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

住院危重病人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住院病人主要疾病和分布规律。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一年住院危重病人11421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男性危重病人多于女性危重病人,危重病人前五位病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危重病人中1~岁组和10~岁组危重病人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病人主要疾病和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一年住院危重病人11421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男性危重病人多于女性危重病人,危重病人前五位病因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危重病人中1~岁组和10~岁组危重病人较少,60~岁组危重病人最多,50岁以上危重病人占51.2%。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普及急救技能,完善急救体系,加强医院急重症中心建设,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抢救,减少疾病恶化,把握抢救时机,提高抢救质量。  关键词 危重病人 疾病分析 因素分析      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是反映一个医院医疗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如果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恶化,不仅能够挽救患者生命,而且对提高人们生存质量也有较大帮助。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对住院危重病人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以便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抢救、早康复。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某三甲医院1年出院病人共11421例,其中危重病人1202例。

    1.2 疾病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以主要诊断进行统计。危重病人为抢救次数超过1次以上的病人。

    1.3 数据统计 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2.1.1 性别 本文调查的危重病人性别构成及危重病人占出院病人比例(发生率)见表1。

  表1 危重病人性别构成及发生率性别 危重病人数 构成比(略)
 
  由表1可见,男女危重病人分别占男女出院病人数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X 2 =79.2,P<0.001),男性高于女性。从构成比看,当年男性危重病人数高于女性危重病人。

  2.1.2 年龄 1202例危重病人中,年龄最小1天,最大98岁。各年龄段的构成和发生率见表2。

  由表2可见,各年龄段危重病人分别占出院病人数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X 2 =398.785,P<0.0001),危重病人比例最低的是1~岁组,最高的是80~岁组,而且有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1岁以下组除外)。从构成比看,各年龄段危重病人分布不均匀(X 2 =221.228,P<0.0001),各组除1~岁组和10~组危重病人较少外,其余各组相差不多,50岁以上危重病人占51.2%,60~岁组危重病人最多。

  表2 危重病人年龄构成和发生率年龄(略)

    2.2.1 危重病人疾病构成及各病种危重病人发生率 见表3。由表3见,各病种危重病人占出院病人比例差异有显著性(X 2 =636.976,P<0.0001),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中危重病人最多,其次是起源于围产期的疾病、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肿瘤。从构成比看,各疾病中危重病人分布不均匀(X 2 =1910.023,P<0.0001),循环系统疾病占首位,其次为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可以看出,循环系统疾病无论是构成比还是占同类病种比例均处于首位,而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虽然在危重病人构成比中较高,但占同病种出院病人比例却不是太高。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在危重病人构成比中并不高,但占同病种出院病人比例却较高。

  表3 危重病人疾病构成比及发生率(略) 

  危重病人性别组疾病构成 见表4、表5。

  表4 男性危重病人疾病构成和占男性出院病人比例(略)

  由表4、表5可以看出,男性、女性危重病人构成较 多的前五位疾病中都有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唯一不同的是,男性危重病人中消化系统病人较多,女性危重病人中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病人较多。

  表5 女性危重病人疾病构成和占女性出院病人比例(略)

  危重病人年龄组疾病构成 见表6。

  表6 危重病人年龄组疾病分布(略)

  从表6可以看出,起源于围产期的某些情况危重病人全部在1岁以下组,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危重病人主要集中在20~30岁组,以危重病人疾病构成前五位为例进行年龄组分布分析,循环系统疾病按年龄组分布不均匀(X 2 =278.509,P<0.0001),危重病人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损伤中毒与外因按年龄组分布不均匀(X 2 =165.000,P<0.0001),危重病人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呼吸系统疾病按年龄组分布不均匀(X 2 =69.750,P<0.0001),危重病人主要集 中在50岁以上,30~岁组和1岁以下组也相对较多,消化系统疾病按年龄组分布不均匀(X 2 =22.158,P<0.01),主要分布在30~岁以上组,但卡方值相对较小,若将1岁以上组归入1~岁组,消化系统疾病按年龄组分布是均匀的(X 2 =11.2,P0.05)。

  3 讨论

  3.1 男性无论是危重病人构成比还是危重病人占出院病人比例均高于女性,其中男性危重病人多于女性的疾病主要有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肿瘤等,可以说除妊娠、分娩女性疾病外,绝大多数病种中男性危重病人均多于女性危重病人;危重病人占出院病人比例中,男性也多大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所充当的社会角色有关,也可能与该城市男女性别比较大有关,但最有可能与男性一些不良生活行为(如抽烟、饮酒、斗殴等)及病后不及时就医有关。

  3.2 从危重病人疾病构成看,前五位疾病中除肿瘤恢复较差属于医学难题外,循环系统、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因与饮食结构、生活压力、卫生条件及安全意识有很大关系,如果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应能降低危重病人数和危重程度。因此,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实行社会和行为干预等措施应有一定的作用。

  3.3 危重病人中死亡219例,占危重病人的18.2%,占全年所有死亡病例的81.7%,可见,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可大大降低病死率。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伤与中毒疾病若早期采取抢救措施,可提高抢救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快全民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速度,健全城乡急救医疗体系,缩小急救服务半径,减少急救抢救时间,同 时,医院也应加强急诊科、急重症监护中心的建设,提高抢救技术。

  3.4 从年龄组疾病分类看,起源于围产期的危重病人在总危重病人特别是1岁以下组中占有相当的比例(4.7%和59.4%),主要病种是早产儿和新生儿窒息,应引起儿科专家的关注;另外,损伤与中毒主要集中在20~40岁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斗殴、高处坠落、自杀等,笔者认为应加强青少年特别是外来工的安全教育,并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循环系统危重病人多集中在40岁以上,这是病种本身所决定的,所以,老年人应合理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定期体检,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恶化;消化系统危重病人均匀分布在各年龄组,年龄较小者以上消化道疾病为主,年龄较大者以肝、胆、胰疾病为主,可能与饮食习惯、饮食卫生有关,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冷过热食物,不要经常在外就餐,饭后不要剧烈运动,定期检查肝功能,出现肝脏疾病要坚持治疗。

  作者单位:519000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信息部(编辑黄 永)

作者: 杨晓慧 何 群 2005-9-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