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4期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附45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提高恶性脑膜瘤影像学认识水平,分析了45例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4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的病例从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脑膜瘤占脑膜瘤的2%~10%,男性多见,是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像学具有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明显的瘤周水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提高恶性脑膜瘤影像学认识水平,分析了45例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对4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的病例从临床表现、病理、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恶性脑膜瘤占脑膜瘤的2%~10%,男性多见,是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影像学具有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强化不均匀、明显的瘤周水肿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 结论  头部CT与MRI检查是恶性脑膜瘤术前诊断最主要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膜瘤 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 [1] 。脑膜瘤中瘤细胞明显分化不良者均称为恶性脑膜瘤,又称分化不良性脑膜瘤 [2] 。恶性脑膜瘤包括脑膜肉瘤,发病率占脑膜瘤的2%~10%,男性多见,患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是侵袭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 [3] 。本文将我院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恶性脑膜瘤45例的影像学表现做一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及影像学的认识,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1988~2004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膜瘤患者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5~70岁。发生在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34例,后颅窝4例,侧脑室2例,蝶骨嵴2例,桥小脑角2例,前颅窝1例。本组病例均行头颅平片、CT平扫及增强扫描,39例行血管造影检查,38例行MRI检查,其中31例行MRI增强造影检查。
   
  1.2 方法 血管造影采用德国西门子Angiotvon系统;CT机采用美国皮克公司IQPremier扫描机及PQ2000SV全身CT机,先进行平扫后快速注入60%泛影葡胺行增强扫描;MRI使用GE公司Signa1.5T HorizonLX及Vactra0.5超导型磁共振系统,经静脉注入Dd-DTPA增强检查。

  2 结果
    
  2.1 头颅平片表现 本组病例均行头颅平片检查,发现异常者39例,其中18例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征象:脑回压迹增多者8例;蝶鞍扩大、鞍背及后床突可见骨质吸收、鞍底轮廓模糊吸收者4例;儿童颅缝分离者3例。10例表现为广泛放射样骨针状骨质增生伴有不规则破坏。15例破坏颅骨内外板,其中7例在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3例可见肿瘤样钙化、松果体钙斑移位。血管造影100%发现异常,可见异常的肿瘤血管和供血动脉,局部循环加速。
   
  2.2 头部CT表现 本组病例均行头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CT平扫45例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影;43例表现为肿块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或结节状,其中29例可见结节状肿块明显突出并向肿块周围伸出一个或多个瘤节,即“蘑菇征”;22例表现为肿块,不具有完整的包膜;29例可见显著的瘤周水肿,使脑室结构受压,中线结构移位;15例可见肿块邻近颅骨骨质增生或破坏,其中7例穿透颅骨内外板,在颅外形成肿块;3例侵犯脑实质,部分边界显示不清。增强造影检查35例表现为肿瘤中等程度不均匀强化,不规则形的肿块影向脑实质侵入,使部分边界仍显示不清。
   
  2.3 头部MRI表现 本组病例38例行头部MRI平扫检查,其中T 1 WI呈等、低混杂信号者12例,T 2 WI均匀或混杂高信号者18例;29例瘤周可见中、重度大片环绕状水肿带;22例表现为包膜不完整且局部与脑组织分界不清;12例瘤内可见出血或大片状坏死及囊变。31例行增强造影检查,其中25例表现为分叶状、结节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肿瘤内的囊变、坏死区不强化。3例侵犯脑组织者表现为肿瘤部分或全部境界模糊与正常脑组织分界不清。4例可见部分肿瘤边缘硬膜强化,呈现粗细不规则形态的“硬膜尾征”改变。

