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AF系统为具有多重矫正力的内固定系统,同时具备AO与RF两系统的优点。我科自1999年2月~2000年12月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损伤类型:按Denis分类,压缩型19例,爆裂型4例,骨折脱位型1例。3讨论AF系统是在RF系统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系统,同时具备AO与RF两系统的优点......

点击显示 收起

  AF系统为具有多重矫正力的内固定系统,同时具备AO与RF两系统的优点。我科自1999年2月~2000年12月应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21~52岁,平均34岁。受伤原因:坠落伤16例,直接撞击伤8例。损伤类型:按Denis分类,压缩型19例,爆裂型4例,骨折脱位型1例。受伤部位:T12 8例,L1 11例,L2 5例,其中21例伴有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15例,D级3例,E级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h~11天,平均3天。术后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1个月。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俯卧位,垫高双侧肩部及髂前上棘部位,使胸腹部均悬空而不直接接触术台。常规入路显露病椎及上下各一个椎体,根据分析类型及平面选择正确的角度螺栓。以L1为例,显露T1~L2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选好进针点,于T12及L2、双侧椎弓根处分别置入4枚合适椎弓根螺钉达椎体,选用6°+6°角度螺丝栓组合,旋转套筒中央部,将角度螺栓椭圆孔套入螺丝钉尾部,用套筒扳手将螺丝钉尾端的球面螺帽旋紧,即可纠正后凸畸形,再用扳手调节正反螺丝套筒,产生轴向撑开力,应双侧交替,根据C型臂X线标志,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及牵动椎管内的骨块复位,完成以上操作后,于球面螺帽上再锁固螺帽放入横连杆并锁定,对于CT片显示椎管矢状面上占据50%以上或椎体后缘骨块旋转者同时行椎管减压术[1,2]。

  1.3  术后处理  术后24h内平卧,以减少渗血,精心护理,预防褥疮,需定期翻身。卧床6~8周,在支具保护下起床活动,术后9~12个月去除内固定。

  2  结果

  无死亡及感染,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术后X线摄片显示20例达到解剖复位,4例椎体高度恢复达80%以上,不全瘫病人术后2周内平均有一级以上的神经功能改善;全瘫病人2例中有1例感觉功能获一级改善,另1例感觉平面下降1个节段。术后2周按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12例,D级9例,E级1例。

  3  讨论

  AF系统是在RF系统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系统,同时具备AO与RF两系统的优点,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准确有效等特点。

  近代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提出脊柱运动系统三维空间内6个自由度的运动,轴向撑开力是矫正脊柱骨折畸形的基本作用力,但不能达到解剖复位;后纵韧带的充分伸展,能使椎管内的骨折块复位,但并未恢复椎管内的有效容积。只有在轴向撑开力的基础上,多种矫正的作用下,使脊柱恢复到三维空间内原有的解剖形态及生理弯曲,从而达到解剖复位和有效减压[3]。

  AF系统以正反螺丝角度螺栓、正反螺丝套筒及自锁螺丝钉的结构,取代了方向调节,在理论与实际上真正做到了三维空间的可调整性,其复位效果优于RF,操作简单,锁定后稳定可靠。

  笔者对8例术前CT显示椎管矢状面占据50%以上甚至90%者进行椎管探查减压时发现椎体后移骨块均复位,达到了解剖复位与有效减压。

  【参考文献】

  1  饶书城.脊柱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73.

  2  丁清和,皮安平,阮美树,等.术中造影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2):87.

  3  杨惠林,唐天驷,朱国良,等.椎弓根固定器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作用.中华骨科杂志,1992,12(3):181-183.

  (编辑:杨  熠)

  作者单位: 265400 山东招远,招远市人民医院

作者: 杨君奎,徐爱贤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