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9期

脾动脉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未扪及肿块,肝脏于肋缘下2cm可及,脾脏肋缘下未及肿大,移浊(-),未闻及血管杂音。腹部B超:脾厚3cm,回声均匀。胰体见一29cm×20cm液性暗区,边界清,透声好,其内探及正、反血流频浮,呈动脉血流,与脾动脉沟通,多考虑为脾动脉瘤。CT显示:胰体上方见不规则软......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6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加重伴气促半年入院。有多年吸烟史。无高血压病及心脏病史、无糖尿病史,无疟疾、血吸虫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查体:T 378 ℃,P 82次/min,BP 120/70 mmHg,R 22次/min。神清,唇指微绀,肺气肿征(+)。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未扪及肿块,肝脏于肋缘下2 cm可及,脾脏肋缘下未及肿大,移浊(-),未闻及血管杂音。血红蛋白158 g/L,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14,血小板210×109/L,HBsAg(-),HBcAb (+),HBeAb(-),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脾厚3cm,回声均匀;胰体见一29 cm×20 cm液性暗区,边界清,透声好,其内探及正、反血流频浮,呈动脉血流,与脾动脉沟通,多考虑为脾动脉瘤。胸片示:双下肺炎,肺气肿。CT显示:胰体上方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部境界清楚,下缘与胰体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内见一30 cm×2 cm明显强化区,强化程度接近腹主动脉,且肿块与脾动脉相近,静脉期,肿块与腹主动脉同步强化;胰、脾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灶;CT诊断:脾动脉瘤。腹腔动脉造影显示:脾动脉起始部约5 cm处动脉上方见一圆形约2 cm×2 cm×3 cm大小之血池充盈区,边界锐利清晰,密度均匀,远端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征象;考虑为脾动脉瘤。入院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并双下肺炎,阻塞性肺气肿。(2)脾动脉瘤。经内科抗感染、止咳祛痰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胸片示:肺部炎症吸收。转入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肝脾形态质地正常。胰体与胃后壁及小网膜有粘连,分离粘连后见胰体部后方有一搏动性、质软包块,约3 cm×4 cm,与比邻门静脉及其他重要脏器不能分离。脾静脉无怒张。在该包块近心端(脾动脉起始部)用7号丝线双重结扎脾动脉,之后扪及该包块缩小,搏动消失,肝动脉及胃左动脉搏动良好。并同时做脾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两年无异常发现,至今身体健康。

    2  讨论

    内脏动脉瘤是外科少见疾病,而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60%[1]。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动脉壁结构缺损、外伤、感染、多次妊娠等。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脾动脉瘤实际发病率比目前所知的要高。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文献报道60岁以上病人尸体解剖发病率为104%[1]。78%的脾动脉瘤好发于脾动脉远端1/3处,位于脾动脉近端及中1/3者相对较少[1]。一般直径<2 cm,超过90%为单发[1]。其临床表现为:(1)脾动脉瘤未破裂者以腹痛为最多见,常为慢性非特异性,左季肋部居多,或呈不适感。瘤体稍大时有压迫症状,引起间歇性恶心、呕吐、嗳气、厌食等。查体左季肋部有或无肿块,上腹部或左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2)脾动脉瘤破裂者表现为突发的急性腹痛,伴低血压或低血压休克表现。破入胃肠道(如胃、胰管、结肠等)可有消化道出血表现。体检可见腹肌紧张、压痛明显,严重者呈弥漫性腹膜炎。脾动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无助于临床诊断的确立。即使可扪及腹部搏动性肿块想到脾动脉瘤的可能,亦无法肯定瘤体的准确位置,不能确定手术方式。尤其像本病例无脾动脉瘤的任何临床表现及体征,只是住院时常规做上腹部B超意外发现,所以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确诊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简捷,对危重病人还可实行床边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可作为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普查使用;而血管造影是诊断脾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有助于发现多发病变,判断侧支循环情况,并且可同时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增强CT及MIR也是对该病敏感性高的检查手段,可明确区分脾动脉、门静脉及膨大的瘤体;腹部X线平片检查相对敏感性要低。因脾动脉瘤的危害主要是发生破裂(发生率为6%~46%),短期内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约75%~80%)[2,3],故一旦发现脾动脉瘤均应手术治疗(尤其是直径大于2 cm的瘤体)[1]。手术方式有:单纯脾动脉瘤切除术;单纯脾动脉瘤结扎术;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对端吻合术;脾动脉瘤切除、自体血管脾动脉重建术;脾动脉瘤、脾一并切除术。而本病例因动脉瘤体位于脾动脉近端且较难完整剥离,故采用脾动脉瘤体近心端结扎加脾切除术,患者随访两年无异常发现,至今身体健康。笔者认为此法对基层医院更为适用,可获得简便、安全、满意的于疗效。

    [参考文献]

    1  姜洪池,陈孝平.实用肝脾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刘志民,郭允希,齐兆生.腹部外科诊疗参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715.

    3  Cailloeutte J C,Merchant EB.Ruptured splenic artery aneurysm in pregnancy,twelfth reported case with maternal and fectal survival.AMJ Obstet Gynecol,1993,168(11):1810.

   作者单位: 650011 云南昆明,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唐  城)

作者: 刘捷,李卫民,樊少敏,孙建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