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4月我科使用微型腹腔镜及改进的疝带线针及针钩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8例。结果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5min,术后6h进食,术后24~48h出院,无并发症,随访1个月~1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我科使用微型腹腔镜及改进的疝带线针及针钩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8例。结果 3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5min,术后6h进食,术后24~48h出院,无并发症,随访1个月~1年6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微创技术是外科发展的方向,已逐步涉及各个外科学科。一方面,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技术相结合,另一方面,器械的微型化使手术创伤及术区的完善性不断提高 [1]  。我科应用微型腹腔镜及改进的疝针、钩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男36例,女2例,年龄7个月~11岁,平均年龄1.8岁,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15例(12例对侧为隐性斜疝),传统手术后复发斜疝5例。

    1.2 手术方法

    1.2.1 器械 微型腹腔镜(Φ0.4cm),操作钳(Φ0.25cm),改进的带线针及钩针(Φ0.25cm)。

    1.2.2 方法 (1)麻醉:气管插管全麻。(2)体位:头低脚高位20°~30°。(3)手术操作:脐上脐摺处切口0.4cm,穿刺CO 2 气腹,压力8~9mmHg,穿入0.5cm trocar,进腹腔镜,脐旁腹直肌外侧缘0.3cm切口,穿刺0.3cm trocar,进操作钳,针孔位于患侧内环口体表投影处,直径0.15cm。腹腔镜下找到患侧内环口,带线针和针钩先后在针孔处穿入与操作钳配合,分别缝合内环口内外半周腹膜,缝合时两针在腹膜下潜行,避开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带结针穿7号丝线缝合内侧后,退出带线针,把缝线留在腹腔内,针钩从同一针孔刺入内环口外侧腹膜下用钩把线从腹腔带出,使疝环口成一荷包缝合,皮下打结关闭内环口,解除气腹,结束手术。

    2 结果

  38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15min,所有患儿术后6h进食,下床活动,无出血、无伤口感染,术后24~48h出院。随访时间1个月~1年6个月无并发症,无复发。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成因是先天性腹股沟区薄弱或缺损,手术治疗原则是高位结扎疝囊,关闭内环口。传统开放性手术解剖腹股沟管,分离疝囊,疝囊颈高位结扎。应用腹腔镜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同样遵循小儿斜疝手术基本原则,但比传统开放性手术更优越 [2,3]  。我们从2002年10月开始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通过改进的疝针、钩及内环口缝合方法,结合香港经验,手术更为简便、创伤更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不易复发。

    3.1 手术要点

    3.1.1 寻找内环口体表投影点,先要看清腹壁下静脉,在其外侧进针,以免穿破此血管造成血肿。

    3.1.2 缝合内环口腹膜时,针在腹膜下潜行游离内环口周边腹膜1周,避开精索血管和输精管。

    3.1.3 结扎内环口皮下打结前将远端疝囊气体挤回腹腔,打结后证实气体不能再进入疝囊,才证明内环口结扎牢固。

    3.2 疗效观察及比较 本方法与传统方法和其他腹腔镜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3.2.1 无需像传统手术方法解剖腹股沟管、精索血管神经和输精管,提睾肌不会损伤,无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3.2.2 对发现对侧隐型疝具有独到之处,便于一次性处理,避免二次手术。小儿腹股沟斜疝对侧隐性疝发生率不低于10%,约1/2可能发展显性疝,腹腔镜下预防结扎很有必要 [4,5]  。本组1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其中12例对侧为隐性疝,正是由于腹腔镜才得以发现,一次性完成双侧手术。

    3.2.3 内环口腹膜缝合主要在腹膜后潜行,避免了腹膜多次穿针缝合引起腹膜撕裂或针距过宽导致术后复发。

    3.2.4 手术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15min。

    3.2.5 切口小、隐蔽、无需切口皮肤缝线、术后24h即可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费用。

    因此,我们认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较其他方法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Jian L,Zhiming Chai,Yuan Huang.Clinical experience concerning needle -laparosocpic cholecystectomy.Ann Coll Srug,2000,4:17-19.

    2 李宇洲,姚干,梁健升,等.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9,20:237-348.

    3 蔡志明,吴文华,罗健,等.针式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0,21:101-102.

    4 Birk D,Formentini A,Poch B,et al.“No-puncture-laparoscopy”in hernia management in childhood-reliable complement to established therapy concepts.Chirurg,1999,70:290-293.

    5 OlgunerM,AktugT,Akgur FM,et al.Experimental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b new method for laparoscopic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reˉpair.J Invest Surg,1997,10:189-192;discussion192-193.     

  作者单位:410006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内镜中心 

    (收稿日期:2004-08-18) (编辑晓 川) 

作者: 尹新民 吴金术 周海兰 廖春红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