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0年第8卷第12期

大规模灾难中医疗应急救治应对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通过300例地震伤员伤情的分析以及地震灾难现场的医疗应急救治工作,回顾性地梳理大规模灾难中医疗应急救治工作的应对,有针对性地探讨灾难现场应急救治的有效应对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规范大规模灾难现场救治工作模式,有效提高灾区医务人员对大规模灾难的应对能力和救治水平,有效降低幸存者的死亡率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通过300例地震伤员伤情的分析以及地震灾难现场的医疗应急救治工作,回顾性地梳理大规模灾难中医疗应急救治工作的应对,有针对性地探讨灾难现场应急救治的有效应对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规范大规模灾难现场救治工作模式,有效提高灾区医务人员对大规模灾难的应对能力和救治水平,有效降低幸存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使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在大规模灾难中的应急救治作用。

【关键词】  大规模灾难;医疗应急救治;应对探讨

大规模灾难发生后,医疗救援作为救援行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含着急救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危重症监护、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学科。笔者有幸作为护理工作者参加了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和极重灾区都江堰的医疗应急救治工作,通过工作亲身体验,尤其是近年来各类灾害不断发生,笔者对大规模灾难事件中如何有效应对大规模灾难紧急医疗救治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不成熟的看法,在此与同行们作一探讨。

  1 地震伤情特点[1]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华西医院收治患者名单中随机抽样150例,5月14—16日映秀飞机坪转运部分伤员131例,灾难现场人员无明显外伤,因精神、神经、心理、胃肠道等不适就诊19例,共计300例,按初步诊断归类,见表1。表1 初步诊断分类

  1.2 骨折伤

  从资料统计和在现场初步诊断,骨折伤最为多见,在骨折伤中四肢骨折伤又较多,其中下肢伤又多于上肢伤。在长骨干骨折中,横断骨折及粉碎骨折较多,脊柱伤次之,骨盆及脊柱伤多并发。

  1.3 挤压伤

  挤压伤多发生在倒塌的废墟中,房梁、屋顶、较大的物体、砖体瓦砾堆积处易发生挤压伤,胸腹挤压多并发,肢体挤压较多发。

  1.4 头胸腹联合伤

  多由垮塌物击中或撞击、挤压、摔伤以及高处坠落等所致。

  1.5 软组织伤

  此类伤多发生于瓦砾、钢筋等击伤和刺伤。

  1.6 其他

  此类病员虽无明显外伤,但精神、心理、神经以及胃肠道等不适症状均在灾难后短时间内即发生。

  2 应急救治

  2.1 应急救治的组织管理

  大规模灾难发生时,尤其是地震所致的灾难,医院同样遭受灾难,同时损毁当地的医疗设备,灾害时致使道路交通以及水电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无疑给医疗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此时的组织管理尤其重要,灾难发生时立即成立医疗救治指挥中心,所有人员应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行动,切忌多重指挥。在最短时间内调整、稳定医务人员的惊恐、悲伤情绪,在短时间内合理整合人力,迅速组成医疗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医疗救护组应按医护人员数量合理搭配再分多组,其中危重救护组人员搭配应作为重点,人员要求要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有密切配合的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合理整合人力资源,力求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作用,为迅速有效救治伤员奠定良好基础。

  2.2 伤员的应急集中收治

  在重大灾难事件中,由于灾害突然发生,伤亡严重,大批伤员在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医院原有的诊疗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大规模灾难的救治,医院有序、有效地应急救治是挽救危重生命的重要保障。首先应在临时医院入口处单独设立分诊小组,分诊人员应选派有经验并有良好专业判断能力的护士担任。按病情轻重分区域收治,在此过程中分诊收治最为关键,灾难性的地震过后对伤情评估和分诊与其传统意义上的日常分诊有很大区别:震后,伤员的伤情严重而复杂,受伤人群广泛,危急重症多而集中,医疗物资匮乏,仪器设备损坏,伤员何时能接受全面规范的救治未知,把需要立即抢救的病人收在危重救护组立即施救,医疗物资也应重点保障。病情较轻者作为可以缓期救治的伤员,但一定要有医护人员密切观察,随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临终的伤员从人道主义精神出发给予积极抢救,同情和安慰,以维护遇难者的尊严。

