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3期

口腔内造瘘治疗腮腺混合瘤术后腮腺漏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腮腺漏是腮腺混合瘤切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多能自愈,但也有部分长期迁延不愈,甚至在颈部形成窦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自1997年4月~2005年7月收治此类患者5例,采用口腔内造瘘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发病时间6~12个月(从腮腺混合瘤切除之日算起),平均7个月。5例患者均在我县乡镇卫生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诊......

点击显示 收起

    腮腺漏是腮腺混合瘤切除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多能自愈,但也有部分长期迁延不愈,甚至在颈部形成窦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我院自1997年4月~2005年7月收治此类患者5例,采用口腔内造瘘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例患者,男1例,女4例。左侧3例,右侧2例。年龄21~48岁,平均29岁。发病时间6~12个月(从腮腺混合瘤切除之日算起),平均7个月。5例患者均在我县乡镇卫生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诊断为:腮腺包块(性质待定)?术后病理检查均报告为腮腺混合瘤。5例就诊时窦道口均有少量脓性分泌物附着,窦道口约0.2~0.4cm,周围皮肤色素沉着。

    1.2  手术方法  本组5例患者入院后常规术前准备,窦道美蓝注射定位,局麻下梭形切除窦道周围色素沉着皮肤,沿着窦道走行切除窦道(注意保护面神经),用蚊式钳在窦道底部戳一小孔直达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相对处的颊黏膜上,将12号导尿管自口腔从该孔植入窦道底部,长约4~5cm,口腔内留约0.5~1cm,并用丝线缝合固定。窦道口创缘修剪整齐后Ⅰ期分层缝合。术后常规抗炎治疗3~5天,切口7天拆线,口腔内造瘘管10~14天拔除。

    1.3  结果  5例患者口腔内造瘘形成良好,腮腺区无肿胀,手术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无复发等异常情况。

    2  讨论

    腮腺混合瘤是腮腺的常见肿瘤,本病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因此临床上将其视为临界瘤。治疗应予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手术的关键是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本组收治的5例患者均是在乡镇医院行腮腺混合瘤切除后出现腮腺漏并发症,并且迁延不愈形成窦道。此并发症的形成有以下原因:(1)基层手术医生对腮腺混合瘤手术原则不理解,仅做简单包块切除;(2)解剖层次不清:5例患者均采用沿肿瘤长轴的小切口,而不是采用能充分显露面神经、腮腺、腮腺导管等结构的“Y”形切口,这就直接导致了手术视野不清晰,解剖层次不清,误伤腮腺导管,从而形成手术后腮腺漏。腮腺漏一般能自行愈合,但基层医院对该并发症接触甚少,没有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仅做简单的切口引流,长时间后形成了窦道。笔者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基于:(1)腮腺是最大的唾液腺,其分泌物是通过腮腺导管从上颌第二磨牙流入口腔,因此从窦道口底部戳一孔至上颌第二磨牙腮腺导管开口处做造瘘管是比较符合正常的解剖结构。(2)造瘘管内植一12号导尿管既防止造瘘管闭塞不通,又可将原窦道切除部位的腮腺分泌物和炎性渗出物引流至口腔内以利切口愈合。(3)待切口愈合拆线后约10~14天造瘘管形成良好后拔除12号导尿管,自此腮腺分泌物的分泌途径基本恢复正常生理情况。综上所述,术中解剖层次不清是造成腮腺混合瘤术后形成腮腺漏甚至窦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口腔内造瘘是治疗该并发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编辑:商  洁)

    作者单位: 672500 云南漾濞,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外科

作者: 杨东华 关志江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