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第8卷第9期

医务小组工作的本土化实践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徐汇区中心医院自开展医务小组工作以来,通过对康复之家、娃娃乐、健康家园、爱康乐园等一系列医务小组工作的尝试,总结了康复之家医务小组工作的相关经验,认为开展医务小组工作必须结合机构特点和患者要求,搭建“助人自助”的病友分享平台,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指导,结合志愿者服务,协助病患及家属解......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徐汇区中心医院自开展医务小组工作以来,通过对康复之家、娃娃乐、健康家园、爱康乐园等一系列医务小组工作的尝试,总结了康复之家医务小组工作的相关经验,认为开展医务小组工作必须结合机构特点和患者要求,搭建“助人自助”的病友分享平台,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指导,结合志愿者服务,协助病患及家属解决问题和恢复正常功能。

【关键词】  医务小组工作;本土化;实践

  Localization practice of the medical team work

  Lian Xu

  AbstractXuhui central hospital has summed up the relevant experiences of developing medical team work through a series of the medical team action since the team set up. The action includes the rehabilitation home, happy doll, health home, AiKang paradise, and so on. We believe that the medical team work must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the medical unit and build it on the patients' demands, set up a sharing platform to 'help others, help yourself' , with professional working methods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voluntary service to help th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solve problems and restore normal function.

  Key wordsmedical team work; localization; practice

  Shanghai Xuhui Central Hospital,Shanghai 200031,China

  Correspondence to:Lian Xu,Eimal:xzxsgb@163.com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经由社会工作者的策划和指导,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1]。小组工作在西方及我国的社会工作中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之一。医务小组工作就是指运用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的方法,将患者及家属组成团体,通过工作员的引导、小组成员间的经验分享、情绪的支持和相互讨论的过程,最终协助病患及家属解决问题和恢复正常功能的专业活动。近年来,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已经起步,医务小组工作也已逐步展开。徐汇区中心医院自2008年初成立社工部至今,在临床科室尝试开展了康复之家、娃娃乐、健康家园和爱康乐园等一系列医务小组工作,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以康复之家医务小组工作为例,就医务小组工作在本机构内所进行的本土化实践进行分析。

  1 现实的需求

  1.1 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1)康复科的患者及家属都会面对各种健康、情绪、家庭、社会问题或心理精神问题,如对自身健康和康复效果的担忧而产生焦虑和恐惧,对家庭造成的物质和精神负担而产生自责和内疚,对失去的社会联系而产生失落感等[2],并由此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升高,这都需要患者和家属在早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康复。(2)病友之间需要互动、分享康复经验,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同病相怜”反映了患者之间既相互怜惜又易于沟通和理解的感情特点,借助病友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有效地提升病友战胜疾病的信心。(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复科患者住院期间的需求也发生改变,他们不仅需要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更加需要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尤其是双休日和晚上的时间相对枯燥,需要相应的文化娱乐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支持。(4)引导患者适应并战胜疾病,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由于患者不一定具备正确面对疾病的良好心态,常常在精神上不堪一击,因此患者迫切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坦然地面对家庭、面对社会,从而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1.2 医疗机构的需求 (1)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务小组工作作为医务社会工作的一部分,它能从社会心理等方面为病人提供服务,协助和促进患者的心理、家庭、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调适,帮助患者解决困境恢复健康,已经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2)开展康复之家小组工作,组织病人小组集体活动,通过作业活动,培养病人的治疗兴趣,提高参与治疗的积极性;通过教会病人康复自助操,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疗效。(3)通过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的传授,既可以增加病人和家属的康复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提高面临疾病的适应能力,又有利于在医院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医疗效果。(4)康复小组活动可以帮助病人,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弥补医生和护士由于工作繁忙而与病人深入交流的不足[4],改善医患关系,增加人文关怀。(5)医务小组工作通过分担医务人员医疗技术之外的工作,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便于医务人员将有限的工作时间集中投放在病人身上。

  1.3 社会的需求 (1)社会需要医疗机构探索适合“新医改”方案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效应,这都需要积极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及其现实的实务操作运行。(2)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以“为人服务”为宗旨的社会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医务工作小组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提供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可以改变大学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5],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见习和实习的岗位。(3)社会需要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新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参与医务工作小组可以作为医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成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增进医学生社会工作知识和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培养人文素质;也可以有助于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4)社会需要爱心,病人需要关爱,通过医务工作小组的努力可以将更多志愿者的爱心传达到患者心里,由此搭建志愿者奉献的平台,为病人传递了温馨的社会关爱,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2 本土化的具体实践

