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5期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pdf)【摘要】目的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疹疱40例,并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40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联合用药组在止痛、止痂、缩短病程、防止后遗神经痛方面均优于单......

点击显示 收起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pdf)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选择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疹疱40例,并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40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  联合用药组在止痛、止痂、缩短病程、防止后遗神经痛方面均优于单用阿昔洛韦组(P<0.01),而在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与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能缩短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带状疱疹;阿昔洛韦;西咪替丁;地塞米松

       2003年10月~2005年4月,我科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地塞米松、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40例,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0例,在总有效率、治愈率以及止痛、止痂、缩短病程、防止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方面进行了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病人。具有典型的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程在一周内,未合并细菌感染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有严重肝、肾疾病者、对阿昔洛韦过敏者及严重的免疫功能低下者不在入选之列。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9~72岁,平均33.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A组:阿昔洛韦500mg,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第4天地塞米松减量。西咪替丁200mg口服,每日3次。B组:阿昔洛韦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病例同时辅以维生素B1、B12、止痛类药物口服,每3天复诊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疼痛、痒感消失,皮损完全消退;显效:疼痛、痒感基本消失,皮损消退≥75%;有效:疼痛、痒感减轻,皮损消退≥50%但<75%;无效:疼痛、痒感不减轻甚至加剧,皮损减退<50%。

    2  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2。 表1  两组症状平均消退时间  表2  两组疗效评价 两组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经χ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止痛、止痂、全病程及后遗神经痛方面经t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1]。阿昔洛韦主要通过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掺入病毒DNA链中,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皮质类固醇激素能迅速抑制神经节和相应的感觉纤维充血、水肿和坏死,防止粘连形成,从而防止后遗症的发生[2]。而西咪替丁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在体内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减弱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增强免疫[3]。本资料中结果显示,这三种药物的联合运用在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痛、止痂、缩短病程及防止后遗神经痛方面明显优于单用阿昔洛韦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曾有报道带状疱疹运用皮质激素后发生播散[4]。本文40例无一例发生播散,可能与皮质激素用量不大,且病变均为寻常型有关。笔者认为对临床上轻型、疼痛不明显的带状疱疹,单用阿昔洛韦也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但对疼痛明显、严重的带状疱疹,这种联合用药方法,不失为一种高效、安全、低毒、简便的方法之一。值得在基层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炜.带状疱疹致病性和防治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122:257.

    2  杨国光.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2,263-266.

    3  汤光,李大魁.现代临床药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27.

    4  顾有守.带状疱疹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发生播散7例报告.临床皮肤科杂志,1991,20(5):258.

     作者单位: 430079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医院

  (编辑:周  蕊)

作者: 董洪青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