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6期

睾丸肿瘤的MRI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睾丸肿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3例睾丸肿瘤的MRI影像资料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MRI影像上13个病灶均有睾丸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界多数较清,其中10例精原细胞瘤以实质性改变为主,其中7例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3例内信号不均匀,内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病灶轻度强化,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睾丸肿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13例睾丸肿瘤的MRI影像资料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MRI影像上13个病灶均有睾丸不同程度的肿大,边界多数较清,其中10例精原细胞瘤以实质性改变为主,其中7例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3例内信号不均匀,内见小片状长 T1、长T2信号灶,病灶轻度强化,3例病灶内有出血,2例胚胎癌伴内胚窦瘤,1例淋巴瘤,胚胎性癌表现为囊实性混杂信号,呈环形强化且强化较明显。结论 MRI对睾丸肿瘤的检出、分型和分期等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睾丸肿瘤;磁共振成像

  睾丸肿瘤相对少见,本文收集本院2006—2009年4月MR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肿瘤13例进行总结,旨在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阴囊病变、睾丸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年龄7~68岁,平均3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睾丸进行性肿大,伴或不伴疼痛。睾丸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复杂,病理证实10例精原细胞瘤,其中3例病灶内有出血,2例胚胎性癌伴内胚窦癌,1例淋巴瘤。

  1.2 仪器与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使用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常规SE及TSE序列进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成像,T1WI:TR:607ms,TE:11ms,T2WI:TR:4000ms,TE:95ms,层厚:4mm,层间距:5mm,FOV320×320,矩阵256×256/512×512,矢状位及冠状位层厚8mm,层间距5mm,增强扫描静脉团注Gd-DTPA(磁显葡胺),0.1mmol/kg体重,流率3ml/s。

  2 结果

  13例病变MRI均诊断为睾丸精原细胞瘤,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精原细胞瘤,平均年龄34岁,病变在右侧睾丸5例,左侧5例,睾丸不同程度肿大,其大小为30~105mm,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平扫时7例信号均匀(见图1),3例呈混杂信号,内见大小不等片状长T1、长T2信号,2例病灶内见小片状高信号出血灶(见图2),1例内见结节状钙化低信号(见图3、图4);2例胚胎性癌伴内胚窦瘤,均位于右侧,平均年龄11.5岁,肿块边界清楚,内信号呈囊实性,其中1例内见弧形钙化;1例淋巴瘤,68岁,位于右侧睾丸,大小约30~50mm,边界清楚,呈等T1、稍长T2信号。13例病灶均位于阴囊内,周围见低信号包膜环绕;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轻度强化,其中2例累及同侧附睾及精索,5例阴囊及鞘膜积液,各例扫描野内均未见明显肿瘤转移性病变。 MRI不仅可以清楚显示睾丸肿瘤的大小及外侵程度,而且可以分辨肿瘤内囊变、坏死(见图5、图6)、出血以及不同的组织成分,可进一步鉴别诊断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 CT和MRI均可显示但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明显优于CT,有其他影像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最大的缺点是检查费用昂贵,检查时间过长。

  3 讨论

  睾丸肿瘤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睾丸肿瘤的发病与年龄相关,主要的发病年龄是15~35岁[1],文献报道睾丸肿瘤有两个发病年龄高峰,第一高峰为25~35岁,主要为睾丸原发肿瘤,第二高峰为71~90岁,以淋巴瘤和转移瘤为主。睾丸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可有睾丸坠胀、疼痛等症状,透光试验阴性,多有AFP及HCG升高,隐睾史是睾丸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2],据统计,至少25%的隐睾症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在对侧正常下降的睾丸。图1 38岁 左侧睾丸精原细胞瘤,T1WI肿瘤呈等信号,前下部见小片状高信号出血灶(↑),内隐约见低信号分隔。图2 与图1同一病例, 病灶呈多个囊实性,分隔呈低信号(↑),内见片状长T2高信号灶为囊变区。图3 20岁,左侧睾丸精原细胞瘤,T1WI呈多个结节状等信号灶融合一起,病灶部分侵犯睾丸白膜(↑),内见小结节低信号钙化灶,鞘膜积液。图4 与图3同一病例,T2WI病灶大部呈等信号,内见多个低信号结节钙化灶(↑),此病例误诊为睾丸结核。图5 24岁,右侧睾丸精原细胞瘤,压脂T1WI呈稍高信号,内见片状稍低胸和影,白膜完整。图6 与图5同一病例,T2WI病灶呈混杂信号,内见片状高信号灶,鞘膜少量积液 睾丸肿瘤分为生殖细胞瘤和非生殖细胞瘤,以前者多见,占90%以上,且大部分为恶性,包括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占所有生殖细胞肿瘤的35%~50%;非精原细胞瘤包括:胚胎癌、内胚窦瘤、绒癌、畸胎瘤及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其中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最为常见,占全部生殖细胞瘤的32%~60%;非生殖细胞瘤约占睾丸肿瘤的40%,包括起源于精索和间质的肿瘤,多属良性肿瘤,约10%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他睾丸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睾丸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转移瘤、纤维瘤、纤维肉瘤、平滑肌瘤、血管瘤等。

