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损伤表现,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是外伤性脑积水的主要因素,病死率、致残率高。我科自1999年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9年9月~2003年12月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8例,其中随机对68例患者进行脑脊......

点击显示 收起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损伤表现,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是外伤性脑积水的主要因素,病死率、致残率高。我科自1999年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9年9月~2003年12月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38例,其中随机对68例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术,男43例,女25例,平均年龄46.7岁,GCS评分4~6分26例,7~8分30例,9~12分12例。另70例行非手术治疗,男4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7.2岁,GCS评分4~6分27例,7~8分29例,9~12分14例。
   
  1.2 手术方法 发病后给予脱水剂(甘露醇、速尿)控制颅内压,调整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内环境,使用脑保护剂,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及营养支持等治疗2~5天,颅内压稳定后,按照常规腰穿,穿刺成功后,用生理盐水50ml等量置换,术毕向鞘内注入地塞米松5mg,每天置换1次,共3~7次,至脑脊液外观基本清澈为止。

  2 结果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个月预后。(1)手术组:并发脑积水2例(2.9%);良好31例(45.6%),轻残12例(17.7%),重残6例(8.8%),死亡19例(27.9%)。(2)非手术组:并发脑积水6例(8.8%);良好18例(25.7%),轻残8例(11.4%),重残9例(12.9%),植物生存5例(7.1%),病死30例(42.9%),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 [1]  。手术组基本痊愈率高于非手术组,而并发脑积水、重残率及死亡率均低于非手术组。
   
  3 讨论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性脑脊液对脑膜产生刺激,引起无菌性炎症,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发生粘连,甚至堵塞蛛网膜颗粒,造成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引起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2]  。脑脊液置换术可较快清除破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液,更利于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血液的清除,较快恢复脑脊液的循环。同时鞘内注入地塞米松可有抗炎、抗自由基等作用,预防和减少血液堵塞脑室系统及蛛网膜粘连致脑积水和血性脑脊液可能导致的脑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减轻脑组织的损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而且脑脊液置换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效,费用低,同时能明显缩短疗程,较大幅度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因此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有效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军医出版社,1999,9.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75-377.

  (收稿日期:2004-08-22)

  作者单位:366000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一 凡)

作者: 林友城 严国凤 朱铭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