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7期

部分脾动脉栓塞改良技术对防治栓塞后并发症的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部分脾动脉栓塞改良技术(IPSE)对防治栓塞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09年8月22例不同病因的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细小明胶海绵颗粒,经无水酒精处理,混合利多卡因,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末梢分支栓塞,栓塞范围约为30%~40%,检验栓塞前后血常规变化,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部分脾动脉栓塞改良技术(IPSE)对防治栓塞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09年8月22例不同病因的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为细小明胶海绵颗粒,经无水酒精处理,混合利多卡因, 超选择脾下极动脉末梢分支栓塞,栓塞范围约为30%~40%,检验栓塞前后血常规变化,并观察栓塞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IPSE术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复查脾体积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例剧烈疼痛,占4.5%,1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占4.5%。结论 部分脾动脉性栓塞改良技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脾栓塞;部分性

 Significa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embolization by the inproved technologies of partial splenic artery embolization

  HU Tian-song,OU Yang-lin,CHENG Qin-hua,et al. PLA 175th Hospital,Affiliated Southeast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Zhangzhou 363000,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ation of partly splenic embolism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splenism.Methods All 22 patiens with hypersplenism were given peripheral partly splenic embolism from May 2008 to August 2009,the embolization was composed of gelatin sponge particles,gentamicin and lidocaine ,the embolization artery was the branche of the spleen lower pole artery,the embolization area was about 30% to 40%,the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IPSE in all patients.Results The number of blood leukocytes and platelets pro PSE was significantly recovered than pre PSE(P<0.05),the volume of spleen had reduc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onclusion PSE is a safe ,minimally invasive and positive effect treatment of hypersplenism,and fewer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ypersplenism; embolization; partly

  脾功能亢进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表现为脾脏不同程度的肿大(图1A)伴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贫血、出血以及反复感染。内科治疗难以完全纠正,外科手术创伤较大,而且术后还会造成免疫力低下。PSE既能保留其正常免疫功能,又能有效地控制脾功能亢进的症状。因此,PSE已成为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一种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8月以来,采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2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2009 年8月22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见表1。 表1 2008年5月—2009 年8月22例脾功能亢进患者一般资料

  1.2 方法

  Seldinger 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到脾 动脉开口,DSA造影检查了解脾大小和血管分布情况,再超选插管到脾中或下极分支动脉内,栓塞剂为细小明胶海绵颗粒(大小约为1.0mm×1.0mm×1.0mm),栓塞剂经无水酒精处理,混合利多卡因,在透视下经导管缓慢注入脾动脉中下极分支末梢动脉内,脾栓塞范围约为30%~40%。然后拔出导管,加压包扎穿刺点。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象,并彩超、胸片复查了解有无脾脓肿、腹水、胸水、肺炎等并发症发生。分别于1个月及6个月后复查彩超,观察治疗前后脾体积大小,症状改善程度,并发症等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t=1.96时,P=0.05,t>1.96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栓塞前CT显示脾脏肿大(见图1A),脾动脉造影均显示脾血管分支增多,实质期显示脾脏增大,染色浓密(图1B,图2A),超选脾下极动脉(图1C),栓塞后造影复查,22例均显示脾下极脾段动脉分支减少,末梢分支消失(图1D,图2B),栓塞术后1周复查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1个月后复查彩超示,脾脏体积增大为外周脾组织梗死、水肿所致,未见脾脓肿等征象。6个月后复查:由于炎症水肿的减轻及梗死组织的吸收、脾脏体积见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图2A 图2B 图例说明:患者1,男,46岁,肝硬化并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图1A CT显示脾脏肿大,图1B栓塞前造影显示脾血管结构,图1C 显示超选脾下极动脉栓塞,图1D 脾下极末梢动脉全脾段栓塞后造影表现。患者2,女,43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图2A 栓塞前脾血管造影,图2B脾下极末梢动脉全脾段栓塞后造影表现表2 IPSE前与IPSE后1周实验检查血常规指标对照 表3 IPSE前与IPSE后复查彩超对照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1~2周,体温37.0℃~ 38.5℃,无特殊处理,一周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脾区疼痛,给予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消失,疼痛剧烈者1例给予度冷丁止痛。胸部X线摄片出现1例左侧胸腔出现少量胸腔积液, 给予抗感染的同时白蛋白支持治疗,胸水逐渐吸收。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脾脏在胚胎期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器官,出生后能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能将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细胞吞噬消灭,还能吞噬血液中的细菌、原虫及异物。脾有丰富的血窦,可储存一定量(约200ml)血液,在机体剧烈运动或突然失血时,脾的平滑肌收缩,放出血液补充机体的需要。此外脾脏还是体内最大淋巴器官,产生白介素、非特异性调理素等。因此,脾脏切除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感染发生率较高,而且外科手术创伤较大,晚期肝硬化患者难以耐受手术。PSE通过经导管介入栓塞技术使周围脾实质发生缺血性梗死,随后机化萎缩,因此PSE实际上是一种部分性脾切除技术[1]。由于保留了部分脾组织,所以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无显著影响,是一种安全、微创、疗效确切的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方法[2]。通过对本组22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比较可以得出,PSE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了PSE 术对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作用, 同时由于部分脾动脉栓塞保留部分脾脏, 其免疫功能得以保留, 降低了发生严重感染的发生率[3]。