  鉴于我国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以及老龄化趋势下潜在的医疗服务需要,尽快开展医务工作小组活动已迫在眉睫。为此,徐汇区中心医院积极展开了一系列医务工作小组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实际经验。

  2.1 规范的培训 根据开展康复之家医务小组工作服务岗位的要求,对社工、义工进行规范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缺乏医学教育的知识,义工缺乏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等特点,由康复科主任、医生兼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及护士长为其提供了系统的培训项目,如康复患者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需求、康复患者心理及心理疏导、康复患者自助操及相关康复患者的护理常识;社工部组织社工、义工进行“感受轮椅生活”的实践培训,并作为他们参加康复之家活动的一门必修技能;社工师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务技巧,为义工们讲解医务小组社会工作的要点、沟通和互动技巧,并进行实务训练,确保康复之家医务小组工作的质量。

  2.2 临床医疗的介入 由医护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加强病友及家属对疾病与康复的正确认知;康复治疗师指导具有康复医学专业背景的义工带领患者开展具有作业治疗理念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网球投筐、橡皮泥捏海宝、传球、画画等),锻炼患侧肢体,提高患者的治疗兴趣;帮助患者学习康复自助操,巩固康复的疗效;鼓励患者自我介绍、唱歌表演、朗诵诗歌等加强语言训练;教会患者用患侧肢体协助健侧肢体穿脱衣服、绞毛巾等,增强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和信心。

  2.3 社会工作的元素 社工、义工经常深入病房探访病人,通过沟通和交流,评估病人的需求,以康复为目的,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设计本土化的康复之家医务小组工作主题;康复科医生兼心理咨询师以帮助病人树立积极健康心态为主题,为病友主讲“倾听我们心中的声音”讲座,将医务社会的理念融入讲座中,强调了家庭在病人康复中的支持作用,并让病人和家属拥抱,互表感激之情;以小组工作的形态协助病友及其家属,在心理、情绪、家庭生活及社会环境的压力中,得到适当的舒解与调适;加强病友经验分享、交流与鼓励,建立正确积极的态度,共同面对疾病;一些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缺乏良好的配合,社工、义工扮演发现者、倾听者、言传者、咨询者[6],通过活动前的探访和小组活动的互动,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将病人心理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反映给医护人员,更好的配合医疗,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2.4 人文关怀的传递 义工传递社会的关爱,以真心唤起病人和家属的信心、爱心,帮助他们恢复健康、积极的心态,尽快战胜疾病,实现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照顾。义工们把写满祝福的红包挂在许愿树上,表达对患者的新春祝福;义工们带领患者一起画新年贺卡,为他们最想感谢的人送去节日祝福,传递患者的关爱和快乐;义工发挥自己的特长,指导语言障碍的患者学习手语,增加患者的交流能力;义工们制作海宝、中国馆等模型,通过朗诵、演讲、小品、歌舞形式宣传世博,提供残疾人士游世博的最佳方案,与患者分享世博的精彩……“爱心送病房,温馨暖胸膛。今后还要来,激起千层浪。”小组成员邵先生的即兴小诗就是对义工传递人文关怀的肯定和支持。

  2.5 案例分析 案例1:患者,渔民,41岁,捕鱼时不慎高处摔下脊椎外伤导致瘫痪。曾在外地一家医院治疗,被判不治之症,患有忧郁症,曾借助抑郁药、安眠药治疗,患者对此很抵触,甚至多次有轻生的念头和行为。后转入徐汇区中心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但他的心理却始终没能接受这个事实,他封闭自己,不肯说话,对社工、义工的探访也拒之门外,第一次参加康复之家医务小组活动是老婆、孩子硬把他推出来的,得知父子感情很好,我们特地邀请他儿子演唱了一首歌曲,给活动现场带来欢乐的气氛。通过多次参加小组活动,在社工不断的心理疏导和义工的爱心感动下,他逐渐地接受了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并与病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和伙伴关系。郑先生长期住院十分思念他儿子,义工在小组活动中给了他一个惊喜——把他儿子参与小组活动表演的照片制成了精美的贺卡赠送于他,他第一次开心地笑了;了解到他即将出院,社工们收集起他每次小组活动中的身影,绘制成了精美的相册,赠送这份充满祝福的离别礼物与他。他的妻子在患者面前表现得很坚强,很开朗,但深感生活压力大,很愿意与义工、社工讲述经历与痛苦,讲到内心深处她会情不自禁地在我们面前哽咽甚至流泪,通过社工对她的心理疏导和丈夫参加小组活动后的情绪转变,使她释放了压力。案例2:患者,脑梗死引起语言和肢体障碍。患病前经常出国自驾游,患病后不仅对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心理也迟迟没能适应。由于说话困难只愿看电视,不愿与人交流,他极为焦虑,说话表现得比较着急,说不出话时只会叹气,他也不肯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爱人是医务人员,极力推荐参加小组活动,但他拒绝。社工和康复专业的义工来到他的床边真诚关心和交流,鼓励他多开口,带领他读儿童识字的卡片,引导他完整说出爱人的名字……除了医务人员,他只愿意在社工、义工的引导下康复训练。他来到了小组工作的现场,分享了病友的康复经验,恢复自信;学习自助操,参加作业游戏,巩固治疗效果。目前,他从刚开始的不能说话到现在的连词成句,临床康复疗效显著。在他生日的那天,医务人员为他送上鲜花和祝福,义工亲手绘制了精美的生日贺卡,叠制了充满爱心的幸运星,带来温馨的生日祝愿歌,这次的生日祝福更坚持了刘先生康复的信心。他在又一次小组活动中,与病友分享曾参加过昆明世博会的经验,并期盼早日康复,参加上海世博会。

