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T”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在老年上肢骨折中占第2位,而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1]。多数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2]。对移位骨折需手术治疗。笔者于1998年8月~2002年2月采用“T”型钢板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骨折,在老年上肢骨折中占第2位,而女性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1]  。多数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非手术治疗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对移位骨折需手术治疗。笔者于1998年8月~2002年2月采用“T”型钢板治疗1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61~70岁,平均64岁。致伤原因:站立位摔伤8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均为以外科颈骨折为主的肱骨近端骨折,其中3例合并肩关节脱位。按Neer分类 [3]  ,本组Ⅱ型9例,Ⅲ型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法复位失败。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仰卧位。麻醉方法:高位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切口全部采用肩外侧“U”形切口 [1]  ,起自三角肌前缘,经三角肌止点,至三角肌后缘中点,并切断三角肌止点,将三角肌向上全层翻转暴露骨折端。复位后,视骨折情况选择并置入适当的“T”型钢板。严密缝合三角肌止点,缝合切口。肩关节有脱位者,术中给予复位。

  1.3 术后处理 12~14天拆线,全部病例行颈腕带悬吊维持4周。定期X线检查,2~3周开始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对线对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无不愈合及内固定松动情况。6~13个月行钢板取出。随访8~60个月,未发现1例骨坏死。采用Neer评分方法 [3]  评分疗效。评分为百分制,其中疼痛35分,功能30分,活动度(ROM)25分,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其中优9例,良4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92.9%。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一般损伤较重,较易发生肩周。另外,老年人关节退变,创伤后长期固定易产生僵直。故治疗的关键是减少损伤,缩短制动时间。一般制动以3~4周为宜,非特殊情况,不超过5周 [1]  。本组选择手术的14例患者,都经手法整复失败,局部瘀血、肿胀明显。采用肩外侧“U”形切口,将三角肌止点切断,全层向上翻转肌皮瓣后,可在骨折部位的前侧、外侧、后侧3个方位直视下复位骨折和内固定置入,并清除瘀血。由于暴露顺序是由下至上,三角肌损伤较轻,这样还可避免损伤肩袖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减少肩周炎发生。采用“T”钢板固定,复位理想、固定牢:在使用“T”型钢板时,固定在近端的螺钉一般不少于2~3枚,不易出现近端螺钉松动、脱出。加上“T”型钢板的动力加压作用,对位更理想,固定更牢。良好的切口暴露,也使较复杂的操作简单化。在“T”型钢板较牢固的内固定支持下,患者术后2~3周逐步开始功能锻炼,使得肩关节功能得到较满意恢复。本组在随访中未发现1例肱骨头坏死病例。

   参考文献

  1 狄勋元,林昂如,狄鸥,等.老年骨外科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40-149.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314-318.3 Neer CS.Displaced proximal fractures.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 Bone Joiot Surg(Am),1970,52:1077-1089.

  (收稿日期:2004-07-16)

  (编辑香 江)

   

作者: 谭继华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