  通过本组22例患者PSE情况,简单介绍几点经验:(1)栓塞部位:一般超选脾下极动脉栓塞[4],能较有效防止左上腹部疼痛和减少左侧胸膜反应,肺炎等并发症,由于超选脾下极动脉,导管头越过胰背动脉很多,避免栓塞剂返流引起胰背动脉误栓,如胰腺炎并发症。(2)栓塞剂:选用细小明胶海绵颗粒(大小约为1.0mm×1.0mm×1.0mm)经无水酒精处理,混合利多卡因[5]。细小明胶海绵颗粒(大小约为1.0mm×1.0mm×1.0mm)可以栓塞于脾内1mm直径动脉分支内,减少脾下极末梢动脉血脉网吻合;经无水酒精处理减少术中、术后感染,又可起凝固栓塞作用;利多卡因可减轻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等。(3)栓塞范围的选择:脾栓塞范围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栓塞范围过大,疗效明显,但并发症随之增加,以上病例栓塞范围基本控制在30%~40%[6],但是由于目测的经验及脾增大不规则、以及脾血管痉挛等因素影响,栓塞不足或栓塞过多难以避免,对于这个问题,我院采取低压流速缓慢栓塞,术中栓塞过程中,多次造影,观察栓塞情况。

  本组22例患者PSE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经验:(1)脾栓术后综合征,术后发热、腹痛、恶心为最常见[7]。发热是机体的正常免疫反应,脾栓塞后梗死区炎性细胞释放致热物质有关,一般不用特殊处理,症状一周后消失;腹痛则与梗死区急性水肿刺激脾包膜紧张度有关,本组病例在栓塞前经导管注入地塞米松5mg,栓塞剂加入利多卡因2~4ml,既可以防止脾动脉痉挛又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2)胸腔积液,多见左侧,与脾栓塞后左上腹疼痛限制左侧呼吸及胸膜反应有关。给予止痛及鼓励患者用力咳嗽,适度活动,少量以下积液可自行吸收。(3)无一例发生脾脓肿、脾破裂、胰腺炎等等严重并发症。这可能与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栓塞剂无水酒精和利多卡因处理,超选择性脾下极栓塞,合理控制栓塞范围等一系列技术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 张孟增,刘沧君,路福志,等.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5,2(3):190-192.

  2 卢武胜,贺庆,郑志勇,等.脾动脉栓塞与脾切除的对比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7):400-403.

  3 欧阳强,肖湘生,董伟华,等.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4):273-275.

  4 贺能树,吴恩惠.中华影像医学-介入放射学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6-438.

  5 鲁东,吕维富.部分性脾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3):279-281.

  6 Sakai T,Shiraki K,Inoue H,et al.Complication of 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in cirrhotic patients. Dig Dis Sci,2002,47(2):388-391.

  7 李芳,池永娥,路秀萍.彩超在肝硬化脾动脉栓塞术前后的应用.河北医学,2008,14(10):1167-1169.

作者: 胡添松,欧阳林△,程琴华,陶世培,陈水斌,寿元苗作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