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7期

基层医院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1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不同类型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其疗效,为基层医院寻求较为简单、方便、有效,费用低的规范化术式。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第325医院对不同类型的髌骨粉碎性骨折18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并作随访和评定。结果患者骨折均在8~16周愈合。结论对不同类型的髌骨粉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不同类型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其疗效,为基层医院寻求较为简单、方便、有效,费用低的规范化术式。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第325医院对不同类型的髌骨粉碎性骨折18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并作随访和评定。结果 患者骨折均在8~16周愈合。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4.4%。结论 对不同类型的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最为适宜的手术方法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提高优良率,治疗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有效、规范、费用低等优点。

【关键词】  髌骨粉碎性骨折 不同类型 不同方法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05%,多见于30~50岁的中壮年,好发部位为髌骨中1/3或下1/3,而粉碎性骨折占髌骨骨折的1/3[1]。其除局部肿痛,活动障碍症状外,对全身影响较小,但其属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对膝关节近、远期功能及患者质量影响明显。目前治疗方法多,手术相对容易,但对于基层骨科医生,特别遇到髌骨粉碎性骨折时,在临床治疗上处理起来有时比较棘手。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第325医院治疗不同类型的髌骨粉碎性骨折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优良率达94.4%。方法具有简单、方便、有效、规范、费用低等优点,值得骨科医生,特别基层医院医生借鉴,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30~55岁,平均43岁。均为直接暴力撞击所致,多数系跌倒时,屈膝着地致伤。

  1.2 骨折类型 依笔者治疗经验所分。

  1.2.1 一般粉碎性骨折 14例,骨折块稍大,3~4块,关节面完整性较好。包括:(1)一般星状骨折3例,无明显移位,或移位小于1 mm;(2)中央型骨折5例,髌骨中间不同程度粉碎,两极好;(3)横形伴碎骨块者6例,骨折主要呈横形,伴下部或上、下部各2块。

  1.2.2 严重粉碎性骨折 4例,骨块多,大小不等,5~10块碎骨,整体呈多平面骨折。包括:(1)复杂星状骨折2例,其中1例伴下极纵形裂开;(2)下极粉碎型2例。4例严重粉碎性骨折,均伴有膝部皮肤、软组织较重挫裂伤。所有患者无合并其他损伤。

  1.3 方法 18例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粉碎性骨折急诊手术,4例严重粉碎性骨折待肿胀明显减轻,皮肤条件改善后,择期手术。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大腿上止血带。切口:下极骨折取膝下横弧形切口,其余均取膝前纵形正中切口,这有利于向两边延伸,方便操作,优于横切口。术式:一般星状骨折用双股10号丝线或1号外科非吸收缝合线(带针钢丝缝线也可)双环扎。中央型骨折,去除中央碎小骨块,修整成两大骨块后,AO张力带克氏针,双“8”字固定。横形伴碎骨块者,先用克氏针将小骨块串接予固定,整复成近横形,再用AO张力带克氏针,单“8”字固定,这有利于骨块向心性靠拢,更为牢固。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经验方法:克氏针串接组合双环扎张力带内固定术[2]。其中下极粉碎骨折,无法用1.0 mm克氏针串接的碎小骨块,给予清除,保留稍大骨块,将髌韧带可用3-0号外科非吸收缝合线(或其他合适缝线)贯穿缝合于对侧髌骨残端上,注意其松紧度,这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提高功能质量。

  1.4 术后处理 一般中央型不需要外固定,置膝于10°屈曲位,2~3天练习股四头肌收缩,3~5天屈膝练习,2周后扶拐下地,逐渐负重锻炼。其余均屈膝10°位长腿石膏外固定2~4周后拆除,逐渐行屈膝练习1~2天,再扶拐下地,逐渐负重锻炼。每月复查X线片,并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至骨折完全愈合。

  2 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获随访1~2年,患者均能正常行走,无疼痛不适。X线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关节面平整。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按陆裕朴等的方法评定,优15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高,达94.4%。良和中的病例,为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

