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

徐州某大医院空气微生物分布状况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徐州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以促进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该医院各科室及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并显著高于对照。结论该医院空气质量不高,院内感染可能性大,消毒设施还需要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徐州某大型综合性医院空气中微生物分布状况进行研究,以促进院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方法  按《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该医院各科室及环境空气中细菌总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并显著高于对照。结论  该医院空气质量不高,院内感染可能性大,消毒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医院;微生物;气溶胶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air microorganism distributing in a large hospital in Xuzhou. Methods  The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y plain sedimentation.Results  The total count of bacteria was over the legal level.Conclusion  There exists the possibility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hospital.

  【Key words】  hospital; microorganism; aerosol

    微生物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所组成的胶体体系,包括尘埃小粒,飞沫小滴和飞沫核。它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侵入机体,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医院中常见的空气微生物有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院内感染越来越重视,而院内空气质量也成为医护人员和病人担忧的问题。为此,我们专门选取了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门诊各科室等病人相对较集中的地方,这里空气微生物污染严重,易于造成病人之间,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因此,通过细菌培养方法来观察医院内空气的细菌总数,细菌种类及其动态变化,以便及时掌握医院消毒质量与感染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院内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指标  细菌总数和细菌种类。

  1.2  采样地点  医院门诊大厅,内科、外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等门诊室,内镜室(支气管镜、胃镜)、手术室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对照点设在某高校实验楼内。

  1.3  采样时间及气象条件  2005年7月13日(星期三)上午8∶30~10∶30,气温25℃~33℃,晴天。

  1.4  采样方法

  1.4.1  采用平皿沉降法  将消毒准备好的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0mm,由Summer Student Program 准备组制备)放在室内各采样点,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距离0.8~1.5m,距墙1m,暴露时间为5min,37℃温箱培养24h,取出计算菌落数。

  1.4.2  布点规则  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按居室取3个点,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5点。

  1.4.3  结果判定  根据公式计算,菌落数/m3=N×100/A×5/T×1000/10=50000N/AT[(A=平板面积(cm2),T=平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 ,N= 平均菌落数)]换算出手术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再依据GB15982-1995环境空气标准,Ⅱ≤200cfu/m3,Ⅲ≤500cfu/m3[2]。

  2  结果

  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医院内空气微生物检测结果 略

  3  讨论

  相对来讲,该医院的手术室和ICU较其他各处空气质量要好一些,可见这两处也是做过重点消毒的,但可能是消毒的方法和措施不当。手术室应设立层流设备、空气净化系统,空气进出应通过过滤装置,防止发生空气污染;安装局部空气净化器,可明显减少手术室内其直接工作区及外空气细菌总数;采用数控电子消毒器可降低室内空气细菌数,杀菌率达95.27%,是目前较为理想,方便可靠的空气消毒方法;定时自然通风,每日只要保证通风2~3h,就可有效地降低单位体积内空气中的细菌量[3];坚持手术室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空调器滤层板及合叶扇进行清洗或消毒,对室内各种物品要保持湿式打扫,保持地面及其他物品清洁与干燥,手术开始时,工作人员尽量避免走动,减少空气流动,降低污染机会。同时,ICU病房应尽量限制探视人员探视时间,在晴天的天气中,应打开窗户进行紫外线消毒。如果是大风天气,由于不能打开门窗,要加强空气消毒。

  由于是夏天,呼吸内科就诊的病人也相对较少,门诊室内污染较轻,但不可掉以轻心;耳鼻喉科和眼科明显多于其他科室,可能与眼、鼻分泌物等大量含菌物质的排放有关,笔者认为这两个科室应加强消毒次数;儿科在这段时间接待量高,所以应维持好就诊秩序,保持环境清洁,同时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内镜室的微生物含量高,因一些器械需接触病人身体,最易造成机会感染,所以除对室内进行日常消毒外,还应加强对所有的医疗器材的高压灭菌。而大厅日常人流量大,空气中若含菌量大,容易造成病人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通过对各科室的消毒设施的检查,笔者发现,除儿科门诊外,其余门诊科室均未安装悬挂于天花板的紫外线灯,当然,这并不排除其余门诊科室使用手动紫外线灯,但从检验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包括已安装的儿科门诊。即使是每日进行了紫外线消毒,由于紫外线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不够(每6个月对紫外线照射强度和照射时间进行监测1次,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 ,照射时间不能少于30min),未达到消毒目的。因此,应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测制度,加强制度的落实[4]。

  感染管理科对全院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感染及消毒知识的普及教育,每年组织培训与考核,并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下发到各科室,以增加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增强院感管理意识。同时,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抓落实,加强检查督促,努力改进消毒设施。及时向各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对于细菌超标的项目,及时帮助科室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消毒方法,使之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5]。

  由于本次检测从培养基制备到标本采集再到菌种鉴定,全都由本科生独立完成,老师只负责指导,所用培养基有可能被杂菌污染,采取标本时也有可能个别操作不规范,这些原因均可造成检测值偏高,但由于以上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点,所以有理由相信,该医院在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上确实存在污染情况,望该院领导引起重视,经常进行消毒灭菌活动。

  【参考文献】

  1  刘汝青,余贵英,刘长秀.广州某大医院门诊候诊室空气污染状况研究.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288-289.

  2  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  张云,韦志福,毛美琴.空调手术室空气微生物的动态观察.Chin J Oosocomiol,2000,10(5):370.

  4  胡建华.医院科室空气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分析.Medical Journal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1999,10(5):296.

  5  周新凤,胡秀凤,孙琪妹.医院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2):171-172.

  作者单位: 221000 江苏徐州,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基础医学部微生物与免疫教研室)

  (编辑:乔  晓)

作者: 潘晓徐杨姬莉张利丰孙伟王慧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