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4期

加味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0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现代医学运用激素替代疗法取得一定成效,笔者近年运用加味甘麦大枣汤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3方药组成、加减变化及煎服方法加味甘麦大枣汤由浮小麦、女贞子、旱莲草、淫羊藿各30g,大枣......

点击显示 收起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之间。相当中医“绝经前后诸症”。本证临床表现复杂,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潮热盗汗,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便秘,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等,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心理、生活和工作。现代医学运用激素替代疗法取得一定成效,笔者近年运用加味甘麦大枣汤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为女性,乃2002~2005年底门诊既符合诊断标准又便于观察者,平均年龄47岁,年龄最小36岁,最大59岁。平均病程4年,病程最短半年,最长7年。已绝经18例,未绝经12例,子宫和卵巢切除各1例。

    2  诊断及疗效判定

    参照吴少祯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

    3  方药组成、加减变化及煎服方法

    加味甘麦大枣汤由浮小麦、女贞子、旱莲草、淫羊藿各30g,大枣、玫瑰花、香附、川芎、炙甘草、菌灵芝各12g组成。心肾不交而见心悸、怔忡、失眠者加炒枣仁、夜交藤、龙骨、磁石等。偏于脾肾阳虚症见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菟丝子、覆盆子、干姜、白术。若偏于肝肾虚者加知母、黄柏、枣皮,若气滞血瘀者加郁金、玄胡、丹参。若中焦湿阻见纳呆、便溏、舌苔厚腻者加广合香、石菖蒲、茯苓、苡仁等。上方每日1剂,清水浸泡半小时,煎3次,共取汁约500ml,于饭后分3次温服。每7天为1个疗程,可服3~6个疗程。

    4  治疗结果

    治愈18例,占60%;好转10例,占33.3%;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

    5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岁,2002年9月16日初诊,46岁绝经,其后时有烘热、汗出、心悸、失眠、健忘之症出现,间断服用更年康片等未效,且症状增多、加重,遂来门诊求治。刻诊:面色萎白,情志忧郁,头面部及胸部阵发烘热,汗出,心悸烦躁,失眠健忘,情志不宁,纳食稍差,二便尚调,舌红苔黄少,脉弦细。证属肾阴虚,心脉失养,以加味甘麦大枣汤加夜交藤30g,炒枣仁30g,磁石30g,知母15g,黄柏15g,每日1剂,如前法煎服。1个疗程后诸证减轻,药已对症,守方再进。共服3个疗程,诸证悉除。嘱调饮食,畅情志,常服知柏地黄丸以调理。

    6  讨论

    妇女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使阴阳二气不相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本病其本在肾,以肾虚为主,其标在心、肝,表现为神志异常和肝失疏泄,如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志不宁和胸肋、乳房、小腹胀痛不适,颜面红赤、潮热盗汗,急躁易怒等。而心主神志,肝调情志,故本病与心肝的关系甚为密切。故以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香附、川芎、玫瑰花理气活血,疏肝解郁,女贞子、旱莲草、淫羊藿、菌灵芝调补肾之阳阴,培元固本,以为治本而设。

    作者单位: 405900 重庆城口,城口县中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李良俗 2006-9-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