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纵隔淋巴结结核23例的影像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以促进对该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方法抽取我院2003~2004年确诊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23例,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均经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随访1年以上,以病变淋巴结显著缩小或钙化为准。结果其中2R区发现肿大淋巴结17例,4R区15例,7区14例,累及2个以上分区20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以促进对该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方法  抽取我院2003~2004年确诊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23例,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3岁。均经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随访1年以上,以病变淋巴结显著缩小或钙化为准。结果  其中2R区发现肿大淋巴结17例,4R区15例,7区14例,累及2个以上分区20例。淋巴结边缘清晰14例;淋巴结边缘不清9例,有7例淋巴结融合;病变淋巴结密度均匀7例,淋巴结中心略低密度8例,病变中心或边缘有钙化10例,病变内既有脂肪密度又有钙化4例,其增强扫描呈薄壁环型强化11例,厚壁环型强化10例。结论  分析本组纵隔淋巴结核之CT表现,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以气管周围特别是右侧和气管隆突下组及右侧肺门区多见,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或不清,可有融合,其密度可不均匀,中心可有略低密度干酪坏死灶,有钙化及脂肪密度者高度提示结核性淋巴肿的可能。淋巴结突破包膜或破溃时可引起纵隔炎。结核性淋巴结有其较特征性环型强化,可与其他病变鉴别。

  【关键词】  结核,淋巴结;计算机断层扫描

  近年来随着CT在胸部影像检查的普及,特别是其在纵隔检查的优势,越来越多的纵隔肿大淋巴结被检出,使许多疾病得以早诊断、早治疗。能够引起纵隔肿大淋巴结的疾病很多,常见有淋巴瘤、结节病、淋巴结结核等。现将我院2004~2005年确诊的23例纵隔淋巴结结核之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讨论纵隔淋巴结结核的CT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04~2005年确诊的纵隔淋巴结结核病例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11~77岁,平均34.3岁,将年龄划分为40岁以下、40~60岁、60岁以上3组,均经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随访1年以上,以病变淋巴结显著缩小或钙化为准。主要症状为发热15例,血沉增快18例,PPD强阳性12例,一般阳性11例,肺内有结核病灶者10例。

  1.2  方法  采用GE螺旋CT自肺尖至横膈层厚10mm、间距10mm螺旋扫描,病灶部分局部增加2mm薄层靶扫描,所有病例于1周内做增强扫描。

  2  结果

  2.1  年龄分组情况  40岁以下组16例,40~60岁组4例,60岁以上组3例。

  2.2  病变部位  按照美国胸科协会纵隔淋巴结分区法,其中2R区发现肿大淋巴结17例,4R区15例,7区14例,10R区7例,5区6例,10L区2例,3区1例,累及2个以上分区者20例。见表1。

  表1  病变部位统计表 (略)

  2.3  病灶边缘改变  淋巴结边缘清晰,周围脂肪间隙正常存在14例;淋巴结边缘不清9例,有7例淋巴结融合;淋巴结边缘不清、毛糙,纵隔脂肪间隙密度增高5例。

  2.4  淋巴结密度及强化表现  病变淋巴结密度均匀7例,淋巴结中心略低密度8例,病变中心或边缘有钙化10例,病变内既有脂肪密度又有钙化4例,其增强扫描呈薄壁环型强化11例,厚壁环型强化10例,其中有5例强化后显示病灶中心低密度穿破包膜进入纵隔内,纵隔脂肪间隙结缔组织呈中度强化。

  3  讨论

  能够引发纵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可有以下几种,即结节病、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淋巴结结核和巨淋巴结增生症。现就本组淋巴结结核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找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3.1  好发部位  本组淋巴结结核多累及气管周围,尤以右侧多见2R、4R区分别为17例(74%)和15例(65%),其次气管隆突下7区14例(61%)和右侧肺门旁10R区7例(30%)。与殷泽富等以及国外文献[1]的研究结果相仿。结节病常累及双侧肺门淋巴结,若仅累及纵隔淋巴结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不考虑结节病,肺癌淋巴转移遵循淋巴引流途径,与其原发病变部位有关。淋巴瘤多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纵隔病变以上纵隔(血管前和主肺动脉窗)多见。

  3.2  淋巴结边缘及密度改变  (1)病灶边缘清晰,周围脂肪间隙存在。其病理改变为中心干酪样坏死,周边包围以增生的肉芽组织,故其影像特点显示病变淋巴结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当坏死较明显时,平扫,特别是薄层扫描可见中心略低密度影,强化扫描通常呈薄壁环形强化或厚壁环形强化(图1)。(2)病灶边缘不清(图2)。此种表现的病理基础是淋巴结的炎性反应,造成其周围的渗出,可突破淋巴结包膜,也可以是淋巴结之干酪坏死破溃引起纵隔炎症反应,致使纵隔内结缔组织水肿的表现。本组该CT表现者临床症状较明显,PPD试验均为强阳性,常提示淋巴结结核进展期。

  3.3  强化特点  淋巴结结核有其较特征性强化表现,中心干酪坏死区无增强,周边肉芽组织呈明显薄壁或厚壁环型强化(图2),而反应性淋巴结炎可呈均匀一致中等强化。此特征可与纵隔其他淋巴结病变鉴别[2]。在纵隔淋巴结病变中,强化最明显者为Castlemans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多为均一增强(图3);其次为结节病增强明显,CT值增加100HU左右;转移性淋巴肿的增强特点与原发病灶一致;淋巴瘤呈轻度强化。若有坏死时,也可有不规则环形强化(图4)。

  3.4  钙化与低密度  病灶内钙化是干酪坏死组织之钙盐沉积,其形态通常呈点状或层状,此种影像表现强烈提示良性病变可能。低密度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淋巴结直径较大,平扫时即可见略低密度影,CT值30~40HU为干酪性物质;第二种为淋巴结直径较小,约1.0cm左右,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条形低密度,CT值较低,接近脂肪密度。

  综上所述,纵隔淋巴结结核好发于中青年,以气管周围特别是右侧和气管隆突下组及右侧肺门区多见,肿大淋巴结边缘清或不清,可有融合,其密度可不均匀,中心可有略低密度干酪坏死灶,有钙化及脂肪密度者高度提示结核性淋巴肿的可能。淋巴结突破包膜或破溃时可引起纵隔炎。结核性淋巴结有其较特征性环型强化,可与其他病变鉴别。

  【参考文献】

  1  Im JG, Song KS, Kang HS, et al, Mediastinal tuberct lymphadenitis:CT manifestations.Radiology,1987,164(1):115-119.

  2  潘纪戍,张国桢,蔡祖龙,等.胸部CT鉴别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74-275.

  作者单位: 050041 河北石家庄,河北省胸科医院

  (编辑:夏  琳)

作者: 李雯王新举白洪忠王文秀纪俊雨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