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期

中等卫校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教学初探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断层解剖教学初探随着四大影像医学、介入医学、立体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等现代化诊治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和飞速发展,带来了临床诊疗水平的革新和质的飞跃。作为其形态学基础和桥梁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备受重视,已成为各级各类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用学科,更是影像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我国高校在断层解剖......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断层解剖教学初探


    随着四大影像医学、介入医学、立体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等现代化诊治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和飞速发展,带来了临床诊疗水平的革新和质的飞跃。作为其形态学基础和桥梁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备受重视,已成为各级各类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应用学科,更是影像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我国高校在断层解剖的教学与科研上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中等卫校在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各方面还在不断地摸索,怎样结合中等卫校和影像专业的特点,开展断层解剖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中等卫校解剖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1  医学影像特点及发展现状

医学影像学是随伦琴在1895年发现X线后并应用到医学上而诞生的一门学科;它以人体结构和器官成像为原理,研究人体解剖及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目的,属于活体视诊的范畴。随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超声波技术及核素扫描的应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CT、MRI、ECT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医学影像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伴随介入放射学的兴起和应用,又使医学影像学从单纯的诊断技术拓展到了疾病的治疗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人体三维数据库和可视化人体(虚拟人)模型的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专业必将铸就新的辉煌[1]。

    2  断层解剖教学现状

断层解剖学是用断层方法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随着超声、CT、MRI等影像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断层解剖学已成为医学生了解新的影像诊断技术,掌握基本读片技能所必须学习的一门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后的人体解剖学课程[2],是影像专业学生从医学形态学基础向影像诊断学过渡的一门桥梁学科。随着医学科学和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完善和加强断层解剖的教学,提高断层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高校断层解剖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对断层解剖学的教学没有统一的大纲和计划,我国各高校对断层解剖的教学与研究也多结合本校实际而独自开展,不少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山东医科大学的刘树伟教授在1990年率先在国内其他高校为学生讲授了断层解剖学课程,主编并出版了《断层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人体断层解剖学图谱》和多部断层解剖学CAI课件及视听教材,对断层解剖学课程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医科大学的姜树学教授对人体断面与临床影像断层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出版的《断面解剖与MRI CT ECT对照图谱》图形精美,内容完整,是一本供教学和临床均适用的好参考。延边大学医学院的金昌洙教授对断层解剖学的理论体系也有较为完整的论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也对断层解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建设有非常好的做法和经验。可以说我国高校在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与研究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蓬勃发展。

    2.2  中等卫校断层解剖教学现状  中等卫校的断层解剖教学在我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从时间和空间来说发展极不平衡,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等各个方面远落后于高校的发展。

    2.2.1  东、西部发展不均衡  目前在中等卫校中,东部沿海地区断层解剖教学与研究开展较早也较好,浙江绍兴卫校在1995年开设断层解剖学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理论与实验教学方面有一些好的探索,青岛卫校在断层解剖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断层解剖标本制作方面走在了前面。而西部地区,开展断层解剖教学也只是最近的事情,我校是较早开设影像专业的卫校,但也是在几年前才开设的这一门课程,而周边不少兄弟卫校至今尚未开展断层解剖学的教学。

    2.2.2  教学对象基础差  目前中等卫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基础差,自我控制力较弱,自学能力不强,基本素质与高校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极大地增加了教学的困难。

    2.2.3  教材建设是空白  目前没有专供中专断层解剖教学的统编教材,中等卫校使用的全是大学断层解剖教材,因此期待中专断层解剖专用教材的诞生。

    2.2.4  教学衔接出难题  目前中等卫校只讲系统解剖,不学局部解剖,这就为断层解剖教学提出了非常大的难题。如何在学生未学习局解的情况下上好断层解剖学,就成了中等卫校断层解剖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2.2.5  教学方法待改进  多数仍是理论教学加实验实习的传统方法,但由于断层挂图及标本的缺乏,教学较为枯燥,与临床联系不紧密,学生积极性不高。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在断层解剖教学中有待进一步推广。

    2.2.6  实验室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不少卫校断层解剖实验教学仍然是以局部解剖标本结合少量断面标本的观察为主。因此增加必要的典型断面标本,配备阅片室及与断面相对应的足量影像CT、MRI片就成了断解实验室建设的必然。

    2.2.7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断层解剖教学的教师多数长期在教学一线,很少到放射科、CT室及B超室结合临床,对医学影像的成像原理、CT、MRI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及成像了解不深入,严重制约了断层解剖教学水平的提高。

