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之螺旋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CTⅠ~Ⅲ级即临床早期,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CTⅢ级即临床中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之螺旋CT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CT Ⅰ~Ⅲ级即临床早期,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CT Ⅲ级即临床中期,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部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含气征等。CT Ⅳ级即临床晚期,可见明显骨质疏松,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结论  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otos,AS)是脊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侵及骶髂关节、关节突、附近韧带和近躯干的大关节,导致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和畸形,早期以骶髂关节病变最多见。本病属血清阴性反应的结缔组织疾病,病因尚不清。CT 检查能够比较真实而准确地反映骶髂关节病变不同阶段的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之骶髂关节的CT 改变,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各期的CT 表现特点,做出CT 分级,与临床分期对照,探讨CT 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7~2004年在我院行CT 扫描,经临床证实并有骶髂关节症状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16~58岁,平均26.8 岁。采用西门子SOMATOM.AR.SP螺旋CT 机,仰卧前后位或俯卧后前位,以骶髂关节上缘为基线向下包括全部骶髂关节,层厚3mm,螺距1mm。连续扫描,分别在骨窗与软组织窗观察。

  1.2  临床分期与CT分级方法 

  临床分为三期即早期、进展期、临床晚期[1];将所有病例的CT表现分为0~4级,0级正常,Ⅰ级为可疑病变,表现为髂骨关节面模糊,局灶性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正常;Ⅱ级为轻度异常,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微小侵蚀性病变、局限性骨质疏松和硬化,尚无关节间隙改变;Ⅲ级为进展期,骶髂关节炎可出现明显的骨质破坏,关节面硬化,可见明显的骨质疏松和囊变,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关节部分强直;Ⅳ级为晚期,表现为关节严重骨质破坏,关节完全性强直。

  2  结果

  28例经临床证实为强直性脊柱炎病例中,无0级;Ⅰ级5例,占17.9%;Ⅱ级9例,占32.1%;Ⅲ级8例,占28.6%;Ⅳ级6例,占21.4%。

  临床分期与相应CT征象:(1)临床早期对应CTⅠ~Ⅱ级,临床表现:患者感到双侧骶髂关节及下腰部疼痛,向臀部和大腿放射,腰部僵硬不能久坐。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早期CT征象最先出现在骶髂关节的前下1/3,髂骨关节面模糊,局灶性骨质疏松,皮质白线中断消失,关节间隙正常;9例可见关节面下小囊变。(2)临床进展期对应CT Ⅲ级。临床主要表现为:晨起时,脊柱僵硬,起来活动后略有缓解,时间多长于1h,患者为了缓解疼痛,常呈蜷曲体位。病变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胸椎和肋椎关节时,胸部扩张活动受限,导致肺活量减少,并可有束带状胸痛,咳嗽或打喷嚏时加重。病变累及颈椎时,则头部活动困难。多关节肿痛,特别是一侧或双侧髋部疼痛,时间多长于6周。有时可出现类风湿皮下结节。全部Ⅲ级病例均出现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及其周围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本文6例关节面不光整,锯齿状或毛刷状;7例出现关节间隙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2mm);2例可见关节腔内气体影。(3)临床晚期对应CT Ⅳ级。临床表现主要为弯腰屈胸,驼背畸形,严重者可强直于90°屈曲位,典型体态是胸椎后凸,骨性强直而头部前伸,活动受限。CT征象为双侧骶髂关节完全融合,周围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脊柱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属血清阴性反应的结缔组织疾病,以青年男性多见。在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骶髂关节的各种病理变化、CT有各种不同的征象。由于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能够早于X线平片出现阳性征象[2],如在显示关节面的微小侵蚀、微小囊变及软组织肿胀方面明显高于X线平片,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客观依据。

  3.1  早期 

  骶髂关节的CT征象为Ⅰ~Ⅲ级,此期病理改变主要为双侧性的骶髂关节炎。CT表现为髂骨关节面模糊,局灶性骨质疏松;继而出现微小虫蚀状骨质破坏;皮质白线中断消失,关节面下小囊变,以骶髂关节前下1/3关节面最易受累,且以髂侧关节面的改变出现早且显著[3]。熟悉正常骶髂关节的CT表现,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可以清楚显示骶髂关节的滑膜部分及非关节的韧带部分,骶髂关节下部层面为滑膜关节,向头侧上移。滑膜关节逐渐被韧带部分代替。滑膜关节间隙呈裂隙状或略呈S形的低密度影,关节间隙在2mm以上。韧带部的间隙则随层面的上升而逐渐加宽。髂骨面骨皮质基本对称,但不均匀,由前往后逐渐变薄。95%滑膜关节中部1/3在2mm以上。骶骨面骨皮质常均匀一致,边缘清晰,较薄,1~2mm者约62.5%,有韧带附着处常不规则,酷似侵征象。在临床中凡青年男性出现一侧或双侧髋部疼痛,CT发现骶髂关节模糊、毛糙、侵蚀,即使骶髂关节的X线检查阴性时,均应警惕本病,此亦为早期诊断骶髂关节炎的重要条件。

  3.2  进展期 

  骶髂关节的CT表现多为Ⅲ级,此期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滑膜及关节软骨的损害进一步加重,关节软骨面下骨质破坏范围逐渐加大,同时见反应性骨硬化更为显著,因此CT主要表现为关节面不光整、局部锯齿状及毛刷样改变,本组21.4%出现此种表现。全部Ⅲ级病例均出现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及其周围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由于滑膜的破坏,出现关节间隙的狭窄(关节间隙<2mm),本组25%出现此种表现;7.14%可见关节腔内气体影,考虑为退变的关节内产生的气体。

  3.3  临床晚期 

  骶髂关节CT表现均为Ⅳ级。此期病理上关节滑膜及韧带均受累,滑膜部分或全部被骨质取代致使关节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消失,CT的表现为双侧骶髂关节完全融合,关节骨性强直。螺旋CT能够准确地反映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之不同阶段表现,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分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曹来宾,张立安,徐爱德.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分析与评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2):95-98.

  2  文峰,王陪军.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与CT诊断对照研究.实用放射杂志,2002,18(6):485-488.

  3  徐德永,杨祖文,曹来宾,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1996,12(5):261-265.

  作者单位: 046204 山西长治,潞安矿业集团总医院CT室

  (编辑:刘  俊)

 

作者: 王双虎,蒋晋华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