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5年第1卷第1期

正交试验法优选妇舒片的提取工艺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优选妇舒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药材提取2次,加12倍量的水,提取时间2h。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优选妇舒片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浸膏得率、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药材提取2次,加12倍量的水,提取时间2h。结论  该提取工艺方法可行、工艺稳定、重现性好。

    【关键词】  正交试验;大黄;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提取工艺
  
  Study on extraction processes for fushu tablet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

  LI Jia, LONG Jie-chao,DENG Zhi-xu,et al.

  Guangxi Institute of TCM,Nanning 53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condition for the extraction of Fushu tablet. Methods  Condition for the extraction of rhubarb was studied by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as yield of extract,the content of emodin and chryaophanol. Results  The optimum process was that water was used as extracting solution, extracting 2 times,adding 12 times amount of solution ,extracting 2 hours each time.Conclusion  We consider that this extraction is feasible,stable and has good repeatability.

  【Key words】  orthogonal experiment; rhubarb; the content of emodin and chryaophanol;extraction

    妇舒片由大黄、牡丹皮、乌药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化瘀、除湿止带之功效。用于湿热所致的带下、痛经妇科炎症。处方中大黄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1],大黄素、大黄酚为大黄主要有效成分[2]。本试验以浸膏得率、大黄素和大黄酚总含量为考查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加水次数、加水量和提取时间等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日本岛津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UV-6A紫外检测器;威玛龙色谱工作站。

  1.2  试药  大黄素对照品(批号:110756-200110)、大黄酚对照品(批号:110796-200310)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药材购自广西药材批发站。 

  2  方法与结果

  2.1  正交试验设计  以浸膏得率、大黄素和大黄酚总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提取次数、加水量及提取时间进行考察,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因素水平安排见表1。

  表1  试验因素水平 略

  2.2  浸膏得率测定  按处方提取比例称取药材共170g,称取9份。按L9(34)正交表(见表2)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试验,制得煎液用三层纱布滤过,合并滤液,滤液转移至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h,制得干膏,再转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精密称取少部分干膏,测得水分。按下式计算浸膏得率,结果见表3。
                
  浸膏得率(%)=W×(1-S)   170×100%,W为干膏净重(g),S为干膏中水分含量(%)。

  2.3  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测定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Lichrospher 5-C18(250mm×46mm,5μm) ;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90:1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 ;进样量:10μl。

  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大黄素及大黄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大黄素15μg,大黄酚32μg的混合溶液。

  表2  正交试验表及结果 略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2.2项中已制得浸膏各0.5g,共9份,分别置25ml容量瓶中,加甲醇约20ml,超声处理1h,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50ml圆底烧瓶中,挥去甲醇,加稀盐酸10ml,超声处理5min,再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1h,冷却,移至分液漏斗中,用少量氯仿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层,酸液用氯仿提取3次,每次约10ml,合并氯仿液并移至100ml锥形瓶中,挥去氯仿,残渣精密加入甲醇10ml,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微热溶解残渣,放冷后,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3.4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称取大黄素对照品5.22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2、3、4、5ml,分别置10ml容量瓶中,精密称取大黄酚对照品10.81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1、2、3、4、5ml,分别加入装有同等体积的大黄素的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大黄素,大黄酚混合对照液。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峰面积值。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大黄素回归方程为Y=2.4578×104×(-1.7462)×104,r=0.9995。结果表明:大黄素在52.2~261.0μg,其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大黄酚回归方程为:Y=3.9532×104×(-2.9796)×104,r=0.9996。结果表明,大黄酚在108.1~540.5μg时,其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线性关系良好。

  2.3.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大黄素(15.20μg/ml)和大黄酚(32.33μg/m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连续注入液相色谱仪6次,测定,结果得大黄素RSD为1.56%,大黄酚RSD为1.29%。

  2.3.6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2.3.3项下已制得5号供试品10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于0、2、4、6、12、24h测定峰面积,大黄素、大黄酚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26%、1.60%,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内基本稳定。

  2.3.7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5号供试品约0.5g,共6份,按2.3.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02mg/g和1.493mg/g,RSD分别为1.16%和2.27%。见表3。

  表3  大黄素、大黄酚重复性试验 略
 
  2.3.8  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5号浸膏0.25g,共6份,再分别加入精密称取好的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按2.3.3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制得供试液,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见表4、表5。

  表4  大黄素回收率试验 略 

  表5  大黄酚回收率试验 略

  2.3.9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收上述对照品滤液与9份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6及表7。

  表6  浸膏得率方差分析表 略

  表7  大黄素和大黄酚总含量方差分析表 略

  3  讨论

    对表2中的浸膏得率及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两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列于表6、表7。由表6、表7可知,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时,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大小分别为A>B>C。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因素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C因素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A3B3C3组合为佳;当以大黄素和大黄酚提取量为考查指标时,极差R值大小显示,各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大小分别为A>B>C。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因素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B因素与C因素无显著性意义(P>0.1),以A2B3C2组合为佳。在处方中大黄为臣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并配合其他药味活血祛瘀,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和大黄酚 ,优选大黄的提取工艺,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这一因素较为重要,应选择A2B3C2为最佳提取工艺。即药材提取2次,每次加12倍量的水,每次提取2h。

  由于优选的工艺未包括在正交设计表的9次试验中,故对其进行了验证试验,用同一批药材,按优选的工艺A2B3C2进行验证试验(n=3),测定浸膏得率及大黄素和大黄酚提取量,测定结果均优于其他工艺,说明优选工艺基本合理。

  本试验选取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为优选正交方案的指标之一,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HPLC法操作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此产品提取工艺的内在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4.

  作者单位:1 530022 广西南宁,广西中医药研究所

       2 广西南宁,广西中医学院(实习生)

  (编辑:文  静)

作者: 李嘉龙杰超邓治旭黄建猷林中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