常,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增高。给予安定抗癫痫、头孢噻肟钠抗感染等治疗,2008年10月8日患者神志清楚,左侧肢体不能活动,伴频繁肌阵挛发作,查体:左侧肢体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1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加用卡马西平抗癫痫后,肌阵挛减少。患者及家属再次拒绝做脑电图检查并于2008年10月10日自动出院,出院时左侧肢体能轻微活动,无肌阵挛发作。查体: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肢体肌力正常。出院诊断:(1)继发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Todd瘫痪;(2)脑梗死后遗症;(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4)肺炎。出院后7天随访可以下床扶物行走。

  2  讨论

    该患者是中老年患者,起病急,病情很快达到高峰,反复发作,临床以抽搐伴左侧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符合Todd瘫痪的表现,伦敦生理学家Robert Bentley Todd在1849年首先描述了该疾病,并以他的名字命名[1,2]。Todd’s麻痹是一种发生在癫痫患者身上的神经系统的异常,即是在癫痫发生出现的短暂瘫痪。该瘫痪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但通常只发生在身体的一侧。它最常见于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以后,并在癫痫的发作过后,可能会持续几个小时或偶尔持续几天[3,4]。

    该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是有两种假设。一种是损耗理论,即运动皮质的耗竭导致神经元的超极化的延长。其二是NMDA受体激活导致的短暂的运动纤维失活。由于瘫痪会很快消失,因此该病的治疗是对症和支持疗法。该病的预后与癫痫的程度有关。

    该病的最显著的意义是和中风的鉴别诊断。在急性期,某些中风可以触发局限性癫痫发作。而如果Todd瘫痪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病人的神经系统的病情往往会被过高地估计,因而会导致诸如溶栓治疗错误的医疗措施。基于这样的原因,在中风的急性期出现的癫痫发作,溶栓疗法被普遍认为是一个相对的禁忌证,尤其是在血管影像学检查前,依然缺乏脑血管梗塞证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对诊断没有明确的病例,禁用溶栓疗法。建议先采用抗癫痫,抗凝,扩血管,营养脑细胞,清除自由基,针灸等措施,同时,尽快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CT及MRI中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脑缺血卒中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Todd RB.On the pathology and treatment of convulsive diseases. London Med Gaz,1849,8: 668.

2 Pearce JM.Robert Bentley Todd (1809-60) and Todd’s paralysis.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1994,57 (3): 315.

3 Gallmetzer P, Leutmezer F, Serles W,et al.Postictal paresis in focal epilepsies--incidence, duration, and causes: a video-EEG monitoring study.Neurology,2004,62(12): 2160-2164.

4 Kimura M, Sejima H, Ozasa H,et al. Technetium-99m-HMPAO SPECT in patients with hemiconvulsions followed by Todd’s paralysis. Pediatr Radiol,1998,28(2): 92-94.

(编辑:余 强)


作者单位:610031 四川成都,中铁二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