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B超对流行性出血热肾脏声像图78例的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本文通过对7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肾脏进行B超检查,旨在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78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58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32岁。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经背部或侧腰部对两肾进行纵向、横向扫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肾内......

点击显示 收起


    本文通过对7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肾脏进行B超检查,旨在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58例,女20例,年龄16~60岁,平均32岁。临床症状均为发热、腰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15~30)×109/L,血小板有不同程度下降,重者低于20×109/L。尿常规中有显著蛋白尿。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超声跟踪复查到恢复期。所用仪器为ALOKA 40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6.0 MHz。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经背部或侧腰部对两肾进行纵向、横向扫查,观察肾脏大小、形态、肾内结构及肾周情况。

    2  结果

    2.1  流行性出血热肾脏声像图表现  (1)发热期双肾不同程度的增大,长径12~14 cm;(2)肾锥体肿大,回声减低,呈卵圆形或等腰三角形并围绕在集合系统周围呈放射状排列,肾皮质及集合系统肾脏受压变窄,重症患者集合系统不足肾脏厚度的1/2;(3)肾皮质变薄,回声增强,且分布欠均;(4)肾周(肾筋膜下)出现特征性的暗圈或暗带,宽约0.15~1.2 cm,暗带可包绕整个肾脏。

    2.2  流行性出血热声像图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为五期,即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发热、休克和少尿期可互相重叠。发热期和少尿期肾脏声像图改变明显:治疗后病情好转,肿大的肾脏逐渐缩小,肾锥体变小,皮质回声逐渐减低、增厚,肾窦回声逐渐变宽到恢复期,经治疗恢复期康复患者肾脏声像图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肾脏损害是本病的主要特征;其病理变化为肾脏肿大,切面皮质苍白,髓质暗红、水肿充血及出血。以往临床上诊断此病主要依靠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一些病史不详、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诊断比较困难,随着超声诊断仪的普及应用,B超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肾脏进行了观察,可为诊断该病提供客观依据。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表明,流行性出血热的肾脏具有特征性声像图改变,表现为:双肾肿大以长径为主,肾锥体肿大,肾皮质回声增粗、增强,集合系统变窄,肾周出现特征性的暗带,超声依据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症状可以对流行性出血热做出较准确诊断。本观点还表明,流行性出血热肾脏声像图改变与患者临床症状相吻合,两者关系密切,发热和少尿期临床症状越重,其肾脏声像图改变越重,肾脏肿大,皮质回声强,集合系统变窄,肾锥体肿大。多尿期和恢复期时,肾及形态大小接近正常,皮质回声减低增厚,集合系统变窄,通过对肾脏的超声观察并依据肾脏异常改变的轻重,一方面可以为临床判断患者病情轻重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亦可对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指标指导治疗。

    综上认为,B超探查肾脏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病情的判定、疗效的监测、预测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均可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B超具有简便易行、无痛苦等优点,可作为流行性出血热重要的诊断手段。


作者单位:253307 山东武城,武城县甲马营卫生院

作者: 张文涛,韩景刚,杜 芳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