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鼻炎、鼻旁窦炎临床X线综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我院于2004年3月~2005年10月接诊各种类型鼻炎患者共238例,全部实行鼻腔镜、X线检查,计162例患有不同程度鼻旁窦炎,依据临床症状,鼻镜检查、X线影像诊断分析如下。鼻炎并鼻旁窦炎162例,男116例,占71。其中额窦炎7例,男4例,女3例,鼻炎并额窦炎占2。筛窦炎17例,男10例,女7例,鼻炎并筛窦炎占7。...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于2004年3月~2005年10月接诊各种类型鼻炎患者共238例,全部实行鼻腔镜、X线检查,计162例患有不同程度鼻旁窦炎,依据临床症状,鼻镜检查、X线影像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38例,男163例,女75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2岁,拟分三组,0~30岁136例,31~50岁88例,51~72岁14例。病程最短4天,最长30年,0~5年166例,6~10年54例,11~30年18例。鼻炎并鼻旁窦炎162例,男116例,占71.6%,女46例,占28.4%。其中额窦炎7例,男4例,女3例,鼻炎并额窦炎占2.9%;筛窦炎17例,男10例,女7例,鼻炎并筛窦炎占7.1%;上颌窦炎138例,男102例,女36例,鼻炎并上颌窦炎占58.0%;另外,额窦炎并上颌窦炎1例,筛窦炎并上颌窦炎5例,全前组鼻旁窦炎1例,上颌窦黏膜囊肿2例,上颌窦积液2例。

  1.2  临床症状及鼻镜检查结果  见表1。

  1.3  上颌窦炎分类  见表2。

  表1  临床症状及鼻腔检查结果 (略)

  表2  上颌窦炎分类表  例(略)

  1.4  方法  使用北京DONG FANG 500mA X线机,F140-1型滤线器,日本富士胶片,操作电压76kV,管电流300mA,曝光时间0.5s,儿童酌减。(1)柯氏位投照:患者俯卧摄影床,头颅摆成后前位,鼻额贴近台面,靶片距离90cm,X线中心向足斜23°,通过眶上缘达软片中心。(2)瓦氏位投照:患者俯卧摄影床,头颅摆成后前位,鼻尖抬高离台面15mm,下颌颏部紧贴台面,靶片距离90cm,X线中心垂直通过颧突达软片中心。(3)少数摄53°后前位片、蝶窦正位片。

  3  讨论

  3.1  鼻炎、鼻旁窦炎的临床特点  鼻炎、鼻旁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病毒、过敏、理化因素刺激引起,反复感冒和致炎因子长期侵袭鼻腔黏膜使之肿胀、水肿、黏膜下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旺盛分泌物增多,甚至形成息肉,酿成鼻甲肥大,阻塞鼻孔通道引流障碍,继发细菌感染,炎症渐渐漫延扩散至邻近鼻旁窦,可引起单个或多个窦腔炎性改变。从表1、表2可见,本组鼻炎、鼻窦炎呈男多女少的发病态势,1~70岁发病,5~50岁多见,15~30岁最多,且病程长,一般1~10年,少数达30年。鼻炎并发鼻旁窦炎比率较高,本组为68.1%,男性鼻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并发鼻窦炎两性各自比率男略高于女,与有关书籍记载男女发病相等迥异。急性鼻旁窦炎一般来说抗生素治疗14天可痊愈,鼻甲肥大者微波治疗有效率达100%,不复发,鼻息肉宜手术摘除,微波治疗不佳,过敏性鼻炎可以采取微波治疗,疗效好但易复发。目前,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旁窦炎具有疗效明显、创伤性小的优点,已取代传统根治治疗法。

  3.2  鼻旁窦炎的X线特征  可依病理学分为:(1)渗出型。见于急性鼻窦炎、化脓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窦炎,早期窦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X线表现为窦腔混浊、透过度减低。(2)增厚型,又称肥厚型。各种鼻旁窦炎延误治疗均可引起黏膜肥厚,与窦壁平行带状阴影,过敏性鼻窦炎黏膜增厚多似分叶状。按病变程度可划分为通气型和未通气型。从表2反映本组72例双侧上颌窦炎,66例单侧上颌窦炎患者,两组共有210只窦腔产生病变,147只窦腔尚通气,63只窦腔未通气,未通气占30%。(1)通气型。窦腔黏膜肥厚肿胀,窦腔潴留液囊肿,黏膜下囊肿,窦腔息肉尚未充满窦腔,鼻旁窦口未累及,通气引流顺畅,X线平片窦腔内见软组织影,中央透光。(2)未通气型。上颌窦窦腔黏膜息肉样肥厚、出血坏死性息肉、慢性化脓性炎症填满窦腔,阻塞窦口,导致通气引流障碍,X线呈云白混浊状,窦腔骨壁常增生、硬化,增厚或溶解、破坏。据文献介绍,临床无明显症状而影像学检查发现鼻旁窦有异常改变,X线平片阳性率约20%,CT阳性率约40%,而MRI则可高达60%。由此看来,众多的早期鼻窦炎还不能被X线检查出来[1~7]。

  3.3  鼻旁窦炎的X线诊断价值  目前,在没有CT机的医院,主要借助传统X线检查,只要放射人员具有相当技术水平一般能做出有价值诊断,对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有很大帮助,但定性诊断较困难。

  3.4  鼻旁窦炎的鉴别诊断  额窦或上颌窦发育不全易被误诊为鼻旁窦炎,双侧鼻翼有时在上颌窦内壁显示似带状影,不认为黏膜肥厚,患者上唇偶尔在上颌鼻窦窦腔投影呈半圆形软组织影双侧对称,须与黏膜下囊肿鉴别,鼻旁窦息肉、囊肿,良恶性肿瘤需结合病史,穿刺活检,其他影像检查综合鉴别诊断。

  有关鼻炎、鼻旁窦炎疾病的发病特点有待深入探讨,采用传统X线检查方法对诊断鼻窦炎有很大帮助,由于价格低廉,服务于基层,深受欢迎,它是现代影像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本文作者原工作单位湖北省广水市李店医院,曾用名李南晖)

  【参考文献】

  1  张云亭,于荣溥,罗汉超.中枢神经与头部疾病影像诊断图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02-739.

  2  梁碧玲.临床急诊放射诊断学.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6-218.

  3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02-339.

  4  罗汉超,孔祥泉.实用磁共振诊断学图谱.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7-149.

  5  (美)Keats,Anderson(著).肖慧,吕琦,涂小煌,等(译).正常X线变异图谱.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9-150.

  6  叶秉文,林文胜.专家解答鼻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46.

  7  姜泗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与鉴别诊断.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72-486.

  作者单位: 528402 广东中山,中山市光明医院影像室

  (编辑:朱兆耘)

作者: 李福朝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