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小儿外科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前景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儿外科。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治疗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spinalepiduralanaesthesia,CSE)最早是由Soresi等提出的。随着腰硬联合穿刺器械的改进和腰硬联合穿刺技术的提高,CSE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外科;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治疗

    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aesthesia,CSE)最早是由Soresi等提出的。1982年开始应用于临床。随着腰硬联合穿刺器械的改进和腰硬联合穿刺技术的提高,CSE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尤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CSE凭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优势日益受到重视。

    1  小儿椎管内解剖

    脊髓在出生时其末端通常终止于L3水平,少数会延伸至L4水平,随后逐渐移向头端,2岁时其末端即达成人的部位,近于L1水平,故穿刺点选择在L3~4或L4~5间隙。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存在很大差异,一中心对200例小儿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该距离与体重的相关性很小(相关系数0.37),变化范围由5~65 mm。另一中心为500例小儿行硬膜外置管,发现新生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平均距离为10 mm,变化范围4~15 mm;年长儿该距离与年龄(相关系数0.7)和体重(相关系数0.8)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亦存在较大变异。因此,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以防穿破硬脊膜。

    成人腰段硬膜外间隙的宽度约5~6 mm,国外学者的报道分别为7 mm(均值)和8.9 mm(均值);蛛网膜下腔的宽度约15 mm。小儿这方面的资料暂缺乏。

    小儿硬膜外腔含脂肪组织、淋巴管和血管丛较丰富,腔内间隙小,脂肪组织疏松,有利于局麻药的扩散,且小儿硬膜外腔脊神经细,鞘膜薄,故局麻药中毒和全脊麻的危险性高于成人。

    婴幼儿脑脊液的含量为4 ml/kg,其中50%在蛛网膜下腔,而成人脑脊液含量仅为2 ml/kg,且只有25%在蛛网膜下腔。另外,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因而,局麻药在脑脊液中的稀释度婴幼儿要大于成人,这可能是小儿腰麻维持时间短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联合麻醉穿刺技术

    麻醉前先开放通畅的静脉通道。穿刺点选择L3~4或L4~5间隙。患儿取坐位或侧卧位,操作过程中由助手帮助屈曲其腰部,但要注意不要过分屈体。由于小儿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很短且变异大,需避免穿破硬脊膜,当硬膜外针到达黄韧带时就应行阻力消失试验。多数医生认为空气阻力消失法应用于硬膜外穿刺的感觉优于使用生理盐水。该法穿破硬脊膜的几率较小,并且当硬膜外针或导管有液体流出时不会混淆是否为穿破硬脊膜所致。但是在成人,空气阻力消失法会引起镇痛不全、皮下气肿、空气栓塞、有症状的腰段神经根受压等并发症的发生。故大多数专家推荐优先采用生理盐水阻力消失法。1 mm/kg可作为6个月~10岁小儿硬膜外穿刺进针深度的指导。当进针深度>1 mm/kg而仍未到硬膜外腔时提示进针角度不对或进针点偏离了中线位置,需及时调整进针方向。穿刺置管完成后应保持仰卧位,避免头高足低位或头低足高位。

    蛛网膜下腔用药北美国家多选用tetracaine(amethocaine),英国则多选用bupivacaine。我国现在也多用布比卡因。重比重0.5%布比卡因的推荐剂量:<5 kg小儿0.5 mg/kg,5~15 kg小儿0.4 mg/kg,>15 kg小儿0.3 mg/kg。小儿的麻醉阻滞平面不易测量,腰麻维持时间较成人短。研究表明小儿单次腰麻的维持时间平均为71 min和84 min,故70~80 min后需追加硬膜外用药。

    目前国内尚未生产适合于小儿的腰硬联合穿刺包,临床上多把小号的硬膜外针(19G或20G)与质优的硬膜外导管(23G或24G)和腰穿针(27G或29G)联合使用,可安全地用于小儿。

    在进行小儿CSE穿刺过程中,操作应轻柔、准确,尽量争取小儿的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  联合麻醉的优势

