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

在影像诊断学实习课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形象思维学科,实践性很强,因此实习课教学不仅是为了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和智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1强调预习,使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传统的带教方法是老师带领学生阅片,......

点击显示 收起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形象思维学科,实践性很强,因此实习课教学不仅是为了验证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和智力,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浅见。

  1  强调预习,使学习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传统的带教方法是老师带领学生阅片,讲解并指出病变的典型征象、表现特点及诊断要点。学生虽然听了一遍,但往往因为没有预习,心中无数,而感到实习课没有意思,学习起来比较被动,甚至出现袖手旁观的现象,影响了实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改进的办法是实行诱导式教学法:课前强调学生做好预习,对本次实习课的重点内容及相关理论知识要有所了解。上课前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自己先简要讲述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影像表现特征,一人发言,大家补充,老师纠正错误。改变了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做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检查预习情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预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使学生逐步学会了认真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

  2  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观察动物的标本发现了进化论。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观察在学习影像诊断学过程中尤其重要,因为影像诊断学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所以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带教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影像诊断学中的观察能力主要体现在阅片和认识征象上,为了培养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能力,老师让学生先阅片,并强调实践出真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征象、分析征象、作出诊断,使学生养成按一定顺序、全面系统地阅片习惯,使主要和次要的征象都不遗漏,为了避免眉毛胡子一起抓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设疑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参考,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重点观察病变的形态、密度特点、边缘情况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产生了解答问题的欲望和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形态学变得生动活泼。当学生通过努力找到了病变所在或诊断依据时,喜悦之情溢于表。此时老师应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启发、讲解,对疑点、难点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作出总结。通过学习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反馈信息,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3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维方法是做好影像诊断工作的关键,医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他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要求对疾病进行全面正确的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这就需要周密严谨的影像诊断思维。在带教中教师经常采用的带教方法是介绍某种病变的几种典型征象,而学生常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概念,认为出现了某种征象就一定是某种疾病,所以教师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影像诊断中的“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现象。例如,周围性肺癌的典型特征是肺内肿块,“毛刺征”和“脐样征”,但出现这些征象,这不一定是肺癌,有时炎性假瘤也可出现类似征象。应教会学生分析征象是注意矛盾的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病人不会按书本生病,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例如,胃溃疡和溃疡性胃癌同样可见龛影,但胃溃疡龛影是由于胃酸的侵蚀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使胃黏膜、黏膜下层或肌层坏死脱落所致,因此龛影突出于胃轮廓之外,又因同时伴有慢性炎症瘢痕造成黏膜集中现象;而癌性溃疡本身因癌组织缺血坏死脱落造成,因此龛影在胃轮廓之内,伴有“环堤征”。这样将影像特征和病理基础结合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自己归纳整理出各种征象及其规律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对实习生不要求一次诊断准确,重要是逻辑思维要正确,教学中不以自己的固有模式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要认真挖掘题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为什么要诊断该病,还有可能是什么病,为什么不考虑另一种病等等。

  4  重视学生的书写报告能力的培养

  影像诊断工作的最后结果均为书面诊断报告,它是临床医师作出诊断、确定诊治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认真写好诊断报告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带教教师要在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书面报告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将客观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所见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然后提出诊断意见。因此检查学生的诊断报告不仅可衡量学生的知识情况,也是反映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求报告中能体现学生的诊断思维过程,看到了前面的征象描述就能得出下面的结论。报告要卷面整洁、层次分明、语言精炼、数据真实可信、格式规范、分析有理、结论准确。教师要对报告进行认真仔细修改,不仅根据诊断是否正确评分,重要看征象是否写出,分析是否有理有据。

  作者单位: 435000 湖北黄石,黄石市中心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熊莉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