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一般放置两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第一前肋间,管端伸向胸腔顶部,用以排气,称排气管。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做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因此也称调压管。1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经常挤压引流管,一般......

点击显示 收起

  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一般放置两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第一前肋间,管端伸向胸腔顶部,用以排气,称排气管。下管放置在腋后线第七或第八肋间,管尖伏在膈肌上,用以排液,称排液管,中间以“Y”型管连接,接无菌水封瓶。肺下叶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一般只置一根排液管,用以排出胸膜腔内积液。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膜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做短暂开放,以了解和调节胸腔内压力,防止纵隔移位,因此也称调压管。

    1  保持引流管通畅

    手术后经常挤压引流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引流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示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反复操作。(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病人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

    2  体位引流

    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病人,给予抬高床头15°~30°,术后第1天晨协助病人坐起,摇高床头,背后垫一薄枕,使病人舒适。

    3  咳嗽有利于引流

    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

    4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8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黏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若引流量超过80ml/h,持续观察4~6h未见减小,引流液血红蛋白超过60g/L,床边胸部X线显示凝固性血胸阴影,有呼吸循环障碍,脉搏120次/min以上,呼吸30次/min以上,则诊断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此时护士应在病人床旁护理,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发生堵管现象。

    5  观察胸内负压

    随时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是引流管护理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本组病例术后早期液面波动范围为0.39~0.98kPa,有的高达1.47kPa。随着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残腔缩小,手术后48h、72h负压波动范围0.098~0.29kPa或很微弱时,结合胸部X线片,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考虑拔管。

    6  观察漏气现象

    由于开胸手术会有气体在胸腔残留,加上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叶切除后造成肺段面漏气,术后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愈合。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病人不要鼓励病人咳嗽,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术后早期拔管。

    7  疼痛与引流

    可采取病人自控镇痛术止痛(简称PCA),止痛药物选择吗啡、芬太尼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给药,要严格操作规程。

    8  拔管的护理

    手术后48~72h,肺复张良好,引流管中无气体排出,胸腔引流量在100ml/24h以下,水封管中液面波动小或固定不动,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部X线片显示肺复张良好,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插管处伤口,以防气体进入胸腔。

    9  讨论

    全肺切除术后,术侧胸腔成为一个空腔,逐渐被渗出的血性胸腔积液所填充,故术后胸腔内放置1根引流管,接无菌水封瓶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做短时间开放,注意观察气管有无移位,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术后了解纵隔位置、判断胸腔内压力的标志。判断气管位置是否居中的方法:护士站在病人术侧,面向病人,用靠近病人一侧手的示指、无名指分别放在病人胸锁乳突肌与气管的夹角处,中指放在胸骨上窝,若中指恰位于食指和无名指的中间则说明胸腔两侧压力平衡、气管位置居中,此时不予开放引流管;若无名指偏向中指,则气管向术侧偏移,原因是术侧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经引流管排出过多,术侧胸腔内压力减低或对侧胸腔因肺大泡破裂造成自发性气胸使对侧胸腔内压力增高,此时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作者单位: 161000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编辑:杨  熠)

作者: 刘瀛萍,蒲晓梅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