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第6卷第1期

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近30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医患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本文阐述了医患关系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关键词】医患关系。现状。对策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近30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医患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本文阐述了医患关系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  医患关系;现状;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医院内的医患关系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医护为主导,患者为主体”的传统关系正在被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患者及亲朋好友为另一方的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平等互助关系所取代,这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管理、规范医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近1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劲风催促下,医院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同步发展,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使医疗市场出现了繁荣景象。在一段时期内,一度出现了与实际生活水平不相适应的“超前医疗消费”的反常现象。有的患者追求高档病房、高档检查、高档药品;非医学需求服务、部分医院盲目上档次、上设备,造成卫生资源不合理分布,从而在医疗服务中医患关系出现“人机化”;从交往上医患关系出现“经济化”;从要求上医患关系出现“多元化”;从调节方式上医患关系出现“法制化”。

    1  医患关系的现状

    1.1  医患关系“人机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高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使诊断、治疗、护理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在大医院自动化、信息化、遥控化的诊治手段被采用,医生通过机器、仪器、设备等高技术服务设施获得患者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等数据,并且具有敏感度高、精确、迅速等特点,为诊治提供重要依据。这种以机代人的趋向,淡化了医患之间的思想交流,加重了医生对高技术设施的依赖,忽视了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1.2  医患交往“经济化”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现有卫生资源仍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要求,存在着“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状况,在供需矛盾的情况下,也实行了宽松政策,如允许多种形式办院、试行点名手术、业务有偿服务等,缓解了“三难”,满足了群众的一定需求。然而在一定事实上出现了医疗服务商品化倾向,在医患关系上有经济化趋势,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已渗透到医患关系中,甚至出现了权钱交易等不正之风。

    1.3  医患要求的“多元化”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倾向也反映在医患关系上。医生要求患者主动配合诊治,医患关系应该是“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尽量避免不合作型或冲突型;患者对医疗卫生保健的要求在层次上、档次上也有差别,呈现出多元化趋向,有的患者追求优质服务,要求高档病房甚至非医学需要服务,有的患者要求基本的医疗保健;有的患者甚至连最基本医疗保健也难以实现。

    1.4  医患关系调节方式上的“法制化”  医患关系的调节方式主要靠道德,然而当医患关系的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制化时,医疗秩序就更为完善了。目前,医患双方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保护各自权力和自觉履行各自职责的观念日益强烈,为卫生立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另外,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引来了一系列社会化问题,也迫切需要卫生立法来解决,如利用高新技术进行性别鉴定;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带来的家庭道德、社会问题;器官移植中供体来源和卫生资源分配中的公正问题等,都直接涉及医患关系,仅靠道德调节是不够的,必须通过法制调节,这已是势在必行了。

    2  医患关系的特点

    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医患关系定格为一种双向的、特定的人际关系,与其他人际关系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公益福利事业的性质决定了医患关系长期以来呈现这样几个基本特点:(1)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平等关系。(2)以社会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3)以救死扶伤相关联,以医疗技术为保证的委托关系。在这三种基本关系下形成的医患间的技术与非技术关系,忽视了如何发挥患者及亲属的主观能动性和充分尊重患者及亲属的权力的重要问题。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的提出,医疗市场经济的形成与竞争也日渐呈现,各种新经济现象,使其尚处在相对稳定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性质的医院普遍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正在向“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的新型医患关系转变。应该说,这是科技进步、观念更新,人们自主参与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

    3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3.1  医患的医疗观  当今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的健康观、医疗观发生了重要变化,然而,有些医务人员仍坚持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看不到或不重视情感、思想、意识等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诊治的影响,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医患关系“人机化”状况,助长一些医务人员单纯技术观点,而广大人民群众、患者则按照新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履行其职责,势必造成医患彼此期望值上的较大差距,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