    全身麻醉是我国小儿外科常用的麻醉方法,中等以上手术多采用全麻。全麻有利于术中呼吸管理,安全性高,可控性好,术中止痛和肌松完善,主动性强。然而全身用药不同程度加重了肝肾负担或损害,致使麻醉恢复期延长,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各脏器生理扰乱大,术后并发症多、管理被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不稳定,常有嗜睡、躁动、恶心、呕吐,呼吸功能恢复差。全麻下新生儿易出现低血压,尤其是存在低血容量、呼吸功能不全、心血管系统发育不良的新生儿,亦可出现低体温、低血糖、高血糖、肺不张或持续肺高压。早产儿尤其是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易发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在满足手术需求的前提下,采用镇静药和有效且安全的部位麻醉,便可望避免以上全麻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有研究认为对于一些高危的婴儿采用腰麻可以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众所周知,腰麻只需小剂量的局麻药就可满足手术需要,具有起效快、肌松作用好、简单易行等优点,但由于是单次给药,因而不能满足长时间的手术需要,不能提供术后镇痛,并且腰穿后有出现术后头痛的可能。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硬膜外麻醉或骶麻也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相对全麻来说较小的方法,但是与腰麻相比由于硬膜外阻滞及骶麻局麻药首次剂量较大,吸收入血后血浆中的浓度高,且小儿硬脊膜较薄,有渗入蛛网膜下腔的可能,这就增加了局麻药中毒和阻滞范围过广的危险。有研究报道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11,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1 ml/kg,而如果骶麻阻滞平面要到T8如进行疝修补术,需要布比卡因的量为1.4 ml/kg,这是一个很高的剂量,且不可能完全避免血管内注射,因而对于高危的婴儿来说腰麻更加安全。

    CSE能在腰麻效果消退后继续用硬膜外导管进行麻醉,达到持续的麻醉状态,为长时间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而且可以保留硬膜外导管进行术后镇痛。CSE延续了两者的优点,而避免了两者的缺点,降低了麻醉失败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受到麻醉科医生的欢迎,在小儿外科手术的麻醉中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优势。

    4  联合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由于CSE具有以上优点,因而在小儿手术中可于镇静或全麻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其优势,且对各系统影响小,减少了阿片类药物、挥发性麻醉药物和气管插管的应用。CSE适用于腹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尤适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患的小儿。小儿脐部及以下部位的手术也可在辅以镇静药的基础上进行CSE。

    和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一样,并存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脊柱畸形、低血容量、局麻药过敏及外伤等为CSE的禁忌证。

    5  联合麻醉的并发症

    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对不完善和血管阻力低而稳定,使得小儿在CES麻醉中较成人更易于保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尤其是6岁以下的小儿,在麻醉阻滞平面达T5~T3水平时,其血压和心率变化均甚微。据报道小儿CSE组血压下降不比硬膜外麻醉组(EA组)显著,相反EA组因追加药物,血压更易波动。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仅8.2%的患儿需用药物提升血压,且处理后很快恢复。

    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判断常存在困难。穿破硬脊膜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一中心报道达10%以上,但通常认为发生率低于该水平。用空气阻力消失法的发生率较使用生理盐水低。

    10岁以下小儿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很低,陈信发等通过对54例CES麻醉后的患儿的随访发现,术后头痛的发生率为0。其原因可能与穿刺针的改进和小儿蛛网膜下腔血管丰富,脑脊液循环快有关。

    恶心和呕吐易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小儿,除了与精神因素有关外,术中血压下降和低氧血症也会引起。有研究报道,术中面罩吸氧较未吸氧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尿潴留在小儿CES麻醉后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成人,极其少见,这也与小儿脑脊液循环快,局麻药易于排泄有关。

    其他并发症:下肢麻木、无力,局麻药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血肿和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硬膜外血肿是一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其发生率为190 000∶1。硬膜外间隙及蛛网膜下隙感染的发生率为0.002%~0.012%,但大多数与硬膜外穿刺无关,而可能由远处血液传播所致。

    6  小结

    CES麻醉具有硬膜外阻滞和腰麻的双重优点,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上小儿自身的生理特点,CES麻醉后并发症少,安全经济,较成人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如果小儿CES穿刺器械能得到进一步改良,必会有利于这一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作者单位:317500 浙江温岭,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作者: 赵尤美,郝景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