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年第2卷第7期

自拟紫茜牛角消斑饮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过敏性紫癜属临床常见、多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探讨中医药疗法有较现实的临床意义。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以自拟中药方对24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较满意。【关键词】过敏性紫癜。中药疗法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以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过敏性紫癜属临床常见、多发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探讨中医药疗法有较现实的临床意义。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以自拟中药方对24例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疗效较满意。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中药疗法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以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也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好发于儿童和青年[1]。笔者以自拟紫茜牛角消斑饮为基本方,治疗门诊及住院患者24例,疗效较满意,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4例,男13例,女11例。其中,年龄<4岁1例,4~8岁5例,8~14岁12例,14~20岁4例,20岁以上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进食异性蛋白等诱因者8例,无明显诱因者16例。

    1.2  临床表现  (1)首发症状为皮肤紫癜者19例,关节肿胀者3例,腹痛者2例。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关节周围,以下肢及臀部多见,多两侧对称,大小不等,略高于皮面或不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按临床分型,属单纯皮肤型者7例,腹型9例,关节型5例,肾型3例。(2)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大便隐血阴性者4例,±~+++者20例;尿蛋白阴性者18例,+~++者5例,尿蛋白+++者1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多卧床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鼓励饮水,进食新鲜蔬菜、水果;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的食物、药物和其他因素。

    1.3.2  基本方用紫茜牛角消斑饮(笔者自拟方)  处方组成:紫草15~20g,茜草15~20g,水牛角浓缩片12~24片(广州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每片相当于原药1g,分三次用煎剂送服),丹皮12~15g,防风12~15g,大枣10~20枚,炒三仙(神曲、麦芽、山楂)各10g。   加减:伴齿衄、鼻衄者,酌加炒山栀、白茅根解毒止血,发热者加银花、黄芩、板蓝根清热解毒;腹痛者重用白芍30~50g,甘草15g安络和营止痛,防止胃肠出血;关节肿痛者加乳香、没药各10g活血化瘀止痛;大便出血者加槐角、地榆炭以凉血止血;血管神经性水肿加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消肿;皮疹反复者加用黄芪、当归、党参补气摄血,  每日1剂,水煎2次混匀,分3~4次服(水牛角浓缩片每次4~8片,汤药送服)。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紫癜”一节,标准如下。  治愈:紫斑瘀点及全身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  好转:皮肤青紫斑点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有改善; 未愈:皮肤青紫斑点、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2]。

    2.2  治疗结果  本组24例中,治愈16例,好转7例,未愈1例。治愈率66.7%,总有效率95.8%。未愈1例经加用西药(激素、钙剂、抗组胺药)后好转。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8岁,2000年10月14日以“腹痛、皮疹3天”入院。入院时腹痛呈阵发性,伴恶心,未吐,大便色黑质稀,四肢散在粟粒状瘀点,部分融合成片,触之碍手。病后无发热,无关节肿痛。查体:神清,精神不振,四肢散在对称性出血点,下肢尤多,双侧球结膜充血。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病理反射。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4.6×109/L,N 84%,Hb 136g/L,PLT 230×109/L,出血时间3min,凝血时间4min;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大便隐血(++);B超示:双肾形态饱满稍增大,肾内不规则低回声,提示肾实质轻度损害。入院前曾在当地诊所予青霉素、地塞米松、扑尔敏、654-2等治疗2天无好转。入院后继以青霉素560万U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点以预防控制感染,中药处方:紫草15g,茜草15g,丹皮12g,防风12g,大枣10枚,炒三仙各10g,炒白芍30g,甘草15g,水煎2次,分3次服,每次服药兑服水牛角浓缩片4片,每日1剂。当日腹痛即减轻,能耐受。入院5天,皮疹减退,腹痛消失,仅双下肢见散在陈旧性出血点,沿用上方,加用生三七粉2g,每日3次,以消瘀止血化斑,8天后皮疹消退,饮食可,大小便化验正常,血常规WBC 8.4×109/L,N 68%,L 32%,Hb 140g/L,PLT 180×109/L,临床治愈出院。嘱继服参苓白术冲剂半月,以善其后。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认识尚不明确,相关可能因素可能有感染、药物、食物等,明确过敏原较难查出。发病机理目前认为有速发型变态反应(Ⅰ型)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Ⅲ型)两种可能[3]。西医对本病无特效疗法,探讨中医药治法有较现实的临床意义。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前贤典籍中所记载之“葡萄疫”、“肌衄”、“斑毒”与之有相似之处。紫癜病发于营血,显于皮肤,但病变却在胃腑,《医学入门》说乃“胃虚火游于外”。《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患斑毒病候》云:“斑毒之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气熏蒸于肌肉,状若蚊状所啮,赤斑起,周匝遍体”,所述颇似因进食某些过敏性食品所致的过敏性紫癜。《外科正宗·葡萄疫》论有“……,其患多生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乃为腑证”,指出发病多见于儿童,“四时不正之气”亦可理解为细菌、病毒等致敏原,强调病机为“邪毒传胃”。

    笔者理解,胃浊不降则虚火内生,血热妄行,溢于肌表而发紫斑,故清其血热为当务之急。自拟方中紫草、茜草凉血活血,走皮肤,透邪于外,配合水牛角片以清营凉血,直入病所,三药为君。现代药理证实,上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毒素排泄,拮抗血管通透性亢进,并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之作用[4]。丹皮、防风疏散肌腠之风;大枣多用至20枚,取其和胃调营之功;有研究表明,大枣煎剂可增加动物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从而增强免疫力。炒三仙一可化胃浊以降虚火,二可防大枣甘温壅滞之弊。可见重用大枣及炒三仙实为治本而设,有“见血休治血”之妙。全方既清热活血,又可和胃降火,临证使用,随证加减,多获良效。惟观察病例尚嫌不足,略述于兹,供同道参考、指正。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内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02-60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12.

    3  王凤计. 血液病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0-244.

    4  冀爱英. 常见急危重症的中西医诊治. 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8,295-361.

   作者单位: 655400 云南宣威,宣威市中医院

  (编辑:海  涛)

作者: 李树恒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