  2.3 伤员的分类收治[2]

  在应急集中收治的基础上,按照“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将早期先到的伤员按病情分区域收治,医务人员分组为伤员清创、包扎、骨折固定。由于医疗物资的匮乏,现场许多开放性伤口得不到及时消毒清洗,在短时间内即发生感染化脓甚至坏疽,增加致残率。对危重伤员,尤其是头胸部复合伤等致命创伤的伤员只有在伤后1小时内接受完善的医疗救治才有可能存活,但事实是由于医疗条件的严重毁损,只能尽力创造条件实施应急救治,尽力挽救生命。对由于灾难刺激引起的急性应急障碍在灾难救护中应引起重视,急性应激障碍的处理即心理危机干预。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治疗干预的基本方法是心理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尽量避免由于“急性应急障碍”处理不及时发展成“创伤后应急障碍”。

  2.4 现场救护

  地震灾难现场救援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作业,伤员抢救成功率的高低是抢和救专业人员密切配合的一个重要过程,每一个抢救现场一定要有医务人员,把抢和救同时进行,解放军或救援人员负责抢,医务人员负责救。尤其是对受挤压的伤员,一旦发现,应立即做出专业判断,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判断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长时间受压肢体不能马上突然解压,要先上止血带,待伤员稳定后,慢慢解除受压肢体。震后被埋的伤员由于受压时间长,容易并发挤压综合征,表面上看没有外伤,但很快重要器官就会衰竭,如不及时救治,很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对灾难现场局部空间围困人员应采取措施给予能量和氧气的补充,以维持生命。

  2.5 伤员后送管理

  伤员后送看似为后勤保障的任务,其实在灾难现场大量伤员等待后送,作为伤员和家属的后送心情都是急切的,怎样有序、合理地安排每一个伤员都能得到及时后送是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先重后轻”是后送排序的重要原则。等待后送的现场应配备业务能力强,威信高的医务人员,以保证后送的及时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 探讨

  3.1 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

  3.1.1 专业救治能力的培训

  如何使医务人员良好应对大规模灾难救护,有效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是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灾害发生第1小时内针对受灾群众提供紧急高质量的医疗救护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依据灾害应对医疗方案,培训课程应包括以下项目;如何进行大规模受灾群众的病情评估及分流,气道管理、静脉补液、包扎固定、野外麻醉和镇痛、挤压伤的处理、怎样有效避免二次伤害、紧急情况下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如何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受灾群众展开自救等,有效降低幸存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3.1.2 提高医务人员精神和心理的应对能力

  由于医务人员是灾难中的特殊人群,要面对大规模灾难是要有一定的勇气,他们一方面要面对自己的亲人,一方面要面对突发的灾难环境和群体的伤员,医务人员的应对状态直接影响应急救治的质量和水平。平时应对医务人员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论培训和必要的心理训练,此有利于救治应对和及时调整自己,在突发的灾难面前有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无法救治的生命而产生强烈的自责与负罪感,尤其是面对自己的亲人。针对类似情况的发生,应适当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在进行沟通干预中需要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并勇敢面对死亡。让他们充分认识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本质,面对生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医务人员也是平常的人不是上帝,无法掌控每一个在灾难中被困的生命,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算真的没有救活那么我们曾经努力过,不要再去自责,未来还有更多的人等待我们去救治。

  3.2 灾难急救医疗组织体系建立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灾难急救医疗救援模式,灾难医学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各类灾害频发不断,相关部门应尽快结合我国具体实情,尽可能建立有效应对大规模灾难的统一模式,完善急救支持系统,保证对任何灾难迅速作出正确、有效地应对反应。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大规模灾难的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园园,朱建英,陈建芳.汶川大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护理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74-76.

  2 张鸿棋.关于突发灾难中伤员的救治问题.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8):449-450.

作者: 董咏凤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