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骰骨骨软骨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患者自诉从2004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行走时出现右足底及足趾麻木,呈放射状,路面不平时明显。门诊以右足底囊肿收入院。局部检查:右足底近足弓外侧见一隆起肿块,大小约4cm2,局部皮肤无红肿,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清,压迫时右足外侧三小趾底呈放射痛。B超示:足底肿块区无液性暗区。...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4岁。因“行走时感右足趾疼痛麻木4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5年1月20日入院。患者自诉从2004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行走时出现右足底及足趾麻木,呈放射状,路面不平时明显。2005年1月上述症状开始加重,右足不敢着地行走。门诊以右足底囊肿收入院。局部检查:右足底近足弓外侧见一隆起肿块,大小约4cm 2 ,局部皮肤无红肿,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清,压迫时右足外侧三小趾底呈放射痛。B超示:足底肿块区无液性暗区。X线拍片显示:右足正侧位示足趾骨及跖骨正常,跗骨重叠影多,似有骰骨骨密度增加(见图1),建议CT检查。CT检查示:右足骰骨内下方有一骨性凸起块考虑为骨软骨瘤(见图2)。患者于2005年2月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足底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为骨性,向下顶压足底外侧神经及足底外侧动脉,将神经及血管松解时患者有触电样感觉,将神经及血管轻轻向内牵开显露骨肿块,骨肿块表面为软骨,蒂连于骰骨,用咬骨钳彻底咬除骨肿块并送病理检查。术后患者行走时无足趾麻木、疼痛感。病理报告示:骰骨骨软骨瘤。
 
  图1  右足正侧位片(略)
 
  图2  右足CT片(略)
    
  2 讨论
    
  骨软骨瘤好发年龄为10~30岁,并好发于长管状骨生长快的部位,如股骨远侧干骺端、肱骨、胫骨、腓骨近侧干骺端。骨骺板融合后瘤体停止生长。手、足部的小骨发病较少,约占全身骨软骨瘤的10%,且多发生在掌(跖)骨、指(趾)骨等长管状骨 [1] 。发生在短骨(腕骨、跗骨)的很少,发生于跗骨中的骰骨骨软骨瘤并引起神经症状的十分罕见,未见文献报道。该患者初诊时考虑为足底腱鞘囊肿,后因出现神经症状考虑神经鞘膜瘤,都因B超检查结果及X线拍片显示不清而引起误诊。通过CT检查局部肿块,显示肿块为起于骰骨突向内下方的骨性结构,考虑为骰骨骨软骨瘤,并通过手术后病理检查所证实。因此,对于解剖结构较复杂的骨骼部位肿块,CT检查能帮助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490-1492.

  (编辑明 石)

  作者单位:201300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骨科

作者: 李承 黄建明 张丹 卫绍斌 王永安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