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巨大小肠平滑肌瘤诱发肠套叠1例误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术后病理:小肠平滑肌瘤伴粘液变性及炎性坏死。2讨论肠肿瘤并不常见,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3。在小肠良性肿瘤中,50%发生在回肠,小肠平滑肌瘤占小肠良性肿瘤的19%[2]。小肠肿瘤临床表现隐蔽,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困难。...

点击显示 收起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1-102X(2004)03-0278-02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57岁,两个月前无诱因的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脐周较明显,伴有阵发性加重,无恶心、呕吐。在当地按胃病治疗,效果不佳。并多次胃镜检查,均诊为充血性反流性胃炎。腹痛呈间断性发作,进食后明显加重,给予对症输液治疗好转。5天前再次发作,在外院诊治,效果不佳,今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后以肠梗阻收入院。患病以来大便干结,不伴有血便。体重下降约10kg。查体:消瘦体质。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心肺正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右上腹饱满,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未触及。胃鼓音区存在,无振水音;肠鸣音亢进,未闻及明显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腹透:中腹可见几个小液平,肠管胀气不明显。腹部CT:升结肠局部肠管扩张,管壁不均匀增厚。入院后行结肠镜检查:结肠脾区发现肿物,取活检困难,未能进行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症状反复发作,体质逐步下降,决定行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探查发现结肠脾区结肠内有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10cm×6cm,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推挤在肠管内可活动,近侧肠管饱满,无明显水肿。将肿块向近侧推移后切开肠管,见回肠套入结肠,肿块有短蒂与回肠相连,表面有粘膜。回盲部见回肠套入回肠,然后进入结肠。沿蒂部切除肿块,缝合肠壁肌层及粘膜。还纳套入的回肠,发现回肠套入段约70cm。缝合结肠切口。关闭腹腔,手术结束。术后经对症抗炎等治疗,痊愈出院。术后病理:小肠平滑肌瘤伴粘液变性及炎性坏死。

     2 讨论

  肠肿瘤并不常见,小肠肿瘤的发病率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3.6% [1]  。在小肠良性肿瘤中,50%发生在回肠,小肠平滑肌瘤占小肠良性肿瘤的19% [2]  。小肠肿瘤临床表现隐蔽,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临床诊断困难。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呕吐四个方面。但是这些症状并非本病所特有,易和其它疾病相混淆。脐周疼痛和间断性发作不完全肠梗阻表现,有些在发作时扪及肿块是其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 [3]  。

    小肠肿瘤容易诱发肠套叠型肠梗阻,多为慢性 反复性不全性肠梗阻,原因是由于肿瘤的存在,导致肠蠕动异常诱发肠套叠 [2]  。因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往往只有在手术时才得以确诊。本患者病程2个月,反复发作性腹痛,进食诱发。按胃病多次治疗和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情况,一直到出现明显结肠肠梗阻表现时才得以诊治,主要原因是:(1)症状早期缺乏体征;(2)临床上没有考虑到小肠肿瘤的原因主要是:①临床表现不典型,②没有考虑到小肠肿瘤。我们的体会是,对反复发作,病因不明的腹痛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应该常规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虽然不能做定性诊断,但仍是检查的主要手段,特别是上消化道检查不能完全解释时,能够使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另一误诊原因,对肠套叠的CT表现认识不足。肠套叠典型CT表现为特征性的分层状包块,截面见鞘部内层和套入部肠壁之间由套入的肠系膜脂肪分开而分别显示三层肠壁 [4]  。而本病例病变肠段腔扩张,但未见分层状改变。可能是肿块大,肠壁受压,肠壁脂肪层变薄,CT上无法辨认。 

  参考文献

    1 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11-1221.

    2 张志星.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第1版.北京:军事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5.

    3 李映南,胡振西,史俊昌.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21例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9):540-548.

    4 徐翔.空肠套叠CT诊断1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13(9):569.      

  作者单位:461000河南省许昌市公疗医院 

  (收稿日期:2004-08-31) (编辑李建伟)

作者: 齐德山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