    3.2  医患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双向的,医生要讲医德,患者也要讲就医道德。在现实生活中,少数医务人员医德修养不够,缺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对工作不负责任,主要表现在:对分科界限不清的疾病或复合性疾病的患者,相互推诿,以致延误诊治;对急诊患者或疑难患者怕担责任,一推了之;对患者态度生硬,无视患者就医权利等,尽管是少数却直接损害了白衣天使的形象,影响了医患关系。我院在2007年共158起医疗纠纷中,无医疗过失纠纷占98例,有医疗过失纠纷60例,由此可见,医生的医德、责任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少数患者不讲就医道德,不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不尊重医务人员的人格和尊严,稍有不如意就指责、谩骂甚至出现殴打医务人员现象,如前些日子,我院总值班同志莫名其妙被家属殴打造成右肾挫伤,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伤害了医患关系。

    3.3  管理方面的问题  从微观管理角度,医院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医院管理思想不够端正,对医务人员的教育、管理不力,存在着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或“不必要的检查”等经济化倾向,增加了患者不合理负担;医院管理不够科学,各项制度落实不严,医疗质量不高,医疗缺陷乃至医疗事故尚未控制住,与优质服务相差一定距离,致使医院和医生在群众中的可信度降低,也影响着医患关系。

    从宏观管理角度,卫生法制不够健全,特别是规范医疗行为、医患关系的医院法、护理法等尚未出台,这对调节医患关系,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文明行医与文明就医是不利的。

    4  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4.1  增加卫生经费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要改善医患关系,就必须有物质基础保障,这就要求应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保证定项补助经费的到位,以支持医疗机构持续健康的发展;要解决病房病床少、医疗设备落后、福利待遇低等矛盾,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宏观调控。按照《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实施区域规划,调整存量,控制增量,坚持以需求方为导向的资源配置原则,构建合理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使医疗服务市场供求关系平衡。

    4.2  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涵建设  医院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走优质、高效、低耗的经营管理之路。以医为本,建立新的补偿机制,寻求经济增长点。要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发展到现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干部人事制度、全程医疗责任制、服务价格体系等进行彻底改革,严把质量关,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求生存、凭优质赢信任。认真总结、落实和完善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综合目标责任制;抓好质量管理,实施标准化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做到优质服务,为改善医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4.3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创建医院文化  在深化卫生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处理好功利选择与道德选择、经济效益与责任指标、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医疗服务商品化倾向和医患关系淡化问题。一方面要在医院建立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双重机制,自我发展机制是以改善医患关系、优质服务为宗旨,增强自我补偿、激励的动力;自我约束机制包括精神自律、规章调控、法纪监督、社会监督等,旨在落实医德规范,改善医患关系,推动医德医风建设。另一方面要创建优秀文化,优秀的医院文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而良好的医患关系又可以极大地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文化建设虽是非技术方面,但是搞好医患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它是求医过程中医患之间包含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涵养。它直接反映在服务态度、职业道德、医疗质量、对医生的信赖度等。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是否满意主要看医护人员是否有耐心、是否认真、是否有深切的同情心,是否为患者的诊治尽了责任。做到了这些,有时患者虽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甚至患者已死去,家属仍会真诚地感谢医务人员的良好服务,对医院仍满意,否则,就会出现医疗纠纷。优秀的医院文化,对于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有着意想不到的影响。它给患者以信心、希望、信任、寄托;它有积极的暗示治疗作用;它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它可以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它能导向患者对诊治的完善配合;它可以使医患获得终生难以忘怀的友情。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搞好医患关系是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关键。

    4.4  完善卫生法规,创建良好社会环境  在医疗活动中,医生行医和患者就医都受到法规的保护和制约,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调节、协调医患关系一方面运用教育、疏导的方式,这是主要的也是经常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把医患关系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其冲突性问题是十分必要的。随着高新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给医患关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卫生执法工作,尽快落实医院法、护法、医事法、医用高新技术实施法等,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医患双方的行为,使医患双方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此外,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和谐的、良好的医患关系都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项系统工程,就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医院、医务人员、患者共做出不懈努力,才能使医疗事业尽快改善现状,搞好医患关系,杜绝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余姚市人民医院,浙江余姚 315400

作者: 周建娥,陈 捷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