  3.1 MRI表现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2,3]。正常睾丸组织在T1WI呈中等信号强度,比脂肪信号略高,T2WI呈明显高信号,一般高于或等于脂肪信号,白膜及鞘膜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睾丸肿瘤原发病灶可表现为两侧睾丸大小不对称,患侧睾丸明显肿大,呈边缘不甚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在MRI上表现为一侧睾丸或隐睾的肿块,T1加权像与正常睾丸信号相等,呈均匀中等信号, T2加权像上正常睾丸信号明显提高,肿块呈相对低信号,多数病变内部信号较均匀,当肿瘤内有出血、液化、坏死时,信号可以不均匀,这种并发症更常见于非精原细胞性肿瘤[4]。精原细胞瘤向睾丸外侵犯,可见正常白膜低信号消失或中断,同时见睾丸鞘膜积液,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5]。睾丸肿瘤的淋巴转移,多沿性腺动、静脉转移[3],在肾门及以上水平累及腹主动脉组及其他后腹膜淋巴结,再累及纵隔上组及锁骨上淋巴结, MRI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准确率可达85%以上。肿大的淋巴结表现为直径在15mm以上的软组织信号影,常较均匀,较大的有中心坏死,也可累及血管周围脂肪。严重时呈现为脊椎前融合成团的软组织肿块影。一般左侧睾丸肿瘤首先播散到左肾水平的主动脉旁淋巴结,即主动脉左旁,主动脉前方和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以及同侧的髂总和髂外淋巴结,而右侧睾丸肿瘤首先转移到低位主动脉旁及腔静脉前淋巴结、下腔静脉与主动脉间以及右髂总和右髂外淋巴结外,还可越过中线累及主动脉左旁淋巴结,个别尚累及左髂外淋巴结,同时可导致输尿管受压,引起肾盂、肾盏扩张、积水。血行转移一般到肺、肝、肾等部位。 MRI对睾丸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3.2 睾丸肿瘤的准确分期 是确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目前临床常用的分期方法[3]如下:改良的Boden和Gibb分期法:A:肿瘤局限于睾丸和精索。A1:小于5cm;A2:大于5cm,小于10cm;A3:大于10cm(腹膜后肿块)。B: 仅有膈下淋巴结转移。C:膈上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TNM分期。T期:肿瘤;T1:肿瘤局限于睾丸;T2:肿瘤侵犯睾丸鞘膜;T3:肿瘤侵犯精索;T4:肿瘤侵犯阴囊;N:淋巴结。N0:无淋巴结转移;N1:1个淋巴结转移,小于2cm;N2:1个以上淋巴结转移,小于5cm;N3:转移淋巴结大于5cm。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3.3 鉴别诊断 睾丸肿瘤需要与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主要包括囊肿、炎症与脓肿,囊肿合并感染或囊内出血可类似肿瘤,单纯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睾丸炎常由附睾炎、阴囊炎、腮腺炎或AIDS引起,单纯睾丸炎罕见,MRI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睾丸结核常与附睾结核同时存在;睾丸梗死多继发于睾丸扭转,局灶性梗死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继发于血管性病变、外伤、不全扭转或术后,MRI增强扫描病变区明显低于正常睾丸。

【参考文献】
   1 许乙凯.磁共振造影剂及临床应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85.

  2 高元贵,蔡幼,蔡祖龙,等.磁共振成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33.

  3 石木兰.肿瘤影像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747.

  4 陈忠,周文峰,苏荣森.未降睾丸并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1):713-715.

  5 郭本树,吴耀贤,杨长俊,等.睾丸精原细胞瘤的低场MRI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11:73.

  

作者: 李艳丽,陈国云,李吉华作者单位:655000 云南曲靖,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