  总之,康复之家的医务小组工作,是由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社工和义工三者组成的团队共同协助完成的。这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医务人员所具有的康复专业化背景,社工所给予的专业社会工作的支持,义工所传递的社会温暖和人文关怀,由此可以帮助患者加强对疾病认知并进行相应的心理调适,从而获得家属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小组工作作为医疗团队的一部分,可以协助病患及家属在争取健康照顾过程中,维护患者的基本权益,保障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知情权,协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实现最佳的医疗效果。

  3 体会和思考

  通过医务工作小组的本土化实践,既感受到医务工作小组在医疗服务工作当中的重要作用,也体会到医务工作小组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为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有效地开展这项有现实意义的医务社会工作活动,提出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与同行共勉。

  3.1 几点体会

  3.1.1 要结合机构特点,形成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模式 医务社会工作必须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医务小组工作必须结合患者、疾病、临床、社会的现实需求,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本土化医务社会工作模式,才能真正起到桥梁作用。

  3.1.2 要结合专业要求,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医疗机构对社工、义工的培训应当趋于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严格化。参加医务小组工作的社工、义工必须接受规范的专科医学知识及社会工作实务的培训,也可以注重以义工背景为主选择参加小组工作的对象,如康复之家医务小组工作可以选择有康复医学专业背景的义工参加,不仅有利于患者学习康复自助操、开展具有作业治疗理念的游戏活动,巩固康复治疗的疗效,而且可以提高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经验,更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患者的渴求,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3.1.3 要结合患者要求,搭建“助人自助”的病友分享平台 医务社会小组工作建立了病友的伙伴关系,相互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兴趣,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鼓励康复的患者及家属加入义工队伍,现身说法,分享康复经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支援、医疗康复、医患关系协调等服务;传递了社会的关爱,改善了医患关系,增加了医院的人文关怀。

  3.2 思考

  3.2.1 医院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进行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 在目前的医疗机构中,可尝试设立医务社会工作部,将社会工作引入到医院体系中,并进行医务社会工作本土化实践的探索,帮助病人解决因疾病引起的社会、经济、心理、家庭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引导病人适应并战胜疾病,重新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和融洽,拓展医院对社会的服务领域。

  3.2.2 培养医学知识和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医务社会工作实务需要具有医疗知识和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囿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以及课程设置的限制,还难以培养出符合这样双重需求的人力资源。

  3.2.3 社会需要提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可度 社会和医疗行业对医务社会工作认知度不高、认同感不强,需要加大医务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组建较为稳定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群体,探索和尝试医务小组工作的实践,形成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度、参与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2.4 建立医务社会工作规范化的实施标准 开展医务社会工作,首先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将具体的医务工作小组活动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下有序展开;然后要提高具体操作实施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小组工作的积极有效。

  3.2.5 探索“志愿服务在医院”的模式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志愿者医院服务”模式,以志愿者服务作为医务社会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尝试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指导,以医务志愿者服务体系为主体的医务社会工作形式,进一步推进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91-92.

  2 石礼华.论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医学与社会,2008;21(3):10-11.

  3 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2-253.

  4 肖慧欣,黄子杰,李跃平.浅论医务社工在医师社会支持系统中的角色.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44-1456.

  5 刘梦.小组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2-231.

  6 张河川,姜缙.医务社会工作在医疗服务中的运用.社会工作,2008;(6):37-39.

作者: 许 廉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