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高血压脑出血78例手术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1998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62例既往高血压病史。3影像学检查2例为幕下血肿,脑室出血及血肿大部分位于脑室者8例,其余均为幕上血肿,血肿量35~80ml,平均57。4手术方法(1)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59例。...

点击显示 收起

  1998年1月~2005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8例,男53例,女25例。年龄34~70岁,平均52岁。62例既往高血压病史。

    1.2  意识状况  病情根据意识情况分级,Ⅰ级13例,Ⅱ级31例,Ⅲ级8例,Ⅳa级12例,Ⅳb级3例,Ⅴ级1例。

    1.3  影像学检查  2例为幕下血肿,脑室出血及血肿大部分位于脑室者8例,其余均为幕上血肿,血肿量35~80ml,平均57.5ml。

    1.4  手术方法  (1)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59例;(2)开颅血肿清除或并去骨瓣减压术11例;(3)脑室外引流术8例。

    1.5  结果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59例,死亡13例,病死率22%,再出血2例。开颅血肿清除或并去骨瓣减压术11例,死亡5例,病死率45.5%,再出血1例。脑室外引流术8例,死亡1例,病死率12.5%,无再出血。总病死率25.6%。

    2  讨论

    以前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1],为此人们都在探寻能有效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治疗方式。随着医学发展,治疗方法逐步更新及多样,自从1978 Backlund等[2]提出立体定向清除高血压脑出血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各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3~6],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明显改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通过本组病例我们认识到只有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很好选择手术方式和把握手术时机、及时处理和预防并发症,才是成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关键。

    2.1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1)出血量:大脑半球>30ml,小脑半球>15ml;(2)意识障碍3级以下;(3)年龄小于70岁;(4)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5)无严重糖尿病及心、肺、肾等脏器疾患者。

    2.2  充分把握手术时机  有学者认为脑出血发病后3天内穿刺抽吸血肿非常困难,并有引起再出血可能,故不主张早期穿刺抽吸。后来许多研究表明脑出血常在发病后20~30min形成血肿,且出血自行停止,30min~6h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损害越重,引起的脑水肿也就越重,病死、病残率就越高。我们认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尽早手术,在发病6h内超早期或者早期1~3天(最好不超过24h)内清除血肿及减轻血肿压迫,使继发脑水肿、脑缺氧大大减轻,使处于半暗带区的神经细胞能够恢复,有效保护残存的神经功能,才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本组病例中61例超早期手术,17例早期手术。

    2.3  选择良好的手术方式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适用于大部分病人,笔者总结为:(1)血肿量不超过60ml;(2)意识障碍3级以下;(3)血压能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4)病情发展短期内(6h内)没波及脑干,或者发病24h以上而病情相对平稳;(5)头颅CT扫描中线偏移未超过1cm。术中只要求能抽吸血肿总量的1/2~2/3,并且抽吸压力一定不能过大,防止再出血的发生,血肿腔留置内径5mm引流管,术后第2天复查头颅CT常规给予尿激酶血肿腔注入溶解血块,应用3~10天复查血肿量少后拔除引流管。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虽然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对病人的干扰极大,但对于以下几种情况应及时处理:(1)发病急、发展快,病情发展在短时间就波及脑干出现脑疝者;(2)出血量>60ml;(3)意识障碍Ⅳ级及以上;(4)头颅CT见中线结构>1cm;(5)二次出血或者进行性出血者。因为此类病人血肿压迫和继发性脑水肿非常严重,微创穿刺术不能起到有效止血和外减压作用,只有行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才能有抢救生命的机会。幕下出血因为离脑干极近,外减压对于继发脑水肿有很好代偿,降低脑疝发生的几率,故幕下出血也主张采用此法。脑室外引流对脑室内出血和血肿破入脑室及脑室铸型者应用,可以减轻脑血管痉挛程度,并避免脑室系统阻塞而引起脑积水的发生,也常规应用尿激酶溶解血块。笔者认为对此类病人手术干扰越小越好,甚至在麻醉上也采用局麻加强化行微创穿刺术,避免血压波动和遭受全麻等更多的打击。

    2.4  做好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至关重要,本组病人均入ICU和抢救病室:(1)良好的气道和呼吸管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多是神志不清和反射减弱者,极易出现呼吸道梗阻,并且脑水肿出现后易引发呼吸功能的不全和衰竭,尽早气管切开和呼吸机辅助呼吸。(2)严格控制血压,为防止术后再出血的关键,不让病人烦躁,可以早期冬眠,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在180/100mmHg以下,如发现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往往可能出现了再出血。(3)早期进行脑血管痉挛的治疗。(4)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5)预防和早期处理消化道、肺部、泌尿系、心脏等并发症。(6)术后营养支持,如消化道无出血应尽早鼻饲,恢复消化道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  阎洪法,龚惠云,左鸿,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效果对比研究.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6,4:153.

    2  Backlund ED,Host H.Controlled subtotal evacunation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by stereotactic technique.Surg Neurol,1978,9:99.

    3  陈牺光.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新技术.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9.

    4  贾保祥,孙仁泉,顾征,等.穿刺引流及液化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1996,22:233.

    5  罗毅男.CT定位尿激酶溶解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8,5:241.

    6  朱毅,李厚泽,韩世福,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验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216.

    作者单位: 553001 贵州六盘水,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外三科


   (编辑:陈  沁)

作者: 何晓斌,王广益,马志伟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