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1年第9卷第2期

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护理工作转向以护理“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已不再单纯是医嘱的执行者,而是护理工作的决策者,应该建立一种“并列-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在并列-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模式中,“并列”即并排平列,医疗和护理是两个并列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护理工作转向以护理“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护理人员已不再单纯是医嘱的执行者,而是护理工作的决策者,应该建立一种“并列-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在并列-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模式中,“并列”即并排平列,医疗和护理是两个并列的要素,贯穿于治疗疾病的全过程,在诊治疾病中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互补”即医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互为补充[1]。

【关键词】  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医疗工作

医护关系是指医疗活动中医生与护士之间直接和间接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2],是医疗人际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独立的体系,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密不可分,在治疗疾病整个过程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

  1 建立良好医护关系的重要性

  1.1 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良好的医护关系, 是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广, 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和医师共同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医疗过程是医护间不断交流信息的过程,是治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不断循环的过程。在信息交流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信息阻塞,都会影响整个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良好的医护关系是保证医疗过程完整性的基本条件。

  1.2 适应医疗过程的多样性

  由于疾病的类型不同,病人的心理、社会状况不同,治疗手段也必然不同。医生和护士在医疗过程中要适应治疗过程的多样性,如在抢救病人时,必须配合默契、行动迅速。进行心理治疗时,必须言谈一致。医护关系是动态的,只有在信息交流中才能搞好协作,只有在协作中才能发现互补点,并各以其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互补”,共同完成医疗任务。

  1.3 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角色偏差

  由于医护各自业务水平和医德修养水平的不同,在工作中都可能出现“角色偏差”,并列平等的医护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使医生、护士不出现或少出现角色偏差,即使出现也能及时纠正。

  1.4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据调查,由于医护专业技术协调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率约占60%~70%。其主要原因:一是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记录不一致,如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 变化时间、 病人的主诉记录不同等;二是医嘱开出与执行上的冲突;三是护理级别界定上的分歧,病人护理等级不为医生、 护士所共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随病情的变化而及时更改护理级别,导致影响病人的进一步治疗与护理;四是医生与护士在病人出现病情变化时观点不统一,有时护士认为应及时叫医生处理,而医生看后则认为是护士大惊小怪,有时护士认为这种病情变化不用叫医生可以自行处理,但是医生又认为是护士擅作主张[3]。改善、 协调、 建立新型的医护关系, 不仅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更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 构建新型医护关系

  2.1 医护之间相互信任、 理解与尊重

  医护双方要充分认识对方的作用,承认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互相支持对方工作。护士要尊重医生,主动协助医生,对医疗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医生也要理解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尊重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提供的病人情况。在医疗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相互理解、 相互支持的氛围。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还要分清各自的责任。

  2.2 医护之间真诚合作、互相配合

  医生和护士在医院为病人服务时,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医生的正确诊断与护士的优质护理相配合是取得最佳医疗效果的保证。医护双方的关系是真诚合作、不发号施令与机械执行的关系。该合作的实现,还是在于医生和护士双方面的磨合,减少抱怨和指责,在工作中真诚合作,共同为医疗安全负责[4]。

  2.3 医护之间相互促进

  医护之间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并且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临床的医生护士都是经过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有着系统的中医、西医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医护之间需要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2.4 加强医护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

  医护工作是否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型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依赖于医护沟通的效果,而沟通技巧是影响沟通效果的一个因素。因此,医护双方应学会艺术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方式上要讲究技巧,临床上医护沟通的机会较多, 既可以利用晨间交接班和查房的机会,又可随时直接交谈或集中问题后约定时间座谈。医护间进行沟通、交流与研讨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是说话语气、表达方式等还应予以注意,以便取得满意的沟通效果[5]。 新型的医护关系是提高医疗工作质量的保证。只有遵循互相配合、互相尊重 、平等合作、 同心同德的原则,才能建立新型的并列 -互补的医护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现代医院的整体效应,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6]。

【参考文献】
   1 张静萍. 并列-互补型的医护关系在防范急诊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50-251.

  2 武广华,臧益秀,刘运祥,等. 中国卫生管理辞典.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80.

  3 徐晓辉,孙淑云,王金萍, 等. 新时期医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效果分析与对策.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8-19.

  4 吕亚萍,秦花.和谐医护关系的建立.中国医药导报,2006 ,3 (29):74.

  5 熊真真,袁丽.医疗人际关系中新型医护关系的建立.护理学杂志,2005,20(15):78-80.

  6 张文萍,姚建英.浅析并列- 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基层医学论坛,2010,14:69-70.

作者: 梁颖华作者单位:(广西骨伤医院,广西南宁 530012)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