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影像表现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估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CT和MRI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增强扫描:均匀小结节增强25例,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增强30例,巨大环形增强7例。结论艾滋病患者出现基底节区的多发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强化病灶,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估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CT和MRI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 病变均为多发;侵犯基底节区27例,丘脑9例,皮髓质交界区23例;累及小脑及脑干9例;CT平扫呈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均匀小结节增强25例,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增强30例,巨大环形增强7例;肿块状强化4例;MRI检出病变比CT多。结论 艾滋病患者出现基底节区的多发小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强化病灶,高度提示脑弓形虫感染。CT和MRI对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均是有效的诊断方法。MRI对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CT。

【关键词】  艾滋病;弓形虫;脑感染;影像诊断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微生物寄生虫的感染和梗死、出血、肿瘤等致命性综合征,自1981年发现以来,现已成为全球致死性的常见病。10%~30%的艾滋病病人可感染弓形虫,尸检发现10%~34%的患者感染弓形虫[3]。笔者所处地区位于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多,其传播方式也从最初的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之间转变为以性传播为主。本文对32例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患者的CT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并评估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6月—2009年9月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32例。其中,男25例,占78%,女7例,占22%;年龄17~64岁,平均41岁。传播途径:吸毒19例,占59.4%;性传播13例,占40.6%。病程1~5年,平均3年。主要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偏身感觉障碍、癫痫、失语等, 5例就诊时意识丧失。32例血清HIV均阳性;弓形虫抗体(IgA)阳性14例,占43.8%;弱阳性15例,占46.9%;阴性3例,占9.3%。根据资料显示,部分AIDS病人弓形虫抗体(IgA)可为阴性[1]。

  1.2 方法 32例均经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CT检查:CT机为GE LightSpeed 8螺旋CT,层厚10mm,层间距10mm,增强扫描所用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经高压注射器注射,剂量80~100ml。MRI检查: MRI为GE公司0.35T永磁型磁共振成像仪,SE序列,轴位T1WI(TR= 460ms, TE= 16ms),T2WI(TR=4580ms,TE=105ms),层厚7mm,层间距1mm;增强扫描于冠状位及矢状位T1WI,层厚7mm,层间距1mm。MRI增强采用静脉注射Gd-DTPA15ml。

  2 结果

  CT平扫病灶显示为斑片状低密度,增强扫描呈多发小环形、螺旋形、靶形增强及小结节状均匀增强25例;巨大环形增强7例,肿块状增强4例。病变范围大小不等,结节状强化病变多小于或等于1cm,靶形或环形强化病变多大于1cm;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32例病灶均为多发;双侧基底节区病灶21例,双侧丘脑病灶7例,灰白质交界区病灶19例,小脑及脑干病灶5例(图1)。MRI表现: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于FLAIR像及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多发小环形、螺旋形、靶形增强及小结节状均匀增强31例,巨大环形增强7例,肿块状增强4例,双侧基底节区病灶27例,累及丘脑病灶9例,灰白质交界区病灶23例,小脑及脑干病灶9例(图2~6)。MRI比CT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增多。

  图1 CT增强扫描右侧额、颞、枕叶及左侧枕叶多发片状低密度脑水肿灶中见多发大小不一环形强化。图2 右侧基底节区、颞、枕叶及左侧基底节区多发病灶,于T1WI呈低信号(图1a),T2WI呈高信号(图2b),增强扫描见多发不规则环形增强(图2c)。图3 MRI增强扫描右顶叶见一大环形肿块状增强。图4 MRI增强扫描右侧基底节区见一螺旋状增强,左侧丘脑见一结节状均匀增强。图5 MRI增强扫描脑干见一靶形增强,左侧颞叶见一花环状增强,左侧小脑半球见一结节状增强。图6 MRI增强扫描双侧大、小脑半球见弥漫、多发小环形及结节状增强。3 讨论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原虫引起的广泛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弓形虫寄生于人体细胞内,猫、狗、鸟和爬行类等动物的分泌物、粪便和肉均可传染。正常健康人弓形虫血清补体结合试验30%呈阳性。正常免疫情况下,弓形虫不易致病,但免疫功能低下和恶液质患者容易感染和发病。弓形虫病亦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即先天性脑弓形虫病[3]。脑弓形虫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遇感染之一,有10%~30%艾滋病患者可并发弓形虫脑炎,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组32例脑弓形虫感染均为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局灶性症状有轻偏瘫、共济失调、半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多表现为局灶性或多灶性脑实质病变,弥漫性脑膜脑炎较少。影像学表现特点为双侧、多发,单发较少。文献报道:70%~75%侵犯基底节区,病灶多发时可累及小脑、脑干和灰白质交界区,病灶直径约4mm~5cm之间,周围水肿效应明显。CT表现呈低密度,MRI表现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信号可低于水肿信号;病变与周围水肿分界尚清。增强扫描CT或MRI表现均明显异常增强,病灶的强化是由于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边缘与炎症有关的新生血管床所致。小结节灶强化较均匀,大灶呈螺旋状、环状或肿块状不均匀强化。有研究报道CT增强扫描仅显示部分强化结节影,而MRI能更好显示多发分布、环形偏心性强化、或结节强化的特点,表明MRI较CT具有一定的优势。也有文献报道在CT检查阴性的患者中,MRI仍能敏感显示病灶[2]。若临床不能确定诊断的,一般在2~4周抗弓形虫治疗后,病变吸收或缩小,水肿效应减轻,可以提示脑弓形虫感染的诊断。脑弓形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艾滋病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所以艾滋病患者一旦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应高度怀疑合并脑弓形虫感染,应及早行CT或MRI检查,当CT和MRI检查具有上述表现,尤其是基底节区病变者,即可考虑本病,如血清弓形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和弓形虫试验性治疗有效,临床基本可以确诊,如病情需要可行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AIDS脑弓形虫感染应与AIDS脑原发性淋巴瘤鉴别,二者均为艾滋病病人的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侵犯脑实质深部,尤其是基底节区和丘脑。 AIDS脑原发淋巴瘤常为单发,瘤周水肿较脑弓形虫感染轻,占位效应较明显,常侵犯室管膜和胼胝体,增强扫描显示病灶轮廓呈“地图状”或“锯齿状”强化,抗弓形虫治疗无效;而脑弓形虫感染常为多发,可侵犯灰白质交界区,病灶周围水肿明显,抗弓形虫治疗有效。此外,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抑制,其机遇性感染多种多样,如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真菌结核、细菌性脓肿等,均应结合其临床特点,认真鉴别。对于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结合病原学不难做出诊断。CT和MRI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CT检查结果阳性时,MRI能够发现更多病灶,即使部分病例CT检查结果为阴性,MRI仍然可以得到阳性结果。虽然对病变内钙化的检出,CT优于MRI,但是,MRI检出的病变率比CT更多、更敏感和更全面,没有检查盲区,更有利于对其诊断并进行鉴别。目前对于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感染的诊断,CT和MRI都是非常有效和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尤其是MRI更优于CT。

【参考文献】
   1 张永举,李宏军,赵旋. 艾滋病相关性弓形虫脑炎的影像学诊断.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4):368-370.

  2 陆普选.艾滋病合并脑弓形虫和囊虫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传染病信息,2007,20(6):344-347.

  3 严光庆,陈巨坤. 艾滋病脑弓形虫感染的影像诊断.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2):346-347.

  

作者: 张浩作者单位:678400 云南德宏,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