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期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致右肾摘除误诊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两年前因患子宫肌瘤入院,行介入性治疗。15天后患者因上述症状加重再次入院,肾分泌性造影显示:右肾盂、肾盏增大饱满、右输尿管于骶髂关节下缘以上增粗,其下段纤细。诊断:右输尿管下段小结石可能。两年后,单位组织体检,B超示:右肾重度积水、子宫萎缩。...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子宫肌瘤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40岁。两年前因患子宫肌瘤入院,行介入性治疗。术后2 h出现下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一般止痛剂无效,肌注度冷丁100 mg才能缓解,且缓解时间不长。术后第3天出现尿频、尿急,24 h小便次数达40余次,伴有呕吐。多科多次会诊来确定病因,多考虑为泌尿系感染。多次行腹部透视、腹部B超、泌尿系B超、大小便、血常规、尿培养等检查均无异常。对症处理后,症状有所缓解。10天后出院。15天后患者因上述症状加重再次入院,肾分泌性造影显示:右肾盂、肾盏增大饱满、右输尿管于骶髂关节下缘以上增粗,其下段纤细。诊断:右输尿管下段小结石可能。住院8天出院。两年后,单位组织体检,B超示:右肾重度积水、子宫萎缩。市级医院磁共振检查:(1)右肾重度积水并输尿管中上段扩张;(2)右输尿管下段阻塞性或外压性病变。行逆行造影时插管失败。省级医院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完整,血管走行清晰,未见新生物及结石,右输尿管蠕动及喷尿较弱,导管插入3.0 cm有阻力,用力后再插入3.0 cm受阻。行右肾穿刺造瘘术,术后第3天通过造瘘管顺行造影。右肾盂肾盏高度扩张,右输尿管下段未显影。2004年5月右肾摘除。病理报告:肉眼及镜下肾实质呈压迫性萎缩改变,符合肾积水病理改变。

    2  讨论

  患者年轻,身体健康,诊断明确,具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术前各项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介入治疗术记录未违反操作规程。输尿管无独立的动脉供血,呈分段供血。输尿管下段的供血动脉主要来自于膀胱动脉的分支,或子宫动脉的分支,或壁支血管的分支;但也可能来自髂内动脉前干的变异。造成右输尿管下段狭窄的原因可有以下几种:(1)炎性狭窄,患者无尿频、尿急的既往病史。介入治疗后出现下腹剧痛,尿频尿急症状,且无尿痛及发热,多次尿常规及尿培养阴性,故可排除。(2)泌尿系结石致输尿管阻塞,可以除外。(3)外出性病变所致狭窄,也不存在,因盆腔CT检查未发现占位性病变。(4)介入治疗致输尿管供血动脉被栓塞可能性大。本例患者输尿管下段动脉可能来自于子宫动脉的分支,在栓塞子宫动脉的同时,也造成了输尿管下段供血动脉的不完全性栓塞,导致输尿管肌肉的萎缩、纤维化。患者因子宫肌瘤收入妇科,而介入治疗在介入科,在客观上存在着诊断、治疗的脱节,两科相互联系不够。当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时,院方多次组织会诊无介入科医生参与。另外,会诊的质量不高,深度不够,只注重表象,未深挖根源,当患方提出请上级医院会诊时而未采纳。介入治疗是导致患者右肾切除的直接原因,子宫肌瘤介入性治疗是否存在输尿管下段狭窄这一并发症,目前国内尚无报道。院方在主观上存在着对并发症认识不足或不认识,甚至否认并发症的出现。因而不可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患者在第二次住院期间做了肾分泌造影,提示了右肾盂肾盏饱满,中上段输尿管增粗,下段输尿管纤细等征象。如果此时采取输尿管扩张术或输尿管留置法,必要时手术治疗,不至于导致患者器官的损害,教训极为深刻。


作者单位:448000 湖北荆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王年森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