  3 讨论
    
  3.1 恶性脑膜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恶性脑膜瘤具有脑膜瘤相同的好发部位和好发年龄:多位于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男性多见,好发于青壮年 [4] 。恶性脑膜瘤不但具有脑膜瘤的压迫症状和颅内压增高症状的临床表现特点,还具有侵袭性和复发转移的危险。脑膜瘤病理组织学按肿瘤发育成熟程度分为4级 [5] ,即Ⅰ级:良性;Ⅱ级:非典型性;Ⅲ级:发育不良性;Ⅳ级:肉瘤型。Ⅱ级属于间变型,Ⅲ/Ⅳ级属于恶性。据报道 [6]随着恶性度的增加复发率明显提高。恶性脑膜瘤的病理学特点是 [3] :富细胞成分,核分裂、坏死、浸润、分化不良,核染色粗糙且深染,有时可见脑浸润,经血行转移是肿瘤绝对性恶性征。
   
  3.2 恶性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 恶性脑膜瘤具有脑外肿瘤生长特征,头颅平片具有脑膜瘤的特征表现。继发颅骨改变是恶性脑膜瘤的重要征象,可呈颅内外浸润性生长,破坏颅骨内外板,甚至在颅外形成软组织肿块。血管造影的特点是:颅内外肿块可见粗细不一、密度不均匀的肿瘤血管,局部循环加速,并由脑外动脉供血。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规则的低密度肿块影;包膜不完整;显著的瘤周水肿;肿瘤缺乏钙化;因肿瘤生长迅速常有瘤体坏死、出血、细胞毒性和血源性水肿并存,累及临近硬脑膜、静脉窦及颅骨;侵犯脑实质以及广泛性骨质破坏;增强造影可见肿块不均匀或环形强化。MRI检查肿瘤信号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轮廓不清、边缘可呈多个结节状改变;包膜多不完整且局部与脑组织分界不清;瘤周可见不同程度水肿,尤以中重度多见;瘤内可见出血灶状或大片状坏死及囊变;肿块向脑外生长使邻近的脑室、静脉窦受压、闭塞、脑回肿胀;增强造影肿块表现为不均一强化者多见,同一病灶内部分可呈斑片状强化,而另一部分则呈轻度强化。文献报道 [7,8] 肿瘤形态不规则,是恶性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边缘不规则呈“蕈”状突出高度,提示恶性脑膜瘤;增强造影可见邻近脑组织异常强化,瘤内可见中等程度不均匀强化,也可作为恶性脑膜瘤征象表现。

  3.3 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1)恶性脑膜瘤应与良性脑膜瘤鉴别:后者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肿块影,大部分有瘤周水肿,10%~20% [9] 可见瘤内钙化,出血、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肿瘤均匀一致的强化,密度明显升高,边界锐利。(2)与转移瘤的鉴别:后者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病灶伴有显著的瘤周水肿,位于脑灰白质交界处,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3)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鉴别:后者多发于脑白质,呈灶状或弥漫性浸润生长,少数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的壁结节。(4)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鉴别:好发于幕上,常见出血坏死,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花环状强化。
   
  综上所述,恶性脑膜瘤影像学具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肿瘤密度不均匀,边界不规则,不均匀强化,明显的瘤周水肿,无明显钙化。CT与MRI在本病的诊断中不占有绝对优势,CT平扫出现的出血、坏死、囊变等易造成误诊,MRI在显示肿瘤内部结构、轮廓、包膜完整性、硬膜是否受累方面较优越。恶性脑膜瘤术前诊断相当困难,但结合各方面因素并对以上征象加以全面分析,仍能得到正确诊断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7,265.
   
  2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29-932.

  3 Alvarez F,Rode JM,Romero MP,et al.Maligant and atypical menin-giomas:A reappraisal of clinical hisological and computed tomographic features.Neurosurery,1987,20:688.
   
  4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56-273.
   
  5 邓克学.脑膜瘤诊断的进展.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6,1:2-6.
   
  6 Jasskelainen J,Haltia M,Servo A.A typical and anaplastic menin-giomas:radiology,surgery,rediotherapy,and outcome.Surg Neurol,1986,25(3):233-242.
   
  7 Drape JK,Krause D,Tongo J,et al.MRI of aggressive meningiomas.Neuroradiol,1992,19:49.
   
  8 方松华.恶性脑膜瘤的MRI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4:199-201.
   
  9 崔世民,只达石,廉宗.颅内肿瘤影像与病理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46-250.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300060天津市环湖医院放射科

作者: 杨光雯 杜金梁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