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11期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教育价值观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市场经济与道德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在社会转型期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教育和社会道德等方面都引发了诸多冲突与困惑,人们重新审视已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各种文化心态,以有的放矢地加以调适。因而,慎重而科学地处理好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对于培养高伦理素质的医务主体,乃至创造一个和谐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市场经济与道德问题是一个重大课题。在社会转型期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教育和社会道德等方面都引发了诸多冲突与困惑,人们重新审视已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各种文化心态,以有的放矢地加以调适。因而,慎重而科学地处理好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对于培养高伦理素质的医务主体,乃至创造一个和谐的医患
关系,具有深刻的意义。

  1  道德问题

  1.1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  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或积极作用。一般说来,道德价值则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意识现象所具有的一种属性,是社会道德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和要求。其中,也包括了人类传统的共同的道德,被马克思称谓的:“简单的道德和正义的准则”、“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正是这些原则,代表了先进社会和先进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因而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接受,并用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之间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价值观作为判断人的行为善恶价值的尺度,主要是判断回答什么样的行为是善、什么样的行为是恶。不同的阶级对道德的判断有不同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把道德价值观看成是体现历史的必然性和时代需要性以及人的阶级性。恩格斯指出:“如果把善恶混淆起来,那么一切道德都将完结,而每个人都将可以为所欲为了”。

  1.2  医德价值  医德价值,主要是指在整个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在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对待人的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效用价值、社会价值方面,强调道德理想与道德行为统一,道德动机与行为后果一致,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结合的一种积极效果。它是由医德自身的效用性和医务人员对医疗需要的自觉性决定的。其特征:(1)它是主观意识的积极反映,是一种精神价值;(2)它所表现出来的高尚行为又是具体的,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其本质内涵是以满足他人利益需要为鲜明特征的利他性。因此,显而易见,不同的医德价值观决定着不同的医德功利观、医德荣誉观和医德幸福观,进而,决定着医德医风建设水平的高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教育价值可简单归纳为:(1)为巩固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2)为医学目的和医学科学发展服务;(3)为培养人才,促进人的智能和个性充分发展服务;(4)为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服务。

  2  市场经济

  2.1  市场经济的双重性  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形式,有其优越性即正效应,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即其负效应。这种两重性,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也有其双重效应。一方面,市场经济有其自律性和有序性,集中表现在遵从经济规律,促进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进步;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无序性,从而导致经济生活中的某些消极现象,并造成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的种种负面效应。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2.2  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反映在医德领域  正像“人类道德的发展一步一步跟随着经济上的需要,它确切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在这种意义之下,可以也应当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带来人们医德价值观念的重新整合。一方面,市场经济使卫生事业伦理道德的价值观进入新的境界。卫生事业引入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效益机制、平等观念和优胜劣汰的规律机制,唤醒了医疗卫生单位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疗卫生部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病人、医务人员、医疗卫生单位在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逐步调整各自的社会关系和物质利益,进而促进了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的新医德观和医德规范的形成与完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某些原则向医德领域的简单横移,不仅引起了不少思想的困惑和混乱,而且引发了不少消极现象。在等价交换原则和“一切向钱看”的冲击和诱惑下,在少数医疗单位和个人中,出现了由病人模式向医生利益模式转化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医疗服务重量轻质的现象,出现了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和过度“服务”等。凡此种种,不仅背离了卫生改革的方向,而且玷污了医务人员的圣洁形象,腐蚀了人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可见,加强医德教育,既是深化卫生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优化医德医风的根本所在。

  3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德教育

  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必然选择,在其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给医德领域带来双重效应。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医德教育,有效地抑“负”扬“正”,减少负效应,增强正效应。笔者认为,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教育,以实现其价值追求,应注重以下4点。

  3.1  以病人为中心,认准切入点  即一切以病人满意不满意、方便不方便、放心不放心为标准。当前,病人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反弹最多的难点、热点问题是一致的,包括了“红包”、回扣和乱收费,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成为我们加强医德教育的切入点。

  3.2  以人为本,把握关键点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必须突出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的教育,要把它渗透到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念、行为调整、情操陶冶、人格塑造和智慧启迪之中,使之形成一种自知、自愿、自觉的道德行为,以此激发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把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原则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再转化为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的道德观念。这是增强医德教育观念的关键点。

  3.3  以特征为依据,抓住结合点  要依据医德教育建设的层次性、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采取领导示范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医德教育与医德实践相结合、宣扬先进与鞭策后进相结合、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案例分析与电化教育相结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净化小环境与治理大环境相结合等方法,在教育和制约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逐步推进职业道德走上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的轨道。

  3.4  以法行医,站稳落脚点  医德教育是以协调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围绕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语言、医疗作风、医疗质量、医疗收费等方面提出量化考核的细则,并相应制定医德评价标准,使医务人员能根据量化的标准,从中对号入座,既有章可循,又有“分”可计。在此基础上,经过个人对照标准自我评估、同行互评、社会满意度评价及领导评定,记载到医德医风档案上,作为个人晋升、评先创优和绩效分配的依据。这样做既有效地控制了行为规范,又具有较强的刚性和利益的约束,使职业行为训练逐步走向制度化。

  4  如何具体落实医德医风建设

  卫生部今年提出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具体化。为了保证落实好,笔者认为,应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努力。

  4.1  必须认清医德医风建设的深刻涵义  卫生行业负责的是社会人群的身心健康,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改造和提高、生命效益的发展和控制、生命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关系着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医者和患者决不能用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尊重人的价值、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院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控制医疗成本,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做到合理收费是我们医德医风建设的内涵。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医德医风建设的全部涵义。

  4.2  必须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把握好社会主义的义利观  当前,我们应当把这个命题放在建立和适应医疗市场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中来认识。医德关系是一种职业道德关系,主要揭示医务人员个人利益,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其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利益的矛盾。目前,卫生行业中种种不正之风的表现,集中到一点就是见利忘义。固然,它具有众多的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是一定福利性公益事业,但医疗服务被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不能不受价值规律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必须把“义”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在求互利的同时,提倡奉献精神,即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义”和“利”的辨证统一,即言“义”不可拒“利”,求“利”而不忘“义”。重“义”会使“利”升值,获“利”又靠“义”取信。创建诚信医院,以诚信服务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以诚信服务促进了医院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510180 广东广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商  洁)

作者: 李荭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