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改良乙状结肠膀胱术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8~2002年收治膀胱肿瘤需行膀胱全切术3例,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膀胱术,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肛门括约肌可控性尿流改道,效果满意,现就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例1,男,70岁,膀胱肿瘤切除术后6年,二次手术后2年,6次电切手术。例2,男,72岁,膀胱部分切除4年,电切治疗3次。例3,女,18岁,先......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8~2002年收治膀胱肿瘤需行膀胱全切术3例,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膀胱术,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肛门括约肌可控性尿流改道,效果满意,现就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1,男,70岁,膀胱肿瘤切除术后6年,二次手术后2年,6次电切手术。例2,男,72岁,膀胱部分切除4年,电切治疗3次。例3,女,18岁,先天性膀胱外翻,尿失禁。
   
  1.2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下腹正中切口,切除膀胱、前列腺、精囊、尿道后,游离两侧输尿管,在距直肠20cm处沿结肠带向乙状结肠方向切开12cm,然后用4-0肠线纵切横缝的方法,扩大乙状结肠囊袋,形成储尿袋,在两侧囊袋角部,通过肠壁做隧道,将双输尿管固定在肠腔内,放置输尿管导管,从肛门引出,储尿袋用4-0肠线连续缝合后,用4号丝线间断浆肌层缝合,储尿袋缝合后,固定于骶骨岬纵韧带之上,防止输尿管梗阻,放置引流管后,关腹。
   
  2 讨论

  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是泌尿外科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因为膀胱肿瘤术后极易复发,虽经全身或局部化疗,或经电切汽化治疗,最终都不能完全控制肿瘤的生长或远处转移,有部分病人需要采用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瘘的方法来维持生命,这样的方法,给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有很多并发症发生,如尿路感染、输尿管狭窄、肾积水等。自从改用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通过肛门括约肌功能控制排尿,乙状结肠纵行切开横行缝合,形成储尿袋,增加储尿容量,因肠管局部扩大,减低了肠腔内压,防止尿液反流,保护肾功能。此术式简单、安全可靠,不需输尿管造瘘,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护理问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充分休息,减轻心理负担,适当加强营养,纠正贫血,改善一般状态,消除心理焦虑,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前d给予低渣饮食,术前1d无渣饮食,口服肠道消炎药3d,术晨行清洁灌肠,胃肠减压。
   
  (2)术后护理:术后应辨明各种引流管在体内的位置及作用,作好标记,避免混淆,妥善固定,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尤其是肛管接负压瓶,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性质,注意输血、补液速度,胶体、晶体液平衡、注意电解质平衡,定期检查血常规,肾功及电解质情况。
   
  (3)基础护理:患者高龄,体质虚弱,术后抵抗力下降,卧床时间长,所以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注意口腔、皮肤护理,尤其是以下肢按摩,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加强切口、引流口的护理,并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气味、性质、量,如有情况及时处理,3d后无腹胀,排气后拔除胃肠减压管后可进全流质、半量饮食,后改为流质饮食,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每天抽吸引流液,7d间断拆除缝合线,10d左右拔出输尿管导管。
   
  本术式利用肛门括约肌控制排尿,尿便可分流和混流,病人术后可蹲式排尿4~8次/d,夜间1~3次/d,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效果令人满意。 

  (收稿日期:2004-06-24)

  作者单位:137000吉林省白城市医院泌尿外科 

  (编辑若 木)

作者: 徐艳芬 李秋成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