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肝脏CT常规扫描对胰腺及肾上腺的显示及临床价值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肝脏CT常规扫描对胰腺及肾上腺的显示及临床价值探讨(pdf)肝脏CT是对肝脏病变较为直观的检查方法,能对肝脏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显示较好,临床应用广泛。胰腺和双侧肾上腺体积都较小,常规肝脏扫描虽然只能显示其部分结构,但对部分疾病却有一定的检出意义。现将我科2003年引进CT以来的肝脏常规扫描病例进行了......

点击显示 收起

    肝脏CT常规扫描对胰腺及肾上腺的显示及临床价值探讨 (pdf)

    肝脏CT是对肝脏病变较为直观的检查方法,能对肝脏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显示较好,临床应用广泛。胰腺和双侧肾上腺体积都较小,常规肝脏扫描虽然只能显示其部分结构,但对部分疾病却有一定的检出意义。现将我科2003年引进CT以来的肝脏常规扫描病例进行了统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2005年底的所有共158例进行上腹部肝脏常规扫描的患者的图像进行统计,发现能够较好显示胰腺157例,其中有病变8例,误诊为胰腺病变3例;能显示肾上腺105例,其中有病变3例。

    1.2  患者来源  (1)门诊常规体检患者86例;(2)B超提示肝脏有病变的患者42例;(3)腹部外伤或其他原因患者30例。

    1.3  扫描方式  采用GE公司单层螺旋CT,患者在常规胃肠道准备(口服5%泛影葡胺500~1000 ml)后,采用仰卧位,头先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到肝脏下缘,层厚 10 mm,螺距 1.0。

    2  显示情况及意义

    2.1  胰腺  胰腺的体、尾部一般能显示2~3层,对胰腺的大小、形态及增宽的胰管等能较好显示,对较大的占位性病变及钙化、周围积液等能显示良好。本组病例中就有6例在体尾部发现了阳性表现,其中,3例为慢性胰腺炎导致的钙化,1例为胰腺周围积液,2例为胰头占位引起的胰管增宽;本组还有1例为胃癌形成肿块与胰尾分解不清而误诊为胰尾癌。胰头及钩突也能显示2层左右,对胰头及钩突的大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能较好显示。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在胰头及钩突部位发现病变,其中,2例为胰头癌,2例为胰头周围占位。

    2.2  肾上腺  肾上腺体积更小,有时在常规扫描中不能显示,而显示的正常肾上腺往往也只有1层,但如果发生病变时就可能显示较多信息。本组病例中发现3例阳性患者中,有2例为肾上腺增生,1例为无功能性的肾上腺腺瘤,直径为1.8 cm。

    3  讨论

    腹部疾病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千变万化,可以没有特异性,临床医生有时也不能首先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和部位。肝脏CT常规扫描为观察胰腺和肾上腺等微小器官提供了临床价值;同时也为下一步相应器官的薄层扫描提供了准确的定位信息。

    发生在胰腺的病变一般有一定的特异性,但有些胃肠型的胰腺炎症偶尔表现类似胃肠道疾病,临床经过抗炎治疗后转化为慢性胰腺炎,从而发生钙化和积液,加上本地许多地方医疗条件较差,这类病变往往在后来体检时才发现,这就为患者进一步检查治疗或预防提供了依据。另外,胰头的占位性病变不仅表现为胰腺本身的病变,还可以堵塞胆总管,引起临床上的黄疸等症状,从而误导临床的早期检查。

    肾上腺体积更小,正常厚度约为4~7 mm,常规扫描可以不显示或显示不佳,在读片时容易被忽略,比如轻微增生或者肾上腺萎缩等病变容易漏诊,而发生在右侧的等密度病变也容易与门静脉混淆。部分较大的病灶可以与周围结构关系密切,常规扫描也不能显示与肾上腺的关系,也容易误诊。

    微小器官体积较小,在常规扫描中往往显示不好,但是,只要胃肠道准备较好,加上仔细读片,就能在观察到的少量信息中起到检出的作用,给临床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为进一步检查提供更好的依据。

     作者单位: 857000 西藏日喀则,解放军第八医院放射科

   (编辑:丁剑辉)

作者: 廖顺友,董传海,张孝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