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7期

腹腔血自体回输58例的处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自体回输腹腔血2000~2005年我院共收集腹腔内出血回输58例,总量达52142ml,占其术中输血量的90%,能迅速纠正失血容量,对保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总结讨论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12~56岁,其中外伤性肝破裂3例,肝脾破裂10例,脾破裂19例,宫外孕破裂......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自体回输 腹腔血


    2000~2005年我院共收集腹腔内出血回输58例,总量达52 142 ml,占其术中输血量的90%,能迅速纠正失血容量,对保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现总结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12~56岁,其中外伤性肝破裂3例,肝脾破裂10例,脾破裂19例,宫外孕破裂18例,卵巢黄体破裂7例,肠系膜血管破裂1例。出血时间3 h以内12例,3~6 h 17例,6~12 h 21例,12~24 h 5例,24~48 h 3例,自体血回输量多者2 500 ml,最少者100 ml,平均890 ml。

    1.2  收集与回输方法  自体回输血装置国内外报告有多种,本组用100 ml瓷杯,以钳子夹持,开腹以后将积血舀于大烧杯内,通过四层盐水纱布滤过至灌有ACD保养液或2.5%枸橼酸钠溶液的无菌生理盐水瓶内。轻摇储血瓶,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其比例血100 ml,ACD 25 ml(或2.5%枸橼酸钠溶液10 ml)。近三年来我们除了对出血3 h以内或手术中继续出血者加抗凝剂以外,已实行回收积血均不加抗凝剂,加输时将漏斗置于吊口瓶上再通过四层盐水纱布滤过以后直接回输,经过顺利,未发现新凝血状况,另外可采用一次性采血袋。

    1.3  临床效果  本组病例入院时患者脉搏120次/min以上,血压为0,濒于死亡者5例,对此严重失血休克者,除及时输液并快速输库血外,尽快开腹回收腹腔积血。除胃肠、肾、输尿管及膀胱破裂外均及时回输。其中48例(占85%)单纯输液及自体回输血而获得治愈,本组有2例快速输库血出现输血反应(荨麻疹及短暂寒战发热)外,其余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全部病例均未见血红蛋白尿,术后24~48 h内复查尿常规、出凝血时间、黄疸指数均正常。没有发生溶血、过敏及血行性感染,未发现肾功能损害及凝血机制紊乱,除有1例严重肝破裂,右肩胛骨、骨盆骨折、坐骨骨折死于创伤及失血性休克以外,余57例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自体血回输的优点:术中当即回输的自体血红细胞携氧功能较库血为佳。也不会产生对血液的免疫反应及血清性肝炎,还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血容量,解决血源短缺的困难,有利于抢救患者生命又节约库血,减少输血引起的传染病,特别是基层医院尤其实用,应当推广。

    适应证:适应于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卵黄体破裂,肠系膜血管破裂,腹腔血管瘤破裂或血管外伤性破裂出血等腹腔出血。外伤性肝破裂的出血(除肝癌,炎症性破裂),在血源紧张时可慎用,但回收的腹腔血均需经二次过滤,曾有1例滤出肝组织碎片,但回输后经过严密观察未出现不良反应

    禁忌证:合并胃肠道破裂,恶性肿瘤污染,多囊肾,输尿管膀胱破裂污染、开放性腹腔损伤及患有腹膜炎、脓毒血症及严重肺疾患时合并的腹腔出血时禁用,腹腔出血超过72 h,体温38 ℃以上,回收血呈暗红色者禁用。

    手术科医生要正确掌握术中输血,积极开展自体血回收工作十分必要。本组自体血回输400~2 000 ml达10例,均未见输血并发症。

    自体血回输已应用于临床100多年,有关报告很多,近20年来国内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不仅腹腔出血自体回输、胸腔血自体回输,而且有些单位运用血稀释技术进行有计划的自体血采集和储存,还有术中采集失血或术后失血作自体血回输就达52 142 ml,经总结发现还有不少病例是有自体血回收条件的,我们已注意到,开腹后在快速收集腹腔血的同时要及时探查病灶处是否继续出血。如有出血者则立即手压止血,尽快回收腹腔、盆腔积血。以待排除禁忌证后及时回输,我们体会到这是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的最有力措施,因边远地区交通不便,血源储存运输困难,一些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医治,腹腔血自体回输能及时抢救重危患者生命,减少经济负担。应尽力创造条件,广泛应用术中的自体血回输技术。

    (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409600 重庆,彭水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作者: 陈胜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