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年第3卷第1期

补肾利湿活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6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20~45岁左右的青壮年,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淫或房劳过度,使前列腺在长期的充血状态下引起的慢性炎症。目前报道的治疗方法较为多样,有中医药,尚有针灸、推拿、气功、敷贴、灌肠、离子导入等[1]。这显示了中医治疗本病有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20~45岁左右的青壮年,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淫或房劳过度,使前列腺在长期的充血状态下引起的慢性炎症。目前报道的治疗方法较为多样,有中医药,尚有针灸、推拿、气功、敷贴、灌肠、离子导入等[1]。这显示了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从而为征服本病提供了更多的探索途径,但疗效均不尽如人意。笔者从2003年11月~2006年8月以来,应用自拟的“补肾利湿活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门诊部门诊患者,临床诊断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本治疗组共60例,其中年龄在20~30岁,以尿频,尿急、尿痛、下腰部疼痛为主(前列腺液检出大量白细胞,卵磷脂小体)者18例;年龄在31~45岁,以腰背酸痛,尿不尽,或尿道口“滴白”(前列腺液检查:无白细胞或很少,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或消失)者42例,B超检查结合肛门指诊前列腺质地有硬结、钙化灶者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自拟基本方 怀牛膝15g,车前子15g,菟丝子15g,淫羊藿15g,山芋肉15g,生黄芪15g,王不留行15g,茯苓10g,泽泻10g,薏苡仁15g,牡蛎30g,三棱15g,莪术15g,水蛭3g,甘草6g。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1.2.2 加减法 肾虚为主腰背冷痛,会阴潮湿,或尿道口“滴白”者加肉桂6g,附片10g,鹿角胶10g,苍术15g,萆薢10g;湿盛挟热:尿频,尿急、尿痛、下腰部疼痛为主者加银花15g,连翘15g,苦参10g,黄柏10g,生地10g。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前列腺液化验结果白细胞数减少至1~10个。显效:自觉症状显著好转、仍有会阴部轻微胀痛,前列腺液化验白细胞减少至治疗前1/3。无效:自觉症状好转不明显,前列腺液化验白细胞数减少不明显。

    2.2 结果 治愈49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37例;2个疗程治愈12例),占81.67%;显效8例,占13.33%;总有效率95%;无效3例,占5%。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体和腺管的慢性炎症,以尿频、排尿不畅,尿后滴尿或滴出白色分泌物,会阴坠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大多由细菌或病毒等感染引起,亦有因自身免疫或其他原因不明的病例,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现代医学通常给予前列腺按摩、理疗及抗菌治疗。由于药物不易透过前列腺上皮的黏膜而进入腺内,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常常不容易根治。

    中医无慢性前列腺炎病名,但本病的一些重要症状,如尿道白色分泌物,尿频、尿痛、尿急、会阴不适、性功能障碍等,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素问·痿论》说:“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王冰注谓:“白淫,白物淫衍,如精之状,因溲而下。”白淫就是尿道白色分泌物,而筋痿则是阳痿。由于具备这两个典型症状,可以认为这是古代对于本病的早期的记载,同时也指出了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淫或房劳过度,所以本病当属中医淋、白浊、腰痛、阳痿、遗精等症的范畴,基于以上证候表现,参考各家学说[2],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笔者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主要是肾气虚弱,不能司固二阴;标实主要是湿热、痰、瘀阻滞气机,形成气滞血瘀之证。治疗应当在补肾益气固本,利湿理气化瘀的基础上,随证加减辨证施治。方中牛膝、菟丝子、淫羊藿、山芋肉、鹿角胶、生黄芪补肾益气固本;车前子、茯苓、泽泻、薏苡仁、苍术、王不留行利水化湿理气;三棱、莪术、水蛭、牡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利湿活血之效,使得肾气固、湿浊去、瘀阻通,诸证自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草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在于:(1)调节前列腺微量元素(Zn)水平;(2)调节前列腺液的pH值与药物通透性;(3)调节免疫降低前列腺液中异常升高免疫球蛋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4)抗病原微生物;(5)清热解毒利湿药药理作用为:抗菌、消炎、利尿、解热、镇痛等;(6)活血化瘀药使腺管及腺体分泌排泄通畅,增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这与本文的补肾利湿活血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 姚德鸿.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56.

2 魏道祥.补肾活血泄浊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47例.四川中医,2002,20(12):21-22.


作者单位:

作者: 刘全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