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舒张期/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对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舒张期/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对下肢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40例和病理观察组112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PW),检测下肢动脉血流频谱,计算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和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D/S流速比值),通过组间比较,探讨其对下肢动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舒张期/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对下肢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240例和病理观察组112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PW),检测下肢动脉血流频谱,计算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和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D/S流速比值),通过组间比较,探讨其对下肢动脉疾病的早期定量价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240例,45岁以下61例,45岁以上179例,观察血管960支。病理观察组112例,45岁以下16例,45岁以上96例,检测血管448支,其中异常血管368支,正常血管80支。D/S值应用百分位数法统计:正常股动脉统计值0202,异常组00113,正常腘动脉统计值0215,异常组0.0346。组间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均P<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下肢动脉疾病的血流频谱形态及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与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比值可对下肢动脉疾病提供简便的早期和有价值的定量诊断信息,结合彩色多普勒和二维灰阶显像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方面,诊断依据会更全面更充分,会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血流速度比值;下肢动脉疾病;临床价值


    下肢动脉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在我国发病率很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9%。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糖尿病的增多及其危害性的加重,使下肢动脉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发病年龄呈提前趋势。该疾病患者痛苦,后果严重,且不易早期诊断。以往创伤性血管造影检查既痛苦,成本又高,不能做常规检查。近年来,无创性血管检查技术(CDFI)发展很快,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二维图像加上彩色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显像(PW)的有机结合,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血管检查平台,目前血管超声诊断的专著和研究文章很多。经检索中国期刊网近十年的相关文章,尚未查到研究下肢动脉D/S血流速度比值的研究报道。笔者在临床诊断实践中,发现下肢动脉疾病脉冲多普勒血流频谱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与收缩期峰值速度之比呈有意义的改变。本研究首先从较大样本的正常组中筛选统计出股、腘动脉的D/S流速比值作为正常值标准,然后同相同血管的D/S流速比值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皆在讨论对下肢动脉疾病的早期定量价值和下肢动脉疾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理观察组112例,45岁以下19例,男16例,女3例,45岁以上96例,男72例,女24例,检测血管448支,其中异常血管368支,正常血管80支。正常对照组240例,45岁以下61例,45岁以上179例,检测血管948支。

    12  方法  仪器采用日本东芝纳米30型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6~11 MHz高频探头,壁滤波50~100 MHz声束和血流夹角<60°,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检测双侧股动脉和腘动脉,测量血管内径,血管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以及斑块数量、大小、部位及斑块的物理性质,观察血管有无狭窄并计算血管狭窄度(%)。狭窄度公式=(血管内径-有效管径/血管内径)×100%。

    CDFI观察血流显示情况,PW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计算D/S流速比值,对所观察病例全部检测血压、血糖,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和其他合并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位数法对D/S值进行统计,得出D/S流速比值的正常值和异常统计值,然后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PWD显示  112例病理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368支异常血管的频谱均有异常改变,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降低显著,频带增宽,D/S值绝对值较正常对照组缩小明显(表1),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重症患者均呈单向血流频谱,速度明显降低,舒张期反向血流消失,更甚者为低钝、充填、频窗消失呈明显的阻塞样频谱。与之相反,正常组下肢动脉为高阻力型血流频谱,多呈三相波群,上升支和下降支均较迅速,波峰锐利,舒张期反向血流明显,D/S值统计值正常。

    22  二维图像  病变较轻时,病变处动脉内膜局限性增厚、粗糙、内膜连续性差。病变进一步发展时管壁正常结构消失、僵硬、内—中膜增厚明显,凹凸不平,并可见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回声不均的斑块。斑块可以是强回声的钙化斑块,后方有声影,或表现为低回声的软斑,亦可是混合性斑块。可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23  CDFI  早期病变,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改变不明显,甚至一部分较重的病人,在管腔无明显狭窄时,彩色多普勒亦无明显异常。但在较大的斑块周围可出现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后局部血流束变细,远心端可见高速的五彩血流。表1  下肢动脉百分位数统计资料(略)注:计算公式Px=L+i/Fx(n×x%-∑FL);正常股动脉P95=0.166+0.047/30(456×95%-410)=0.202;正常腘动脉P95=0.213+0.053/28(459×95%-428)=0.215;异常股动脉P95=0+0.043/179(179×95%-123)=0.0113;异常腘动脉P95=0+0.0538/150(150×95%-46)=0.0346

    3  讨论

    正常下肢动脉的多普勒频谱为典型的三相波形,即收缩期正向高速血流、舒张期反向血流、舒张中晚期的正常低速血流。其中舒张期反向血流的存在,是正常下肢动脉最重要的特征。它表示正常下肢动脉循环阻力相对较高,也是反映血管张力和顺应性的标志。下肢动脉病变时,动脉阻力降低,最突出的改变是反向血流降低或消失。但是当血管病变发生发展时,病变程度有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会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下肢动脉疾病早期或轻度狭窄时,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血管壁的顺应性下降,此时二维图像显示血管内膜增厚、毛糙,或可探及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此时无明显的异常改变。但是由于动脉阻力降低,脉冲多普勒显示仍呈双峰波形,而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第二峰波幅变小,同收缩期流速之比,即D/S值较正常显著缩小,血流频谱的频带仍较窄或略增宽。本研究发现:下肢动脉疾病早期或轻症病人其舒张期反向血流阻力降低,较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的改变要早。因此计算舒张期反向血流速度同收缩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即D/S值对于早期诊断下肢动脉血管疾病是有帮助的。并且对于进一步观察下肢动脉疾病的演变过程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今后可通过更大样本的观察,建立诊断数据标准,从而增加诊断下肢动脉疾病血流动力学的定量信息,将会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单位:056001 河北邯郸,邯郸市中医院

作者: 郜进平,康俊芳,王淑艳,孙 杰,李士英,黄冬霞,张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