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参麦益气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参麦益气合剂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设计采取随机,对照前瞻性设计方法。按受试序号尾数,以简单随机法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参麦益气合剂加强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参麦益气合剂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设计采取随机,对照前瞻性设计方法。按受试序号尾数,以简单随机法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参麦益气合剂加强治疗。所选病例均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显效率78%;对照组总有效率78%,显效率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例治疗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参麦益气合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  脑梗死;参麦益气合剂;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变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专科2009年3月—2010年1月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80例。

  1.2 诊断分型标准 诊断分型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9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均为住院患者,发病在72h以内,并同意接受3周的住院治疗及3个月的随访观察;(2)诊断上CT或MRI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能耐受及配合治疗。

  1.4 排除标准 (1)不能完成受试治疗全过程,不能接受随访者;(2)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退出或中止治疗者;(3)心脏等各种原因导致,明确为脑栓塞者。

  1.5 试验设计与分组方法 试验设计采取随机,对照前瞻性设计方法。分组方法:按受试序号尾数,以简单随机法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6 治疗方法 入院常规检查头颅CT或MRI;血浆粘度、血脂、血糖、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查眼底、胸片及颈部血管彩超;并按标准进行神经缺损评分。

  所有受试者均按病情予以相应的基础治疗;包括溶栓(发病3h以内)、抗凝(低分子肝素Ca)、稳定血压、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有脑水肿者予以相应处理,并常规使用0.2%葛根素注射液250ml静点(正大天晴制药),有糖尿病者用胰岛素中和;每日1次,治疗组即时配合参麦益气合剂50ml/次,每天3次服。参麦益气合剂系我院自有制剂,由黄芪、西洋参、麦冬、三七、赤芍、红花、川芎、丹参、木蝴蝶、石菖蒲、郁金、生熟地、地龙等组成,具益气活血通络,滋肾开窍醒脑的功能。主要用于急性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等。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之附件三,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40例中,基本痊愈12例(30%)、显著进步19例(48%)、进步6例(15%)、无变化1例(3%)、恶化2例(5%);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15%)、显著进步12例(30%)、进步13例(32.5%)、无变化7例(17.5%)、恶化2例(5%)。其中两组死亡病例均为重型患者。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存活病例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1、2 表1 两组存活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序评分 (x±s)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对照比较,*P<0.01表2 两组存活病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x±s)注:与本组比较,△P<0.01,△△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结果显示:两组存活病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除全血高切比粘度较治疗前有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目前认为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多环节的恶性连续过程[2],复流与脑保护结合,多种药物结合,以期对卒中的各个病理环节进行有效地介入,探索各种疗法、药物相互协同,序贯使用的方法,是目前的主要研究课题[2],临床实际中只有极少数患者具备溶栓复流的机会,因而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关键,是通过各病理环节的干预,改善半暗带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进而达到减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目的[3]。目前国内中医药在这方面亦有许多有益的探索,主要是以活血化瘀较多,取得良好的进展[4],活血化瘀方药在扩管复流、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血及溶栓与西医所用溶栓药物有相似之处[5]。并认为中西结合治疗脑血栓患者,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6,7]。研究表明[8],脑保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对脑缺血进行有效地脑保护治疗能使脑耐受缺血的时间延长3~4倍,降低中枢神经继发损伤的程度和发生率。本病真元虚衰之老年患者居多,依据气虚血瘀及“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的理论,以益气活血通络,滋肾开窍醒脑为大法,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精选既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具有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各个病理环节干预作用的药物,组方配伍成参麦益气合剂(本院制剂),对本病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以及相应血脂、血液流变等指标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目前为止,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的临床研究较多,但以益气活血通络、滋肾开窍醒脑为施治思路,并以现代药理研究为依据,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对卒中各个病理环节进行干预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制剂由黄芪、三七等数味药组成,其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化浊,取补阳还五汤之法,量大药专效洪为君。赤芍、三七、丹参、川芎活血化瘀,行气通脉安神。地黄、西洋参、麦冬益元滋肾补脑。木蝴蝶、石菖蒲、郁金醒神开窍,共奏益气活血通络,滋肾开窍醒脑之功,寓攻于补,虚实同治,更符合本病的“内伤积损”虚实同在的病理特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显著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降血压等,同时具有抗缺氧、抗血栓、抗自由基、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损害及降血脂作用,几乎涵盖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各个病理环节。西洋参、麦冬均具有抗缺血、缺氧、抗血栓、调控血糖,改善智能等综合作用。三七能降低部外周阻力,抗凝、降低TC等。诸药合用,共具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压,抗缺血、缺氧、抗血栓、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等诸方面的作用,对脑梗死的各病理环节进行干预[9~12],因而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提示参麦益气合剂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383.

  2 黄如训.脑卒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9;297.

  3 罗组明,董佑忠.脑血管疾病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1-222.

  4 万于军.辨证论治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12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0):1926-1927.

  5 裘叶中.试论中风治血.中国中西结合急救杂志,2001,8(2):71-72.

  6 丁海峰.中西结合治疗冠心病发生急性缺血性卒中39例.现代中医药,2006,26(5):13-14.

  7 陈贤军.中西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18(2):13-14.

  8 曾因明.脑保护和脑复苏研究进展.现代实用医学,2001,13(7):310-312.

  9 骆守真.补气药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中西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4):452.

  10 陈国俊.黄芪皂甙对大鼠MCAO/IRA模型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4(4):169-172.

  11 赵志刚.血脑屏障及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方法研究进展.中国药学杂志,2000,35(4):227-230.

  12 王浴生,邓文龙.中药药理与应用,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82.

  

作者: 马文良 陈朝俊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