  3 讨论

  3.1 髌骨生理作用 髌骨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是伸膝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有: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的作用力;减少股四头肌肌腱和股骨髁的摩擦;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伸直膝关节10°~15°的滑车功能;保护股骨髁免受损伤。因此,髌骨骨折治疗中对其完整保留,恢复其形态、结构及关节的平整性是其疗效的关键。

  3.2 髌骨骨折治疗原则 尽可能保留髌骨,做到解剖复位,保持关节面平整,修复股四头肌扩张部,在稳定固定的前提下早期活动[3]。

  3.3 术中注意事项 彻底清除关节腔,修复髌腱膜及破裂关节囊。可清除无用细小碎骨,不可勉强夹于骨块间,以免术后成为关节腔游离体,或因易移位而影响关节面的光整。解剖复位,力求关节面的光整,可用手指触摸的方式,帮助判断关节面的光整度。有学者认为,骨折移位超过2 mm或关节面不平超过1 mm的患者,其中2/3有不适和股四头肌肌力减弱[4]。急诊手术者,放置引流,利于切口愈合。

  3.4 关于髌骨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的问题 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无法固定者,原则上主张行髌骨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但笔者认为,非迫不得已,不可切除髌骨。因为切除后,伸膝装置系统破坏,股四头肌萎缩,力臂明显缩短致伸膝受限,力量下降1/3~1/2使关节产生疲劳及不稳,晚期易出现股四头肌滑脱、断裂及创伤性关节炎。部分切除易造成髌骨整体下移,髌股关节出现错格现象,对合关系紊乱,致创伤性关节炎[5]。有些骨折也许不在上述手术指征内,但由于医生个人手术水平有限,病情把握不够,或骨折本身介于切除与不切除之间,原本可保留的,结果给予切除。因此,可通过术式的改进,降低切除率。而多枚克氏针串接组合双环扎张力带内固定术,行之有效,可弥补一些不足。笔者采用该方法,疗效较满意,现简要介绍:取膝前纵形正中切口,至髌前韧带,有破裂者给予简单修补缝合。根据情况取髌内侧或外侧缘切口至关节腔,把髌骨掀至对侧,显露骨折块及关节面,清理关节腔,尽量保留未游离有纤维连接的骨块,分别用1.0、1.5、2.0 mm克氏针贴近关节冠状面串接组合临近小骨块,使之成为大骨块,再次串接组合直至复位整个髌骨骨折,行双环扎“8”字张力带固定,视稳定情况去留部分原克氏针。在串接过程中以涉及关节面的骨块为主,余不能复位的小骨块,可考虑去除,保留克氏针针尾弯向骨面。

  3.5 治疗体会 内固定对组织和皮肤刺激引起的疼痛,不是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关键,而由骨折关节面的平整、光滑程度及形态决定;骨折类型决定内固定方法比内固定强度更为重要,应分型对应治疗,不可千篇一律。手术方法上,笔者主张选用操作简单规范,选材便宜,并不影响疗效的方法。可吸收材料及记忆合金髌骨爪虽有优点,但其价格较贵,大小型号采用需适当,而且需二次较大切口取出。记忆合金髌骨爪放置上技术要求较高,经验不足的医生,操作起来往往难以准确把握,效果常常不佳,有时反而弄巧成拙,固定失败。因此,不适合基层医院普遍使用,这就是笔者在治疗过程中未选其的原因,值得基层医院骨科医生思考。视情况,决定术后是否外固定,外固定有时是必要的,早期功能锻炼只是目标,但要在髌骨关节面稳定性支持下进行。骨折愈合后内固定尽早取出。

【参考文献】
    1 李学文,徐建高.骨科创伤性疾病.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7-228.

  2 刘宝平,王涛.髌骨骨折分型及治疗策略改进的疗效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9,15(3),176-179.

  3 陈孝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1.

  4 杨君礼.骨科诊疗图解.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23.

  5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24-1026.


作者单位:810008 青海,解放军第325医院外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