    3  结合影像专业特点,提高中等卫校断层解剖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3.1  教学大纲及计划  鉴于教育部和卫生部对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意见或规定,所以各中等卫校就只有参照高校,并结本校实际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我校断层解剖教学根据学生层次及学生情况制定了局解与断解同重,影像解剖为补充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安排在第二学期(总学时57学时,理论与实验为3∶2),由于中等卫校基本不上局部解剖学,而学生文化基础的起点低,学时少,所以理论课学时稍多。但为了突出断层解剖学的实验特点,开拓学生视野,重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安排实验课时仍占总课时的40%。

    3.2  教学模式  断层解剖教学模式有多种,如传统的理论—见习模式,整体—断层—整体教学模式,整体—局部—断层模式等,而目前较为公认的效果显著的教学模式就是“局部解剖—断层解剖—影像解剖三结合模式” [3]。即先讲授局解,再利用断面实物和影像图片以及现代化多媒体展示台等教具讲授其对应的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然后结合临床,在CT 片和MR 上复习和验证局解和断层、影像解剖学知识,“三结合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断层影像解剖思维,学以致用,克服了以往局解与临床的脱节现象,普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充分肯定。

    3.3  精选教材  目前没有专业供中等卫校使用断层解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姜树学教授主编的《人体断面解剖学》配套有教学光盘,内容除断面解剖以外还包含应用解剖相关知识,并配有断层与临床正常的CT、MRI图像对照,不仅便于多媒体教学使用,还为学生下一步临床影像学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另外刘树伟教授主编的《人体断层解剖学》侧重于断面和影像断层,知识全面,插图精美,也是非常适用的教材。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姜树学教授主编的《人体断面解剖学》作为主干教材,刘树伟教授主编的《人体断层解剖学》作为重要的参考教材在教学中使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4  突出教学重点  断层解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对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依赖性很强,个体差异也造成每套标本的不一致性,而且缺少局部解剖学知识,教学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躯干局部解剖知识,以头颈部、胸部、腹盆部为主,剩余的课时则突出教学重点,联系临床实际,以影像诊断学所必需的断面为主(主要为横断面),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如头部横断面以及胸部、腹部横断面中临床上几个关键的常用断面,并结合CT、MRI 图像重点讲解,使教学内容和临床知识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启发和锻炼了学生学习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的能力。

    3.5  多媒体教学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丰富的断层解剖图谱和大量的CT、MRI图片输入计算机,重新构建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编辑同步文字和声音,制作成解剖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使用。例如将同一部位人体断面和CT、MRI断层图像放在一张幻灯片上展示,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对照识别,加深记忆,同时又能把握真实断面和CT、MRI成像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将枯燥的文字和平面的图形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教师的精讲点拨,既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又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每次上课前准备挂图的繁琐,还可以把课件发到校园网上,供学生课后的复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3.6  加强实验教学  从素质教育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给学生以更多观察标本、强化记忆和自由讨论的时间,是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4]。实验课可分两组,同步进行,每组20人左右,由2位教师带教。实验课的前1/3 时间由任课教师和学生一起按教学要求观察学习有关教学标本;中1/3 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可以同时准备与见习断面相对应的CT或MRI片供大家学习和讨论,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带教老师也可以启发式或提问式和学生交流;最后1/3时间要求学生绘制重要的断面标本图,作为实验报告批改打分,记入学生平时成绩。这样既强化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3.7  加强师资培养  人体断面解剖学是我校影像专业的必修课。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由于不同的影像成像技术、成像原理和图像的表现各自不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临床的需要,可以采用 “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以培养师资。“请进来”就是聘请在临床一线俱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医师来从事断层解剖教学,他们了解临床影像的新技术和新进展,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结合,但缺点就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在临床,教学时间的协调存在一定的问题。“走出去”就是选送中青年解剖教师全脱产到医院进修CT、MRI 和超声诊断,进修时间可以为3~6个月,要求进修教师学习结束时基本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通过进修学习,教师既能准确无误地讲授标本断面和对应的影像断层结构,又能结合临床使所讲授的知识生动易记,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树伟.迎接断层影像解剖学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22(5):455-456.

2 黄明玉.浅谈医学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青海医学院学报,2001,22(3):63-64.

3 金昌洙.断层、影像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解剖科学进展,2001,7(2):190-191.

4 叶蔚云,方少英,王秀霞,等.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西北教育,2004,12:61-62.


作者单位:643000 四川自贡,自贡卫校

作者: 吴 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