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1期

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比较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比较(pdf)[摘要]目的评价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作用。方法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64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后,以诊刮病理和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病变及内膜癌中的准确率。结果64例患者腹......

点击显示 收起

    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比较 (pdf)

    [摘要]   目的   评价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作用。 方法   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64例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后,以诊刮病理和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病变及内膜癌中的准确率。 结果   64例患者腹部超声诊断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病变及内膜癌的准确率分别为34%,56%,67%,20%,经阴道超声诊断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内膜病变及内膜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2%、100%、89%、60%。 结论   与腹部超声相比,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可为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子宫内膜病变

    子宫内膜病变是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不孕、腹痛等。我院应用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观察、记录子宫及病灶的部位、回声特点,子宫内膜测量选择在子宫纵切面最厚处(双侧内膜厚,如有宫腔积液,测单侧内膜厚度,须注明),并记录该处血流信号特点及阻力指数,对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64例分别进行诊刮及手术病理对照,旨在评价阴道超声对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2003年5月对我院门诊经腹部超声诊断为宫内膜病变的64例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46岁,绝经前43例,绝经后21例,临床症状为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白带增多、绝经后出血、不孕等,64例均行诊刮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仪器   腹部超声采用AcusonAspen,Aloka SSD 1200,GE 200,阴道超声采用Aloka SSD 620超声诊断仪;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为3.5 MHz,阴道超声探头频率为5.5 MHz。

    1.3   方法   (1)腹部超声(TAS):膀胱适度充盈,充分显示子宫图像,行多切面探查,观察子宫形态大小,尤其是内膜厚度、形态及宫腔有无积液。(2)阴道超声(TVS):患者将膀胱排空后取膀胱截石位,暴露外阴部,必要时用拳头垫高臀部,阴道探头外罩顶端装有少量耦合剂的避孕套,扫查面朝前,自阴道外口轻送入阴道直至阴道穹隆,并轻轻抵在子宫,通过抽送旋转、倾斜等手法做各个水平的纵切、横切及冠状切,观察内膜的厚度、形态及宫腔状况,完毕退出探头并清洁备用。

    2   结果

    64例患者均做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其中手术25例,行诊刮39例,均做病理诊断,经病理确诊内膜息肉32例,黏膜下肌瘤18例,内膜单纯增生9例,内膜癌5例。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分别见表1、表2。 表1   TAS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略) 表2   TVS结果与病理结果的比较   (略)经病理证实的32例内膜息肉,行诊刮术30例,2例行手术切除;黏膜下肌瘤18例中,行手术摘除12例,6例行子宫切除术;9例内膜单纯增生均行保守治疗;5例内膜癌行根治术。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内膜其他病变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的常见原因,腹部超声能直接观察内膜厚度及形态改变,但对宫腔内情况及内膜病变的鉴别有一定困难,经阴道超声判断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内膜其他病变较腹部超声检查有显著提高,有利用临床开展积极治疗[1]。

    3.1   内膜息肉   是由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增生形成的肿块,临床上可无症状,或表现为不育或出血、月经期延长、感染、子宫内膜炎或疼痛。TAS和TVS检查最好选择在月经干净后2~10天(绝经前)。TAS常显示内膜不规则增厚,内膜线呈弧形偏移或呈梭形光环,宫腔内隐约见光点,大者可见结节或光团突向宫腔,与子宫肌壁分界清楚,但有时与子宫内膜炎、内膜结核等难以鉴别。TVS检查的内膜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TAS,可见宫腔增宽,局部宫腔内均质强回声,有的呈光点状,有的呈结节状,有的呈局限性隆起的强回声,与子宫内膜相连续;如伴有内部出血坏死时可见无回声,在绝经后妇女中,还可见宫腔闭合线消失。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息肉内有点状彩色血流。

    3.2   黏膜下肌瘤   阴道超声对黏膜下肌瘤的检出率很高,尤其在与肌壁间肌瘤鉴别方面有较大价值。黏膜下肌瘤主要症状为不规则出血、月经量增多、腹痛和不育等。TAS常表现为子宫中间部见一低回声团,有包膜,内回声不均匀,后方衰减。肌瘤大者有时可探及宫腔增宽,与肌壁间肌瘤常难以鉴别。TVS可显示扩张的宫腔内见稍低(比息肉回声低)的类圆形团块。肌瘤的基底部内膜线中断,其表面覆盖内膜回声。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包膜,后方衰减,有的可探及蒂部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肌瘤为环状血流,R1>0.4。

    3.3   子宫内膜增生   指子宫内膜长期受大量的雌激素刺激产生过度增生的病理变化,是一种弥漫性病变。TAS、TVS对内膜增厚(5~22 mm,平均8~11 mm)的检出率都很高,而TVS能准确地测量内膜的厚度,清晰把内膜增生分为二型:(1)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内膜切面上见大小不等的小囊;(2)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内膜呈团状回声,尤其在鉴别内膜增生和内膜息肉方面,增生时可以在宫腔的实质性结构中探及宫腔线回声,而息肉则往往与宫腔线分离,实质结构内部无宫腔线穿过。

    3.4   子宫内膜癌   是妇科常见肿瘤,大约80%的病例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临床上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TAS可显示内膜增厚,为弥漫性不均匀或局灶性增厚,强弱不均,内膜与肌层分界模糊,但对内膜癌的鉴别诊断困难。TVS可显示增厚处内膜回声杂乱,厚薄不一,强弱不均,宫腔积液,有时宫腔内见不均匀团块,形态不规则,与子宫肌壁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检查在内膜癌诊断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见病灶血流丰富,走行紊乱,特别是RI<0.4。

    总之,TVS对内膜病变的诊断优于TAS,它对子宫内膜病灶的显示高于TAS,操作简便易行、疼痛少、无创伤、易被患者接受,是检查内膜病变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6-74.

    作者单位: 353100 福建建瓯,建瓯市立医院

    (编辑:江   宇)

作者: 游钢军,邱广立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