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脾脓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脾脏是机体对微生物的吞噬活动中心,具有较强的抵抗局部感染的能力,故脾脓肿(splenicabscess,SA)临床少见,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超声诊断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1病理及临床表现脓肿是组织内发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组织发生坏死、溶解、液化,形成充满......

点击显示 收起

    脾脏是机体对微生物的吞噬活动中心,具有较强的抵抗局部感染的能力,故脾脓肿(splenic abscess,SA)临床少见,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超声诊断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和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将近年来相关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病理及临床表现

    脓肿是组织内发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组织发生坏死、溶解、液化,形成充满脓液的腔。脓肿形成的过程首先是由病原菌产生的毒素使局部组织坏死,继而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后粒细胞崩解释出酶将坏死组织液化,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即脓肿[1]。多数脾脓肿由其他感染部位播散引起,常为小的多灶性脓肿,临床无症状,多为尸检时意外发现,发生率约占尸检的0.14%~0.70%。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临床上明显的脾脓肿常见的原因有:(1)转移性脓肿,多发生于慢性疾病,免疫缺陷,脾局部病变或来势凶猛的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可使脾脏的固有防御能力下降而发生脓肿,也可以在脾囊肿的基础上继发感染而发生;(2)脾脏受钝伤或穿透伤(伴有脾脏血肿的继发感染),脾脏的轻度梗死(各种血红蛋白病,如镰状细胞贫血等),或其他疾病(疟疾、棘球蚴病)引起;(3)邻近脏器的化脓性感染直接侵及脾脏。同时脾脓肿还可并发或穿破膈肌形成膈下脓肿、脓胸;破裂入腹腔形成腹膜炎、肠间脓肿及胃结肠等粘连[2]。脾脓肿的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多表现为畏寒、高热、左上腹及左季肋部疼痛,或患有感染性疾病及脾脏外伤史患者出现腹痛加重,高热持续不退。实验室检查多有白细胞增高,血培养阳性,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X线胸片可表现为左膈抬高,左下肺炎及胸膜渗出[3]。脾脓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难于诊断的原因包括:(1)脾脓肿临床少见,经验不足;(2)药物滥用,包括退热剂及激素的滥用导致患者热型改变及不正规应用抗生素;(3)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弱,反应较差。

    2  声像图表现

    脾脓肿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有脓肿形成后,超声显像可清晰显示病灶,诊断较为容易,其声像图的特征为:(1)脾大,脾内回声增强。(2)脾实质内出现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壁较厚、粗糙、边缘不整齐,脓肿内有气体生成时,可有强回声光点、光斑反射。(3)彩色多普勒,脓肿的厚壁上可显示丰富的血流信号。(4)动态观察,脾内无回声区域可进行性增大[4,5]。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3.1  脾脓肿形成并液化后,需与脾囊肿、脾血肿等含液性病变鉴别

    3.1.1  脾囊肿  脾囊肿短期内通常大小无明显变化,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薄、光滑、透声性好、后方回声增强。

    3.1.2  脾血肿  脾血肿常有钝器外伤史、左上腹疼痛等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如下。(1)脾包膜下血肿:脾脏大小形态正常,介于脾脏表面轮廓与脾包膜及胸壁之间,可见一片形态较规则的扁长形无回声区,呼吸运动及改变体位后,病变区不消失,但可随呼吸而移动,内部散在分布有细小微弱回声,并可见有漂浮现象。(2)脾实质内血肿:脾脏体积略增大,局部病变区径线测值增宽,脾轮廓光滑整齐,病变处呈无回声区或散在低回声,并有漂浮现象。(3)脾真性破裂:在膈面或脾门处见脾包膜线中断,有的在脾实质内可见条状或不规则弱回声区或增强区,一直延伸至破裂处脾包膜。

    3.1.3  脾梗死  脾梗死常因心脏或血管内的血栓脱落、周围脏器肿瘤、白血病等引起。此外脾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疟疾)、脾本身病变可使部分脾组织缺血。其声像图表现为脾大,形态可不规则,病变常靠近脾切迹,呈边界模糊的三角形或楔形,尖端向脾门,基底近被膜的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可显示病变区内无血流信号,如梗死中央部分缺血坏死,组织液化,可出现相应的液性暗区[6,7]。
   
    3.2  脾脓肿早期没有液化时,应注意与脾肿瘤、脾结核等相鉴别

    3.2.1  脾恶性淋巴瘤  脾恶性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可以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脾脏受累,也可以是脾脏原发淋巴瘤,以前者较为多见。临床表现为脾脏增大,上腹部不适及左上腹痛,可出现腹水,常伴贫血、发热、消瘦、乏力等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若是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声像图可表现为脾大,实质回声略低于正常脾脏,脾实质内出现单发或多发的低回声区,边界不规则,无包膜回声,内部也可以发生液化,形成可间杂无回声与较强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可见血流信号穿过[8]。

    3.2.2  脾转移瘤  脾的转移瘤以血行播散为主,少数也可为淋巴转移。声像图特点:肿块边界尚可辨认,但多不规则,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可为低回声或强回声,病变区也可呈牛眼状。多数脾转移瘤有原发灶的临床表现。

    3.2.3  脾结核  少见,常合并肺或其他脏器的结核灶,多继发于血行播散,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的一种表现。不同病理阶段决定声像图表现,变性时表现为低回声;发生干酪样坏死、化脓时可表现为无回声、分隔、高回声及钙化[6,7]。脾脓肿发病率低,缺乏特异症状体征,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较高,容易延误诊断及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脾脏内病变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囊实性及病变内血流、病变与血管之间关系等;结合临床表现可有助于诊断。对于脾脓肿病变早期及影像特点不明确的,超声可动态观察病灶的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很大帮助。此外,超声引导下针吸活组织检查在诊断脾疾病上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对不典型及鉴别困难的病例可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9]。

    【参考文献】

    1  武忠弼.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3-106.

    2  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0.

    3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29-1330.

    4  Ming-Jen Chen,Ming-Jer Huang,Wen-Hsiung Chang,et al.Ultrasonography of splenic abnormalities.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26):4061-4066.

    5  Changchien CS,Tsai TL,Hu TH,et al.Sonographic patterns of splenic abscess:an analysis of 34 proven cases.Abdom Imaging,2002,27(6):739-745.

    6  王新房,张青萍.中华影像医学·超声诊断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1-427.

    7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680-683.

    8  Ishida H,Konno K,Ishida J,et al.Splenic lymphoma:differentiation from splenic cyst with ultrasonography.Abdom Imaging,2001,26:529-532.

    9  Venkataramu NK,Gupta S.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of splenic lesions.Br J Radiol,1999,72(862):953-956.

    (编辑:夏  琳)

    作者单位: 100038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超声影像科

作者: 崔秋丽,张丹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