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上海邮电在职职工脂肪肝流行病学及主要危险因素调查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明确上海邮政电信局在职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7月—2009年7月参加邮电医院健康体检的邮电在职职工进行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肝功能测定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等。结果邮电在职职工共17018例接受检查,其中男8878例,女8140例,年龄18~50岁,平均(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明确上海邮政电信局在职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对2008年7月—2009年7月参加邮电医院健康体检的邮电在职职工进行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及血糖、血脂、肝功能测定以及肝脏实时超声检查等。结果 邮电在职职工共17018例接受检查,其中男8878例,女8140例,年龄18~50岁,平均(34.43±7.94)岁。B超共检出脂肪肝3194例,占18.77%,男2608例,患病率29.38%,女586例,患病率7.20%,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脂肪肝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结论 上海邮电在职职工脂肪肝患病率高,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无论性别,脂肪肝患病率都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脂肪肝;流行病学;患病率;危险因素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and its major risk factors in the workers of Shanghai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

  HAN Hui, GAO Yan. Shanghai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Hospital, Shanghai 20004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major risk factors of fatty liver among the workers of Shanghai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Methods To test the workers aged from 18 to 50 years, includ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serum glucose, serum lipid-profile and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of liver.Results A total of 17018 workers took part in the survey,8878 were males and 8140 were females. The mean age of the workers was 34.43±7.94 years and ranged from 18 to 50 years. Fatty liver was detected with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in 3194 workers(18.77%),2608 were males(29.38%),586 were females(7.2%).The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in ma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s(P<0.01). The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was increased with aging both in males and in females.The mean age(years),body mass index(BMI),serum glucose level, triglyceride(TG),total cholesterol(T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 level in fatty liv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without fatty liver(P<0.01),but 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evel was lower in the fatty liver group(P<0.01).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among the workers of Shanghai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mpany. The prevalence of fatty liver was increased with aging both in males and in females. Obesity, diabetes and unusual level of serum lipid are the major risk factors of fatty liver.

  [Key words] fatty live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NAFLD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肝病,在我国也可能成为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对其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再次成为2009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关注的热点。目前在全球普通人群中NAFLD患病率高达20%~30%,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则更高。本课题主要调查研究上海市邮政电信在职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并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7月参加邮电医院健康体检的邮电在职职工共17018例,其中男8878例,女8140例;年龄18~50岁,平均(34.43±7.94)岁。

  1.2 检查记录内容

  1.2.1 个人资料 包括单位、一般情况、既往病史、烟酒嗜好。

  1.2.2 人体学指标 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

  1.2.3 血液生化指标 空腹抽血化验包括空腹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功能、肝炎指标。

  1.2.4 B超检查 固定两名影像学主治医生做肝胆超声,采用Aloka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

  1.3 诊断标准

  1.3.1 临床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超重和肥胖诊断参照《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血脂异常诊断参照《中国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

  1.3.2 脂肪肝的超声诊断参照2005年非酒精性脂肪肝诊疗指南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远场回声逐渐衰减 ;(2)肝内胆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5)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

  具备上述(1)及(2)至(4)中一项者为轻度脂肪肝;具备上述(1)及(2)至(4)中两项者为中度脂肪肝;具备上述(1)及(2)至(4)中两项和(5)者为重度脂肪肝。

  1.4 统计学处理 样本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17018例研究对象中,男性的体重指数(BMI)、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指标均显著高于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而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表1 研究对象不同性别间相关指标比较

  2.2 脂肪肝患病率以及性别年龄的影响 17018例研究对象中共检出脂肪肝3194例(18.77%),男性2608例,患病率29.38%,女性586例,患病率7.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2=1369.8,P<0.01,差异有显著性。脂肪肝总体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1~50年龄段患病率达高峰为28.23%,性别分层后,男性及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均呈升高趋势,男性在41~50年龄段达高峰,患病率为40.90%,女性在41~50岁患病率为16.16%,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见表2。

  2.3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17018例研究对象根据B超结果分为脂肪肝组(3194例)和非脂肪肝组(13824例)。单因素结果分析,脂肪肝组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S)、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见表3。表2 性别年龄分层后脂肪肝的患病率 例(%)表3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各相关因素间的比较 (x±s)

  2.4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之间各因素的患病率比较 在17018例研究对象中,脂肪肝组的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见表4。表4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之间各因素患病率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对大众健康的危害日益明显,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望成为我国慢性肝病的首要原因[1,2]。尽管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是确诊脂肪肝的金标准,但目前临床上主要多采用B超进行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目前在全球普通人群中NAFLD患病率高达20%~30%,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则更高。意大利学者对700名居民的饮食习惯、血生化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进行的分析显示,NAFLD患病率为50.3%。韩国学者报告,95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49%,糖尿病患者脂肪肝患病率为66%[3]。 我国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是针对特殊人群的。由于调查对象的地区、职业等方面的不同,脂肪肝的发病率差异很大,研究显示,南京市机关干部脂肪肝患病率为10.2%[4],上海市4009名机关职工脂肪肝患病率为12.9%[5,6],2001年深圳28348名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高达20.68%[7]。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邮电在职职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总体患病率为18.77%,且男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脂肪肝患病率为29.38%,女性为7.2%(P<0.01)。随着年龄增长,无论男女,脂肪肝总体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在41~50年龄段达高峰,患病率为40.90%,考虑可能与该年龄段男性营养过剩、缺乏运动及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有关[8];女性在41~50岁逐步达高峰,患病率为16.16%,可能与妇女绝经期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变有关,导致体内激素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容易引起肥胖、糖尿病、脂肪肝[9]。

  根据病因分类,脂肪肝分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因此无法进一步探讨乙醇在研究人群脂肪肝中的作用。与国外相比,我国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现状并不严重。2000年浙江省18237名居民调查显示,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4%[10],范建高2005年调查上海市3175名成人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占92.44%,酒精性脂肪肝仅3.48%[2],提示上海市成人脂肪肝主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组较非脂肪肝组年龄大,超重、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进一步证实了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11~14],提示了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元代谢紊乱密切相关[15]。显然,肥胖既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关系密切,同时,胰岛素抵抗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共同发病机制。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肪肝肝纤维化共同的发病机制之一。由此可见,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预后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并存的心脑血管疾病,而非进展性肝病[1,2]。因此,参照《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以及《中国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积极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糖、血脂水平等,对于改善此病患者的预后将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性肝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2 范建高,朱军,李新建,等.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2):83-88.

  3 范建高,施军平.2009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报道.

  4 王泓,陈进.南京市干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研究.新消化病杂志,1997,5:100.

  5 范建高,曾民德,王均溶,等.上海市机关职员高脂血症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3(1):20-25.

  6 范建高.中国脂肪肝的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6-10.

  7 邵桂霞,张献共,黄志平,等.深圳地区28384例体检者体重指数与脂肪肝分布的探讨.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372-373.

  8 Zelber-Sagi S,Nitzan-Kaluski D,Goldsmith R,et al.Long term nutritional intake and the risk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Journal of Hepatology,2007,47(5):711-717.

  9 马荣兵.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交通医学,2009,23(1):38-39.

  10 厉有名,陈卫星,虞朝辉,等.浙江省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11):647-649.

  11 池肇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危险因素.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9):3-4.

  12 谢友红,王永红,谢微波,等.重庆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2):169-172.

  13 彭莺峰,凌云.脂肪肝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进展.中华全科医学,2009,7(5):529-531.

  14 杜娆,虞勋,盛小英.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6):133-135.

  15 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2,22(2):106-017.

  

作者: 韩 晖,高 艳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