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5期

再次肾移植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开展已被大多数尿毒症患者所接受,但是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经抗排斥治疗无效,可能会导致移植肾功能的丧失。为了能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再次行肾移植术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种求生欲望的驱使下,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外科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开展已被大多数尿毒症患者所接受,但是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经抗排斥治疗无效,可能会导致移植肾功能的丧失。为了能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再次行肾移植术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种求生欲望的驱使下,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我们针对患者心理反应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使患者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  肾移植;心理护理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改变,将人的生理与心理看作是统一的整体,生理社会因素在医疗上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对肾移植患者来说尤其如此[1]。患者在行肾移植手术前存在着复杂的心理问题,了解了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后,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3~38岁,平均31岁。全部由于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无效,需再次行肾移植术患者。

  2  心理状态分析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引用SCL-90评定结果,SCL-90总分的上升,反应了肾/肝移植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大为增加[2],笔者发现患者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其康复信心,其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恐惧  恐惧心理是所有患者都可能出现,或者说是最早出现也是最本能的心理反应。第一次手术的失败,带给患者不同程度的打击,其临床表现为紧张、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纳差、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2.2  焦虑  病程长,组织配型不顺利及沉重的经济负担都成为患者焦虑的原因。主要表现为神经过敏、容易紧张、心神不宁、急躁等。患者往往伴有失眠、食欲减退、心跳、气促等躯体症状。

  2.3  忧郁  这一心理变化是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移植手术后发现自己无尿就怀疑自己的手术不成功,而表现出伤心失望、抑郁、不能面对现实,沉默寡言,对治疗失去信心,导致患者情绪悲观、消极,甚至有轻生念头。

  2.4  自卑  家庭支持欠缺,由于陪伴缺乏有效帮助的能力,不能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经济上的援助,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  患者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主动详细地介绍病区情况,使患者知道谁是自己的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产生安全感及归宿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合理安排病室,安排病员时尽量与恢复较好的肾移植患者同室,树立信心,有利于配合治疗及护理。尊重患者,经常与其交谈、接触,了解其思想状况,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大方、关心患者疾苦,护理人员自身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情绪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获得安全感和亲切感。

  3.2  消除患者忧虑心理,热情诚恳对待患者  给予关心和帮助,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2]。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积极的信念和认知观念以及正确的角色观念。防止患者行为异常变化。有些患者开始对预后抱有很大希望,一旦疗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即产生绝望的心理,甚至轻生。同样,心理失调,扰乱体内免疫功能的正常活动,在紧张、焦虑、悲观刺激作用下,引起类固醇增高,类固醇对巨噬细胞有抑制作用,降低了吞噬异物的能力[4]。病菌、病毒易扩散,致使患者免疫力降低,需护理人员细致入微观察,一旦发现必需用心理护理加以干预。

  3.3  消除患者自卑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同情心面对患者,多关心照顾患者,做好耐心解释和开导工作,让患者懂得生活的意义。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患者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的支持可以影响患者的行为。当家庭成员提供照顾时,可以增强患者的自尊和被爱的感觉,起到相互协调,共同面对疾病的作用,让患者体会到人间充满温情,消除绝望、悲观心理,重新塑造自我。

  3.4  实行个别对待  针对患者心理—社会促发因素不同,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轻重以及个人的文化水平、个性特点,作出相应的处理。如对排斥反应轻而盲目悲观的患者,通过鼓励与安慰,针对患者实施卫生宣教,执行每项治疗护理前详细说明作用及目的[5]。列举再次移植成功痊愈出院的实例,唤起其信心,消除抑郁。

  4  体会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帮助其康复的手段。不同文化水平、性格及经济条件的患者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反应方式都有不同表现,部分患者因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表现为抑郁或性情急躁、爱发脾气、容易激动。患者在适应患者角色过程中,与其本人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心理矛盾,护理时护士应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关春惠.肾移植术后无尿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22(3):224.

  2  许玉玲.器官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心理测量与分析.南方护理杂志,1997,4(3):33.

  3  李跃兰,刘兰莲.肾移植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江西医药,2002,38(5):377.

  4  陈仲庚.医学心理浅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5.

  5  杨芳,谭光真.运用护理程序对一例两次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35.

  作者单位: 400042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肾移植中心

   (编辑:云  兆)

作者: 祝清清,陈锦,李黔生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