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是高校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省属重点医学院校,在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5000人,正高级职称293人,副高级职称594人,4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65%以上,为了让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从......

点击显示 收起

  大连医科大学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省属重点医学院校,在5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多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5000人,正高级职称293人,副高级职称594人,4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65%以上,为了让青年人才不断脱颖而出,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学校先后制定了《大连医科大学教师竞聘上岗实施办法》、《大连医科大学王辅民中青年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大连医科大学教师培训工作暂行规定》、《大连医科大学引进人才的暂行规定》、《大连医科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选拔方案》和《大连医科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的改革措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学校的凝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软环境得到极大的优化。

  1 建立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机制

    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原则,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改革教师职务评聘方式,强化教师的岗位意识。教师的岗位设置主要依据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需要,确保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人员合理组合,优化结构,强化岗位设置,淡化身份管理,打破了以前只要评上职称就必须予以聘任的老规矩,强化了教师的岗位意识,逐步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过渡。在职称评审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以往的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并制定了《大连医科大学教授、副教授量化评审条件》,细化了量化评审指标,将教师的教书育人、教学时数、教学效果与论文、著作、科研等条件共同列为必备条件,并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抓教学、重科研,出著作、写论文的学术风气在大连医科大学越来越浓,仅2003年我校就有9项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8项。

    根据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原则,学校制定了《大连医科大学教师竞聘上岗实施办法》,并于2000年1月首次开展了教师竞聘上岗工作。广大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实绩和学校公布的岗位、岗位职责。自主自愿报岗,学校成立相应的评委会,严格聘任程序,公开竞聘述职。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有4名年青教师因工作业绩突出而低职高聘,有一名教师因考核不合格而被限期调离教师工作岗位,有17名教师因为岗位限制而未被聘任相应的职务。教师的竞聘上岗工作不仅强化了教师的岗位意识,还充分体现了学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用人原则,极大地激发了青年教师奋发向上、钻研业务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医疗环境,促进了优秀教师的成长。

  2 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党委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决克服抓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做到思想工作校、院(部、系)、室层层负责,党政工团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将党支部建立在教研室上,按照“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群众拥护”的原则选拔支部书记,同时给予一定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校第三次师资工作会议上还出台了《大连医科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并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评聘的重要指标之一,凡师德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思想素质教育,学校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奋踏实、乐于奉献的良好风气。

    做好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工作,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学术梯队,学校本着“培养与使用结合,稳定和汰换并举”的原则,依据《大连医科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选拔方案》以及《大连医科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管理办法》,选拔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4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1人,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专门的人才培养基金,培养基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培养对象在教学、科研、医疗上的投入;为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学校还为他们发放了生活补贴;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评聘,在科研立项、科研经费申请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扶持。学校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将为加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成长,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促进学科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医疗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学校始终重点把握三个方面,实现两个转变。三个方面即:一是贯彻政治与业务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形式与内容统一,学与用统一,注重实效的原则;二是以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为培养重点,采取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自然成长和重点选拔相结合的方法,把在教学、科研、医疗中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培养成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三是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并举的培养方针,坚持以在职培训为主,立足国内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两个转变即:实现培训工作重点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从基础性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逐步转变为着眼于更新知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由学校行为逐步转变为学校行为、基层教学单位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完善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加大教师培训比例,现在我校每年教师的培训比例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比1995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抓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新教师能够掌握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提升责任心和使命感,尽快进入教师角色。

    (2)大力推进教师的外语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每年都举办教师外语培训班,聘请外教和高水平的外语教师、专业教师授课,同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和承担七年制授课任务的教师到外语学校培训。

    (3)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特别是到重点大学、医院攻读学位,支持教师攻读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班,以确保教师高学历比例的不断提高。

    (4)合理安排教师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以满足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和知识更新的需要。高级职务教师的培训一般以国内访问学者、合作科研和参加学术会议为主;中级职务教师的培训以骨干教师进修班、单科进修和进修研究生课程为主;助教以掌握、熟悉教学任务为主。

    与此相适应,学校还进一步加大了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制定了《大连医科大学教师培训暂行规定》,进一步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将教师培训过程与效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3 建立了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

    我校自1996年开始制定引进人才政策,几年来,特别是1999年以来,学校加大了引进人才工作力度,通过参加人才招聘会,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媒体刊登人才招聘启事等渠道引进人才,七年来,学校共引进人才46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9人,引进的人才中已有25人成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了扩大流动编制比例,打破原有的教师队伍结构,我们还积极开拓思路,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采取“双聘”、聘请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等方式,共享国内外高级人才资源,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大学一流教授、学者来校讲学、兼课,做科研,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目前我校已经聘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58人担任客座教授,聘请4人担任讲座教授。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师流动机制,对要求调离的教师实行程式化管理,对派出学习毕业不归或不辞而别的教师按协议处理,对长期出国又无回校工作意向的人员,进行清理直至除名,对考核不称职,学生意见比较大的教师,限期流动或调离教师工作岗位。人才流动机制的实施,既解决了学校教师岗位紧张的矛盾,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4建立了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激励机制

    在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结合医学院校特点,确定了不同学科教师 满工作量标准,同时制定了《大连医科大学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根据教师完成工作任务多少,兑现岗位津贴,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发给超工作量补贴,没有工作任务,不发岗位津贴,改变了过去那种“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分配方式,2003年学校有近70%的教师得到了超课时补贴。另外,在确定岗位津贴标准时,我们制定了向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拉开分配差距,真正体现了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现在我校教授平均月校内津贴比行政副厅级干部多120元左右,副教授平均月校内津贴比行政正处级干部多300元左右,教师的上课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些原本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转而积极要求排课,变“要我上课”为“我要上课”,一些有经验的老教授也重新回到了教学第一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学校党政、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自觉树立为一线教师服务的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学校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基金并划定专门房源用于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引进后,其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不受二级学科岗位限额的限制,自带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除按《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外,学校按其项目经费的5%给予奖励,对引进人才家属如果所学专业对口,学校给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如果个人不愿意在学校工作或学校没有合适岗位,学校可以提供安置费并协助其在市内其他单位安排工作,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房改契机,将一室一厅和一室住房作为新补充教师的过渡房,以解决他们因为年轻经费不足而难以购买住房的困难。现在学校广大教师工作上安心,生活上舒心,政策上放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大连医
科大学已悄然形成。

    几年来,在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人事厅、卫生厅、教育厅等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校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由于医学院校办学成本较高,我校教师的收入水平与其他学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导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结合学校实际,抓住建设新校园的契机,努力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为大连医科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作者单位:116027辽宁省大连医科大学 (编辑朝 旭)

作者: 徐秋敏 2005-9-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