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巨结肠误诊为卵巢肿瘤1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先天性巨结肠症多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巨结肠发生于成人极罕见,现对2001年11月5日我院将巨结肠误诊为卵巢肿瘤的1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查体:下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左下腹部扪及约20cm×18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5cm。前庭区未见尿道口,阴道后壁见一直径1cm窦口,有稀便溢......

点击显示 收起

    先天性巨结肠症多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巨结肠发生于成人极罕见,现对2001年11月5日我院将巨结肠误诊为卵巢肿瘤的1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9岁,因左下腹痛3年,加重2个月,于2001年11月5日入院。3年前患者出现左下腹部阵发性绞痛,近2个月腹痛频繁发作并加重,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查体:下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左下腹部扪及约20cm×18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活动可,无压痛。妇科检查:外阴发育良好,阴道口狭窄,约1.5cm;前庭区未见尿道口,阴道后壁见一直径1cm窦口,有稀便溢出。肛诊:肛门扩约肌缺如,子宫大小正常,其左上方扪及直径20cm大小包块,囊实不均,张力小。无压痛,活动好。B超显示子宫大小正常,内膜线清晰,左附件区见10.7cm×18cm囊性占位,内见液性暗区及强回声光团,提示卵巢畸胎瘤。CT示左附件区有一大小为11cm×18cm的高低混杂密度肿块,其中见脂肪密度,CT值-50~90HU,另见软组织密度及钙化灶,边界清,有完整包膜。诊断为卵巢畸胎瘤。患者因先天性肛门闭锁于产后2d行人造肛门术,术后出现阴道直肠瘘,大便失禁,无成形便排出,患者月经规律。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大小正常,右输卵管轻度积水,末端闭锁,抽出淡黄色液体12cm,子宫左侧见一大小约3cm×3cm×2cm痕迹子宫,无宫颈,与左侧输卵管相通,其右输卵管缺如,双侧卵巢大小正常。乙状结肠增粗,直径约18cm,长约40cm,直肠中下段缺如,直肠上端与阴道左侧穹隆相通,阴道外口被阴唇系带覆盖,人造肛门口直径大小约1.5cm,无弹性,与阴道后壁相通,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闭锁人造肛门术后外阴畸型,行巨结肠切除降结肠造瘘、外阴阴道成型术。术后病理诊断:切除肠管狭窄段肠管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符合先天性巨结肠改变。

    2 讨论

    先天性巨结肠症多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成人发生巨结肠并误诊为卵巢肿瘤,临床极为罕见。本例巨结肠的确切病因尚有待于探讨,虽然病理报告为先天性巨结肠,但该类疾病迄今未见成人发病的报道,无肛手术后排便不畅,梗阻端的肠管即会逐渐扩张肥厚,形成继发性巨结肠,神经结节细胞检查阴性,并以此与先天性巨结肠鉴别 [1] 。由于忽视了患者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病史,人造肛门术后持续排便不畅,无成形便,对由此可导致继发性巨结肠的认识不足,仅仅依靠查体、B超及CT检查发现巨大囊性肿物而误诊为卵巢肿瘤。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巨结肠症,图像显示狭窄端肠管无正常蠕动,移行段呈圆锥状,扩张段为液暗区,肠内容物不能向远处推进在原地往返停滞 [2] ,扩张段的结肠肠腔成巨大囊样改变,如果忽略了肿物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极易发生误诊。如在患者排便前后行B超检查或清洁灌肠后复查B超,可能会避免误诊,腹部立位平片或钡灌肠检查也有助于巨结肠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扬启正,陈琦,王家祥,等.小儿先天性畸形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65.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92.

    (编辑毅 文)

    作者单位:266011山东青岛青医集团商业医院

作者: 孙国臻 赵 敏 董德成 曲国建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